江苏苏州报国寺寺门
地理位置
报国寺, 坐落在古城苏州人民路(旧名马龙街)穿心街三号。空间位置十分优越,北邻著名的怡园,东有双塔,南有沧浪亭,处於闹市僻静处,颇有闹中取静,静中取禅的意境。苏州报国寺内现设有苏州佛教博物馆、苏州弘化社、苏州佛博弘化艺术院、苏州弘化社义诊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机构。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寺院简介
报国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间,原在文庙西,名“报国禅院”。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肃政廉访使捐赠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时禅风甚盛。
明初禅院录开元寺,景泰天顺年间僧志学请於朝廷改院为寺,遂成丛林。
成化年间住侍成钊大扩规模,殿宇、客寮、斋堂、库房等计有数百间,占地四十七亩,成为巨刹。
寺院历史
嘉靖万历年间东南扰乱,佛法逐衰,报国寺亦渐颓废。万历末僧慧如苦行重兴,茂林继之,以慈悲心接物利人,以智慧力敷教弘化,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受法三千余人,受戒万余人,饭僧数十万人,是为报国寺最盛时期。
清咸丰后,佛教复衰,至光绪末,僧楚泉见寺日趋衰败,发心重兴,特赴京请颁藏经。楚泉离寺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听信幕僚谎话,言报国寺有寺无僧,遂将全寺没收改建植园。楚泉请经回苏,寺已易主,只得借地安藏以待机缘。
民国二年程德全罢官闲居,始研佛学而生信心,深悔当初毁寺之举,乃於民国十年出资购穿心街原中军衙署,重建报国寺,但规模较小,仅四亩有余,延请楚泉住持。楚泉辞世,其徒明道继任。
民国十九年(1930年)二月,迎请高僧印光来寺掩关。印光法师居报国寺后,弘法利生声名远播,皈依者不下百万,故昔日穿心街上人接不暇,颇具盛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光法师破关而出,至沪说法,恳切开示护国息灾,后因妙真老和尚之请,移居灵岩山寺。明道殁后报国寺改作灵岩山寺下院。
1950年后寺庙被医院和工厂借用。
1958年成为民居。
1992年秋市佛协议请收回,创办佛教文化事业,得政府支持,归还房产。市佛协筹资三百余万元进行重修。修葺后的报国寺占地1300平方米,有山门、大殿、藏经楼、东西厢房、印公关房等主要建筑,具有典型的江南寺庙风格,印公关房按原貌复修,藏经楼宽敞明亮。大殿为五开间,建筑面积144平方米,气势宏伟,辟为苏州佛教博物馆。
寺院住持
明学法师,俗名冯祖慎,1921年2月出生,浙江湖州人氏。7岁时,即随母亲去杭州灵隐寺进香礼佛。
1947年8月到灵岩山寺,1948年农历二月,依普陀山三圣堂真达老和尚出家,同年又在南京宝华山受戒。
1949年4月至11月,去福州舍利院拜慈舟老法师学戒律。
1956年9月至1959年7月,在北京中国佛学院就读,毕业后仍回灵岩山寺任监院。
“文革”期间被迫下放到苏州天平果园劳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苏州市政府将灵岩山寺等三所寺庙归还佛教,并于1980年元旦恢复开放,这在全国寺庙中落实政策是最早的。
因“文革”期间,明学法师被下放劳动期间,一直坚持佛教修持,离庙不离山,心系寺庙,是苏州市颇孚众望的法师之一。
1979年底,明学法师被苏州市政府宗教部门聘请主持灵岩山寺的维修建设和教务活动。寺庙百废待兴,明学法师深感任重道远。
1980年冬,明学法师升任灵岩山寺住持。为重振十方专修凈土道场的雄风,明学法师继承了印光法师制订的寺规,并加以发展,并于1981年制订了《灵岩山寺共住规约》,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充分肯定。
1983年当选为苏州市人大代表。
1988年被推举为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1992年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1994年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
1998年1月被推举为江苏省政协委员。
1998年7月至2012年4月,当选为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2001年至2011年11月,当选为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
2010年2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八届理事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
2011年11月,当选为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2012年4月,当选为苏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
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苏州灵岩山寺、报国寺住持,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寒山寺寒山书院院长等职。
南京寺院 兴皇寺
地理位置 兴皇寺位于江苏省江宁县。初有西凉僧道猛,于刘宋元嘉二十六年(449)至京师,居东安寺。泰始(465~471)初年,
评论2015-02-0495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