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鹿门寺
地理位置
鹿门寺位于襄樊市东南15公里处,襄阳县东津镇境内,这里有座鹿门山。
寺院简介
,据县志载“汉建武中帝与习郁俱梦见苏岭山神。命郁立祠于山上,刻二石鹿夹道口,百姓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
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城南约15公里处东津镇鹿门山。始建于东汉建武年间,是汉唐以来的佛教胜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间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称鹿门庙。西晋改名为万寿禅寺,唐复名鹿门寺。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栖隐于此。
寺院历史
明景泰年间(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纪念。明末毁于火,清初以来,屡有修废。现保存有石鹿、龙头喷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早在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大臣习郁巡游鹿门山,并在此建立了古刹---鹿门寺,营建殿堂数百楹,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而香火不衰,成为全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唐代名僧处贞、丹霞、宋法灯禅师主持过鹿门寺。汉代高士庞德公、唐代诗人孟浩然、皮日休曾隐居于此,史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说。泰始皇传孙泰丰曾屯兵霸王山。水镜先生司马徵,卧龙先生诸葛亮,一代诗仙李白、王维、米芾、曾巩等历史文化名人曾经在此驻足、流连,并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和胜迹。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曾发出“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的慨叹。
1984年和1987年襄阳市政府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景点”之一,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门批准为“鹿门寺国家林林公园”,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同年,被省政府批准为“鹿门名胜风景区”。
寺院格局
目前,鹿门寺已修葺一新,并有庞德公采药栖身洞、孟浩然亭、伏虎亭、望江亭等16个景点。此处环境优美,群山环绕,清泉涓涓,周围的森林面积2600余亩,森林覆盖率92.5%,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鹿门寺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历代名僧常来主持佛事.北宋政和年间最为兴盛.鹿门山群峰环峙,林密石怪.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庞德公携妻入山采药不归,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张子容,白云先生王迥等都曾在此地隐过.全国各地不少名家才子到此相机聚,成为当时的一个文学艺术交流中心。自唐以来,留下众多的瑰丽诗篇。
寺院景观
鹿门寺系大洪山余脉,山热嵯峨,怪石林立,山林总面积29176亩,森林覆盖率达92.6%。境内鹿门山、霸王山、香炉山、李家大山和狮子山五峰叠翠,体势巍峨,绿海婆娑,烟树葱笼,沟壑纵横,泉水潺潺,人文史迹星罗棋布,五大名峰延绵起伏,呈环状分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显现出一道道奇异的旅游风景线。自然景观景点达30余处,著中景点12处,集“奇、险、幽”于一区。蜿蜒东去的汉水中占地15平方公里的沙洲--鹿门滩,与鹿门寺南北呼应,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山、水滩自然风景画。 鹿门寺处在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5--16度,无霜期220天--230天,境内四季风光如画,阳春、山花烂漫,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成荫,泉水潺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隆匀,银装素裹,冰清玉洁。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繁衍了多种植物,拥有植物78科,157属,223种,珍贵药用植物22种,动物17物,鸟类有16种,乔、灌、草层次明显。实属旅游、休闲、渡假之胜地,是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
中国历来最悠久的地区之一,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阳系襄城、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市(原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 青菱寺
地理位置 武汉青菱寺在洪山区青菱乡的青菱湖畔 寺院简介 武汉青菱寺在洪山区青菱乡的青菱湖畔,曾有一处古寺,相传
评论2015-02-031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