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禅院首页 频道列表

承德 殊像寺

2015-02-03360200

河北承德殊像寺寺门
  地理位置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避璁山庄之北,普陀宗乘之庙西,狮子园北麓。
  寺院简介
  据寺内碑文记载;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乾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进香,见文殊妙相庄严,令人起敬,「默识其像以归」。佛经中有「东方主尊菩萨是文殊,有时现比丘像,有时现国王像」的说法。而「文殊」又译「曼殊」,「曼殊」与「满洲」音近,所以西藏达赖喇嘛进丹书时,称清朝皇帝为「曼殊师利大皇帝」。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狮子园传言,进而有人就附会传说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乾隆和太后对此不加可否。回到京师,太后就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样雕刻石像供於香山宝相寺。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特命内务府仿五台山殊像寺现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庙。殊像寺落成时,乾隆参加瞻礼,并作诗道:「殊像全规台庙模,撰辰庆落礼曼殊。金经蒙古犹常有,宝帙皇朝可独无?译以国书宣白业,习之修土翊浮图。虽然名实期相称,师利应嗤谓是乎。」该庙喇嘛皆为满族,故清廷对此处按家庙管理。
  殊像寺为典型汉式寺庙,东西一百一十五米,南北两百米,占地面积二十七公顷。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山门面南,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内供护法神哼、哈二将。山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两侧设腰门。过门殿两侧有钟、鼓楼,均为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山门正北为天王殿,面阔五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前後檐封木壁板,中三间设欢门,稍间开欢窗,殿两侧置腰墙,界以一进院落,腰墙辟腰门与二进相通。天王殿北两侧为东、西配殿,东殿名「馔香室」,西殿名「演梵堂」。天王殿正北地势增高,上多级大石阶可登月台,月台北建「会乘殿」。
  寺院格局

  会乘殿位於寺中心,居高临下,是全寺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琉璃瓦,下层用单翘单昂五踩斗拱,上层平面向里收缩,减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使用单翘重昂七踩斗拱。殿内正中供有杉木金漆塑像三尊,皆高一丈七尺。当中为文殊菩萨,他骑在青狮上,正在说法讲经,显得十分智慧和威德,是现存佛像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真背光上镶嵌七宝,中为宝瓶。文殊东边是骑白象普贤菩萨,西边是骑犼观世音菩萨。供桌前东西各置万寿塔,八角三层楠木,高两丈,两塔内供鎏金钢质无量寿佛五百零八尊。今寿塔犹存,鎏金铜佛在姜桂题任热河都统时期被盗。两侧墙壁置经橱,藏满文大藏经三部,日本军队侵华时劫掠一部,现存东京;一部流落西欧,现存巴黎图书馆;一部下落不明。
  寺院文物

  殿内横匾「会通三际」,条幅「发心为众生缘深入善权菩萨果,现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会乘殿前东、西两侧有配殿,东为指峰,西为面月。会乘殿北,顺势置假山,垒石穿洞,潜岩渡桥,沟壑纵横,曲径幽深,是五台山的缩影。假山如朵朵祥云,载运一座高阁,名「宝相阁」,又名「净名普现」,重檐八角,黄琉璃瓦顶绿剪边,正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四斜面设槛窗。阁内石制须弥座上有高十一.六米的木雕文殊菩萨骑狮像,传说是按乾隆容貌塑造。两侧有两个力士像,各高三米。阁内横额「净名普现」。条幅「佛说是本师宏宣象教,天开此初地示现狮峰」。宝相阁前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东为云来,西为净雪。登上第二层假山,正北有清凉楼,两层,每层九间,楼内供文殊,二楼题额「相合台怀」。楹联「地上拈将一茎草,楼上现出五台山」。一楼门额「妙五福德」。楼内条幅「地分台麓示居国,座挹锤峰供养云」。清凉楼前两侧有配殿,面阔五楹,东曰「吉辉」,西曰「慧喜」,慧喜殿西有六角亭。净雪殿西有一小院,正室三间,名「香林室」,室後设月门。室前东有方亭一座,西有小楼名「倚云楼」,两层。皇帝到殊像寺上香时,皇后在此梳妆,故又名「梳妆楼」。
  殊像寺内原有一口大锅,直径二.四一米,高两米,壁厚六厘米,由八十八块铜块铸接而成,重约五吨,用十八根铁柱支撑。平时储水防火,每逢腊月初八,该庙喇嘛就用此锅煮「腊八粥」,承德各庙的喇嘛都到这里吃粥承恩。对非僧人乞讨者也放粥行善。
  殊像寺是皇帝和太后经常临幸之所,建筑布局高低错落,内部考究,环境幽雅,园林气息浓厚,寺中叠石更为驰名。会乘殿、山门、钟鼓楼等建筑在一九四九年後由政府多次修缮,仍保持原有风貌。一九七五年,国家重新修建了天王殿和东西配殿。寺内三身木雕菩萨像为国家级文物。殊像寺现已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石家庄 开寿寺
  寺院简介  开寿寺至晚清及战乱年间寺院逐渐消损,后将三尊石像埋在地下,到了九十年代,蒙党中央国务院宗教条例政策的落实

评论2015-02-0361928

石家庄 蟠龙寺
  地理位置  蟠龙寺,位于元氏县蟠龙山上,蟠龙山因山势起伏,蜿蜒曲折,势若龙蟠而得名,蟠龙寺因出而得名。  寺院历史 

评论2015-02-03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