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供应信息首页 频道列表
1/5
凯秋家居 竹简/竹雕工艺品系列/字画/ 佛学经典《金刚经》ZJ2047图1

凯秋家居 竹简/竹雕工艺品系列/字画/ 佛学经典《金刚经》ZJ2047

2012-07-29 07:571616询价
价格:未填
发送询价
拨打电话

 

 

 

 

 

 

 

 

 

 

 

基本信息

产品尺寸及重量:长1265mm宽230mm厚5mm 0.85kg

材质:天然毛竹

建议用途:身份象征、衬托高贵、时尚饰物、送礼佳品 。

采用老竹(利用先进设备加工制作,并经高温蒸汽灭菌、防蛀、紫外线烘烤等工艺流程精制而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不裂缝、不腐烂、易清洗等优点。古香古色、朴实耐用!更是时尚家居实用摆设之首选!)

阴刻,又称“沉雕”。系指凹下去雕刻的一种手法.正好与浮雕相反。这种雕刻技法常常要在经过上色髹漆后的器物上施工,这样所刻出来的器物能产生一种漆色与木色反差较大、近似中国画的艺术效果,富有意味。

阳雕,就是字的显型高于材料表面,其笔划剖面呈“凸”型;

阴刻阳雕,就是把字的边缘刻去留下笔划的中间部分,其剖面是“W”型。

该产品是现代高科技与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瑰宝的最佳结合,是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相互交融,是会议纪念品和馈赠亲朋好友、单位领导的最佳选择,尤其适用于馈赠嘉宾及友人收藏,具有其他礼品不可具备的独特的、极高的收藏价值;是其他工艺品望其项背,不可比拟的!

简牍起源:起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使用更广。公元4世纪左右由于纸已广泛使用,简牍才为纸抄本所代替。著名出土竹简如下:

 1. 279年,晋朝汲郡人从战国时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发掘到写有文字的竹简数十车。

 2. 1953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3. 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简上文字依然清晰。

 4.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五千枚。

 5. 1975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简礼品/竹木制品/工艺礼品/竹木挂历/商务礼品/精品竹简系列:《陆羽茶经》、《出师表》、《兰亭序》、《大悲咒》、《金刚经》、《梅兰竹菊》、《商训》、《百家姓》、《三字经》、《鬼谷子》、《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沁园春·雪》、《赤壁》、《论语》、《大学》、《清静经》、《隆中对》、《女儿经》、《道德经》、《滕王阁序》、《弟子规》、《朱子家训》、《三十六计》、《增广贤文》、《归去来》、《孙子兵法》、《观沧海》、《赤壁赋》、《桃花源记》、《中华百家姓》、《松凤阁》、《曹操诗词》、《金刚般若菠萝蜜经》、《长城诗书画》、《易经》、《金陵十二钗》、《孝经·开宗明义》、《离骚》等各名家书画的雕刻工艺画。

原文简介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内容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者,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是名凡夫。“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