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长秋山上的寿眉路,行至山腰处,当地远近闻名的“漏米寺”就在鸡公树山的山崖上。拾阶而上数十米,一座小庙就会出现在眼前。
早在1986年,蒲江县文保局的龙腾老师在长秋鸡公树山考证,发现这个漏米寺竟然还真不简单,小庙藏着大菩萨,庙内一个整块崖石塑造了一尊高4米的释迦牟尼佛像,在旁边一排崖石上还刻有文殊、普贤、观音、药王等菩萨大小计104尊,并且据考证属于距今1400年的隋唐时期造像。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标注了这个不为大多数人知晓的石马村的历史,日前,省住建厅公布了第二批列入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蒲江县长秋乡石马村列入名录,被确定为保护对象。
造像工匠技艺精湛 距今近1400年之久
“欢迎你们。”正忙着打扫漏米寺庙前院坝的徐婆婆,看见有人来看佛像,很是高兴。放下扫帚,热情地领着我们走进庙里,主动充当起解说员。
虽然历经千年的风化侵蚀,很多造像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后期修复的痕迹让佛像失去了很多原有的神采风韵,但100多尊造像的规模,还是可以令人感受当时佛教的尊崇和造像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在一些造像旁还能依稀看见刻有大业十四年的字样,文管所的专家告诉记者,据此字样,参照历史年代推断出是隋代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距今近1400年之久。
徐婆婆今年80岁高龄,从2000年开始,就在这座“漏米寺”看管维护。据徐婆婆回忆,漏米寺这个地方原来不叫漏米寺,而是叫漏米婆婆,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因为石崖上有一尊高大的石刻佛像能漏出大米来,所以从古到今人们就叫此地为漏米婆婆。
古代交通要道 沿线造像众多
据蒲江县文管所介绍,石马村造像1988年7月20日被县政府列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字记录是这样的:建立于隋大业十四年(618年),内有摩崖造像2龛,唐18龛175尊,有纪年的隋代佛教造像,四川罕见,唐代“显庆”(656—661年)年间造千佛,大中五年(851年)造释迦牟尼瑞像,二飞天,大中九年(855年)十月造十二光佛。
到漏米寺的石阶,仍有一部分是古时当地通往眉山的古道线路。“摩崖造像一般都会建在古时交通要道附近,商贾行旅祈求平安。”蒲江县文管所的龙腾介绍说,沿着这条古道线路,还会发现好几处石头造像,据统计有175尊之多,这些都同属于古代佛教的摩崖造像,这些佛像中有些属于浮雕飞天,形象挽髻穿裙,手提花篮在空中飞舞,有的体态飘逸,姿势优美,为空中散花形象,是现今保持较好、艺术性较高的古代石刻珍品,所以漏米寺这个地方在古代就是佛教文化的渗透地,很有保护价值。
生态搬迁 果树致富乡村旅游火热
漏米寺静候千年的佛像,看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如今石马村的村民,不仅因为实施生态搬迁工程,住进山下的石马新村,而且种植不知火柑橘,实现了增收致富。
靠山吃山,石马村村民们养殖的长秋乡牌跑山鸡,进入了成都的大超市,受到市民的青睐。一三产业实现着良性互动,很多成都市民都会在柑橘采摘季节,到长秋的柑橘园摘果赏花,到山上的农家乐品尝农家生态美食。在农家小院附近,游客可选择优质柑橘品种,与农户签订认种协议,按协议要求进行施肥、用药等管理,成熟后由认种方自由摘果;游客可到跑山鸡养殖户选好鸡种,做上标记,与养殖户签订养殖协议,鸡长大后,归游客自行安排。如今的漏米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二、六月十二,冬月十二日都会举行庙会,远远近近的老百姓都会赶来玩耍,那时的漏米寺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