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朴素无华的邢窑白瓷

2012-07-2112210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定的氧化铁,器物烧成后必然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青色来。如果将釉料中铁元素的含量降低到0.75%以下,烧出来的就是白釉。古代白瓷的制作,并不是在釉料中加进白色呈色剂,而是选择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制,使含铁量降低到最小的程度。这样洁白的瓷胎上施以纯净的透明釉,就能烧制出白度很高的白瓷。

  据考古资料,白釉出现于北朝时期,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瓷即是我国早期白瓷制作的实例之一。

  邢窑是隋唐时期北方著名的以烧造白瓷为主的瓷窑,窑址位于今河北省内丘、临城一带,内丘唐时属邢州,故名。其烧造年代早至北齐时期,晚至金元之际。唐代邢窑除了主要生产白瓷之外,还烧制黑釉、黄釉、酱釉瓷和部分三彩器,而盛唐和中唐之际则是邢窑白瓷烧制的兴盛期。它不仅生产大量民间使用的粗白瓷,其细白瓷的产量也很大,并作为贡瓷进入长安,传世品中常见刻“盈”或“翰林”字铭的器物,据学者推断可能是邢窑为宫廷“百宝大盈库”和翰林院的定烧器。唐李肇《国史补》中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邢窑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纯正,釉厚处微闪水绿色,釉面平滑光润。造型多碗、盘、瓯、壶、杯、盒、盏、凤头壶、皮囊壶等日用器皿,偏重实用的社会职能决定和形成了邢瓷朴素无华的风尚,所以邢窑白瓷基本上无纹饰,以器形见长。如邢窑白瓷碗的形式很多,最具特色的是盛唐、中唐之际流行的浅腹敞口碗或称玉璧底碗,器型秀美,碗壁约45°角斜出,口沿外缘凸起一周,底坦平,底面中心凹入且施釉,底形颇似玉璧。此外还有深浅不同的敛口碗,底足既有较窄的玉璧底,也有平底的。又有花瓣口碗,碗口沿呈四瓣花形,碗壁凸起四条棱线,圈足为四瓣海棠花形。盏托是邢窑的精致作品,托呈盘形,托口高出盘面,矮圈足,秀美之样远超其他窑口。此外深腹杯、盘口唾盂、多足砚、丰肩敛腹罐、执壶、短流注子、长颈瓶等也很有特色。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