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某门户网近来受了何种刺激,着急忙慌地往自己脸上贴满“顶风作案”、“屡教不改”的标签。2014年末,某门户汽车频道一手炮制“假新闻谤僧事件”,引发佛教界强烈抗议。2015年1月7日,某门户娱乐频道步其“兄弟频道”之后尘,推“青年问禅师”娱乐版5连问系列视频,再掀戏谑佛教、诽谤僧人、跌破娱乐底线的恶浪。
某门户娱乐以“你以为禅师就得仙风道骨遗世独立?”为宣传,推出所谓“独家策划”的“青年问禅师”任性5连发视频,以男女青年向“大师”讨教解决感情烦恼为噱头,极力打造了庸俗世故、流连于解决俗人情感烦恼又故作高深的“大师”形象。
在第一问“如何嫁李易峰那样的男神?”中,以”大师教你如何嫁给男神”为噱头,将志在解脱生死、导俗度众的禅师,俗化成一个替人解决情感问题、外披僧衣的俗汉。
而“大师”回答该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是,掏出一张女星结婚海报,告诉女青年:“好歹你也长成她这样才有资格挑剔啊!”佛教众生平等的态度被颠倒成了分别心炽盛、以貌取人的随俗价值观。
第二问“女神嫁人了,我怎么办?”中,禅师竟被演绎成一个为自己心中女神嫁人而伤心痛哭、陷于俗情的“大师”。
第三问“女明星内心苦闷如何宣泄?”中,“大师”出场摇头晃脑、故作姿态地诵读经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散漫随意,借用佛教庄严神圣的诵经修行方式,却全无半点尊重之意,肆意解构。
“大师”面对女明星时,双颊泛红,却要强装矜持。这与佛教修行人清心寡欲、一心办道、心常泰然的实情大相径庭,严重误导大众。
本应具足三千威仪、严护细行的僧人,被丑化成了见到明星就两眼放光、点头哈腰、求取签名之辈,其手中佛经更成了签名的道具。
第四问“泡妞被抓,咋求老婆原谅?”中,“大师”因男青年粗心将桌布弄湿而斤斤计较。本应万缘放下、安贫乐道的禅师被打造成了斤斤计较的市井吝啬之徒。
第五问“女朋友过生日,送啥惊喜?”中,“大师”在烟雾缭绕的林中,静坐于岩石上敲着木鱼,俨然是定中高人。这时,一位男青年来问“大师”应该为女友生日准备什么惊喜,“大师”给了他两张电影票,并且故作神秘而又乐不可支地炫耀王思聪送了他五万张电影票。完全颠覆了禅师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的求道精神。
“大师卖萌青年扭腰跳起舞来”的花絮中,大师在“来跟青年、大师躁起来”标语下,极其不雅地扭动腰肢跳舞。
在花絮“大师唱rap 你有本事开门啊”中,“大师”从静坐的“修行人”摇身一变,转眼如同琼瑶剧中叉腰骂架的,拍门高喊“开门呐,开门呐!你有本事抢男人,你有本事开门呐?别躲在里面不出声,我知道你在家!”
一个彻头彻尾的街头市井人物,穿上僧服就成了“禅师”,还故弄玄虚地帮人解决“疑难杂症”。用无聊的情节博取低俗爆笑,用高调的戏谑解构导俗的佛教——对佛教诋毁至此,某门户娱乐居然还毫大力推介,引以为乐。
也许是上一次假新闻谤僧事件没有让某门户为此付出代价,这一次的戏谑才更加变本加厉。看来,移花接木拼接假新闻的手法远远达不到某门户娱乐无节操的高阀值,唯有无下限的玩火才够刺激,才够“发扬”出该频道一贯以来娱乐无底线、八卦无节操的“家风”。
媒体玩极端:要命的“自由”
不过,俗话说“玩火自焚”,近来就有一些“世界级”的玩火者引火烧身。
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对《查理周刊》遇难编辑们的同情和声援。恐怖主义当然是人类大敌,但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血案同时引发了老问题的反思: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是否可以毫无底线?
客观而论,《查理周刊》的编辑和记者在此次恐怖袭击中受害并非“无辜”。若是对《周刊》略加了解,便不难发现,此刊对各种宗教的讽刺早已超过了“黑色幽默”的范围,而直接充满了赤裸裸的挑衅与攻击。他们夸张地指责宗教徒极端,可自己往往也很极端。打着人道、自由、和平的旗号,毫无顾忌地揶揄宗教虚伪,甚至在他人和政府都反复抗议和警告的情况下依然挑衅各种宗教的禁忌和宗教徒的情感。
《查理周刊》表示“漫画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是的,漫画从来没有明火执仗地杀过人,却一直是制造媒体软暴力的头号重磅武器。漫画家和编辑们剑走偏锋,以极端的“新闻自由”直逼他人的信仰底线,却忘记了世界上从没有无底线的自由。直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绝对“自由”成了要命的“自由”。
佛教很温和,是否就可以肆意践踏?
欧洲大地上,查理周刊事件正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向全世界传媒者敲响警钟:新闻自由的背后,是否需要一定的伦理共识?然而这头,某门户娱乐不仅不引以为戒,反而大有凑挑衅宗教热闹之嫌,明晃晃地挥舞起“娱乐无底线”之刀,再度向佛教开刀。
自古以来,佛教一直以和平面貌示人,少有言行极端的信徒。某门户娱乐或吃准了这一点,预设了佛弟子的“宽容”,为自己的过度言论划好了“免责”的安全线。然而,佛教的温和并不是对肆意戏谑的默许,无论一种宗教表现出怎样的性格,都不该成为人们可以对其戏谑与否的理由。
正如魏德东先生所言,宗教反映的是人的神圣追求,表达了人们对最深层次精神体验的感受,可以说是人类精神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作为大众媒体,有什么理由去挑衅宗教信仰者的情感呢?
某门户娱乐为大众塑造了庸俗不堪的禅师形象,一言一行无不与佛法大义和僧人风格相左。佛教要熄灭贪嗔痴,某门户就塑造一个贪嗔痴具足的僧人;出家人禁欲,某门户偏要将僧人处处贴上色情标签;出家人淡泊名利,某门户偏要给僧人扣上贪图名利和恶俗的帽子。对于佛教的神圣性,能解构一分是一分,能反其道而行则绝不取正道。哗众取宠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某门户是否想过,把人类最有智慧的宗教丑化成如此不堪,他们正在给人类文明留下怎样的垃圾!
某门户以戏谑佛教、散播垃圾来迎接“利他主义”未来世界?
某门户娱乐可谓把“娱乐至死”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是它忘了,作为娱乐频道,其职责不是自娱自乐,更不是以娱乐之名愚乐大众。作为大众媒体,某门户娱乐不应该把自身的社会责任忘记得一干二净,不该忽略自己时刻都在给大众提供新的定位和传播价值观念。媒体拥有这种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更应审慎为之,而不是任性地滥用。
马云指出,未来世界是利他主义。未来世界是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向DT(Data Technology)转移、向数字技术转移。昨天的IT是自我为思想,利我为主,未来的DT则是讲求利他主义,讲求分享、透明及担当,让别人更强大。。
作为中国IT和传媒业的弄潮儿,某门户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始终传递出引领潮流的姿态。但是某门户屡次肆无忌惮戏谑佛教的事实实在与其担当格格不入,与潮流相悖。
未来的世界,宗教正以其当下的方式更开放和密切地走入人们的视野与生活,这决定了任何传媒都必须面对这一点,正视宗教的历史、当下和未来。这也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和当下公民社会的正视与尊重。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护佛教文化,应当成为公民基本的社会意识和法律意识,反映到传媒的态度上就是像尊重其他社会形态和人群一样去尊重佛教和佛教的信仰者,而不是信马由缰、信口开河,以戏谑侮辱为常态,甚至打造和引领“不戏谑,不佛教”、“不恶俗,不僧人”的集体恶习。
多元社会,唯有互相尊重,才能彼此成就,唯有利益他人,才能真正自利。如果某门户依然一意孤行于戏谑佛教、散播垃圾文化的路线,那么被玩坏的首先是佛教,佛教受损,我们的文化和文明也必将遭受重大损失,而某门户自身又岂能逃脱这样的过咎?而自轻自贱者,最终将见弃于大众和时代,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