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全票表决通过,有望于今年正式实施。与以往审议稿相比,本次条例的三审稿以及最终表决稿,在一些关键部分都作出较大改动。但在条文背后,留给公众包括公园管理方的疑问仍有不少。昨日,广州市园林局就一系列焦点问题向羊城晚报记者作出回应。
放生是善事为何要禁止?“善行”容易破坏生态平衡
喜欢放生的市民要注意了,以后到公园放生可能要被罚款。根据近日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广州市公园条例》,未经公园管理机构允许,不得放生动物或者移植园外植物,违者将处以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之前一系列的审议稿对公园放生也有要求,但只是规定不得在非指定区域放生动物或移植外来植物,三审稿之后该规定则变成了囊括公园里的所有范围。
消息一出,不少街坊议论纷纷。“放生是善事啊,怎么不让人放了?”家住荔湾区的洪姨不时会到附近荔湾湖公园放生一些泥鳅和乌龟,她对于新增的规定相当不理解。在元旦假期,记者也走访了市内部分公园,常看到有市民到公园湖边放生。在流花湖公园,一名保安告诉记者,来公园放生的游客非常多,大部分人都是放生一些小鱼和乌龟,公园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放生。
但事实上,被众多市民认为是善事的放生行为,并不见得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在公园里。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办公室主任王志祥就坦言,市民随意在公园里放生对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放生外来物种,“很多老百姓不懂放生的专业知识,一不小心就放生了一些外来物种,很容易导致本地物种灭绝,光是这一块的生态恢复治理,政府每年就要投几个亿”。
广州市野生动物保护办相关人士表示,广州市民放生的野生动物主要集中在鸟类和龟类这两大类,鸟类最常被放生的是麻雀,而龟类则包括山龟、巴西龟。王志祥说,除了巴西龟之外,鳄龟也是很多市民喜欢放生的动物,但是这些外来物种一旦放生到水里,会对公园生态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会有外来物种入侵以及引起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