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佛弟子应如何看待《少林寺和大悲寺的差异》

2014-09-273570

 看到很多佛弟子在转发《少林寺和大悲寺的差异》一文,觉得有责仼矫正视听;故,汇集一些法师及大德居士之言,编辑成文,以正视听!

  很多佛弟子,也在网上转发一条大悲寺与少林寺对比的链接,我觉得非常痛心,我认为这是不应该出现的链接,是分裂僧团的体现。

  链接中影射唯有大悲寺才是正法。不错,头陀苦行是一种修行方式,但这个不能否定少林禅修的传统。

  佛陀的时代,也有清苦的苦行头陀;也有坐着皇家轿子修道的享福僧人,但他们一样成为大阿罗汉。僧团是否正法,关键看是否具备正见,而不是以贫富来衡量。

  很多人喜欢以贫富差距来衡量一位出家人或者一个僧团,这样的思维是有很大的误区。

  少林寺资产充实与他本有历史禅文化有很大关系;大悲寺苦行也是佛陀法门之一。

  这两家本来都在本本份份做事,可是外人总是用异样眼光来评论,来做茶余饭后的笑料,这是一种分裂僧团破和合僧的行为,在社会也是不道德行为。

  贫也好富也好,他们都在这滔滔红尘中守着属于自己因缘的那块净土。

  正如少林寺的恢宏会吸引仰慕它的人一样,大悲寺僧团的净行苦修也会吸引仰慕他们的人,各有各的因缘。

  大家知道,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佛教教育讲究应机施教。每一个接触佛法的人,因缘都是不同的。

  并非所有接触佛法、学习佛法的人都可以在此生“得度轮回海”,但是因为和佛法结下的这样一个善因,在未来世听闻佛法、信受佛法的可能性就大很多

  无论是少林寺,还是大悲寺,还是其他寺院,都会因为自身的因缘而使不同的人接触佛法,所有这些善因缘,我们应随喜赞叹;而不应该妄加评论、比较,尤其是佛弟子不宜以世俗的眼光评判僧宝!更不应去转发链接此文章!

  其实,有几人对少林寺与大悲寺真正了解?!

  很多人只是道听途说一些消息,就急着下结论!发表评论,得先去了解一下相关的真实情况,才不会误导他人。

  少林寺里有禅堂,很多师父在其中打坐禅修。少林寺的出家人并没有在那儿拉人家烧高价香和算命看相。很多关于少林寺的传闻是一些媒体的误会所致。

  少林寺以武入禅,纯粹是以方便,将少林寺本有的特色尽量发挥,让汉传特色的禅武佛法由少林走进更大的世界舞台。外国人可能不知道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但是少林寺可是远近闻名,不妨利用这个好奇让更多人对佛法产生兴趣。

  同样,大悲寺妙祥大和尚僧团,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僧人持金钱戒、日中一食、托钵、树下一宿、随缘开示说法等等,对于很多信众来说真的是将佛陀时代僧伽的生活重现眼前,令大众对佛法更生深信。此真是功德无量。

  我们不能去比较,也不应去比较他们谁好,谁不好!因为众生有多少烦恼,佛陀就有多少个接引方式,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接引众生!

  少林寺不能代表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那么大悲寺同样也不代表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

  中国佛教的寺庙不可能都像大悲寺那样;也不可能都像少林寺那样被迫商业化。

  为什么讲“被迫”二字?

  这是非常无奈的事情。很多寺庙的门票都不是寺庙收的,而是旅游管理部门收的。

  陕西的一个著名寺庙打算不收门票,却被旅游局打了一圈围墙收取昂贵的门票,由此还衍生出一个新行业——当地人做了些梯子,帮助大家翻墙逃票。

  从某种意义上说,见了这样的情景,佛真的会哭,因为寺庙太冤枉了。在福建,甚至出现过山上的师父生病,可是前去救助的车不买门票就进不了山。你们想象不到吧?

  听说了什么事情,我们不要被情绪煽动,不要停留在标签化的价值判断上。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而不是单纯用眼睛观看。

  想要真正了解少林寺和大悲寺,就要走进去看一看。走进少林寺,不是跟着旅行团,也不是走马观花,可以想办法在那里多待一阵子,看看他们僧众正常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同样,对于大悲寺也是如此。

  有一个著名的说法是“大悲寺不设功德箱”。听到这样的说法,大家通常都很喜欢:“他们不要功德钱,这多好啊!”

  其实,寺庙功德箱里的钱并不是拿来分给出家人的。功德箱里的钱,用于寺庙的建筑、维修、油漆、粉刷;乃至用于佛教教育、慈善,及佛前的供灯、供花、供水等等。

  大家来到这个寺庙里吃住几天,所用的一切,除了有人赞助以外,常住很可能还要从香火钱里面拿出一部分来补贴。

  如果不设功德箱,让人们直接把钱捐到财务室,其实与设功德箱也没什么两样。

  出家人个人不接受馈赠和寺庙不设功德箱是两个概念。一位出家人出于修行可以不接受信众的施舍,这属于个人行为。

  但是寺庙接受布施是给大家种福田,供养三宝是培福之举,佛教寺庙作为福田,需要让大家有机会耕种。不设功德箱,不给大家结缘的机会,未必正确。

  大家也很赞叹大悲寺僧众坚持日中一食。日中一食是不是修行的标志呢?

  这是一种修行,但我们要了解其中的含义,并不是吃得越少就越有修行,断食并不意味着高尚。

  佛制定过午不食之戒是针对当年的具体情况。印度出家人过着乞食的生活,常常到村子里去讨饭。佛最初创建僧团的时候,并没有制定过午不食之戒。

  附近村落里的居民有限,物质条件也有限,一大队人经常去乞食,村民要供给他们一日三餐,这是相当大的一个负担,而且,有一天还发生了意外情况。那天傍晚下着雷雨,天色很暗。佛的一位弟子去人家乞食,有一个孕妇前来开门。开门的时候,恰逢天上电闪雷鸣。黑暗之中,一道电光猛然映照在僧人的身上,效果比较惊悚。孕妇误以为见到了鬼,吓得惊叫一声倒在地上,导致流产。

  于是当地的居士们对出家人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看法,表示佛教僧团晚上乞食对居民构成了打扰。于是佛把大家召集起来,制定了过午不食的规矩,开示了很多过午不食的意义。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禅宗的寺庙并不外出乞食,而是农禅并重,出家人每天要干大量农活,晚上还要到禅堂坐香、跑香,如果不吃晚饭,很难坚持下来。

  所以,寺庙里逐渐有了晚餐,把晚餐称为“药石”。“药石”这个词的本意是指中药和针灸,这是用来治病的。因此,设置晚餐也是出于慈悲。

  因此,关于吃不吃晚饭,没有绝对的是非与对错,法师们能坚持日中一食,值得我们恭敬、赞叹、随喜;身体不好的师父们,当然是“法轮未转,食轮当先”。修行不能只看这些外在形式,要透过形式看内涵。

  要知道,大悲寺僧众的持戒深严苦行度日也好;少林寺僧众的商业弘法也好,其最终目的也是弘法。针对不同的信众和有缘人都有其用处和殊胜一面。

  这一切现象都有其因缘,也仅是佛法的方便。了解这一点以后,希望大家可以把心放平常一点。

  我个人认为,由这些争论热辩所引发的,不应该仅仅是大家饭桌上的谈资。

  真正重要的是,大家如何开始去了解佛教,如何从佛学中汲取对自己生活有帮助的见地,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和快乐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喜茶“佛喜”茶拿下架! 铁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11月28日,喜茶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联名款茶拿铁及周边包装上线,我佛持杯词条热度颇高。同时,因其外包装的宗教元素,也引来

评论2023-12-115011

AI佛祖,人工智能“普度众生”的时代到来了吗
敲电子木鱼,拜赛博佛祖。药师寺宽邦的电音大悲咒在Livehouse开专场。本届年轻人去寺庙已经out了,听电音佛经,见机甲佛祖,越来

评论2023-09-265713

加拿大五台山蓄意拖欠工程款?地藏殿火灾背后的真相披露
近日,历经大火焚烧地藏殿的加拿大五台山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一则蓄意拖欠中国农民工工资的消息瞬间成为新闻的热点。文中称加

评论2023-09-264389

“卷生卷死”的交流营,谁能不爱呢
2023年5月12日午夜时分,书桌对面的室友还在疾点鼠标中,望着电脑里写了一半的作业,看着近在咫尺柔软的床,却没有人要躺。哎,

评论2023-06-012330

直击心灵的震撼!遇见厦门佛事展
厦门,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名字。远古天海一色,鸟语花香,白鹭栖聚;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浓厚;现在,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

评论2023-06-012506

厦门佛事展除了佛事用品,还有一道靓丽风景线
享有全球佛事用品专业商贸平台美誉的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在两岸四地已经是赫赫有名,展览会在延续品牌影响力,发展新市场

评论2023-06-013238

佛教媒体人除了掌握基本技术,还应坚守什么
佛教媒体人是媒体队伍里最佛系的分支之一,也正由于其独特的身份,注定了以传播佛教文化为其使命,为佛教留下历史,传播中华传统

评论2023-06-011450

南京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通报
 7月24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关于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全文如下:关于南京

评论2022-07-251572

太湖太中校友 50万拿下禅修双拼域名
太湖是禅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太湖应该重视禅主题文化的推广,发展当地特色文化旅游电商产业这是位远在他乡的老乡与小编我微信对

评论2022-06-171418

五一劳动节 说说僧团的劳动——“出坡”
《敕修清规》: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安众处有必合资众力而办者。最早始于佛陀时代,于每月初八、十五等日,会鸣犍椎总集众

评论2022-05-14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