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边,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内,座落在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始建于辽代应历初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时光倒回2011年11月,一年一度的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龙泉寺贤信法师的一身僧衣和淡然寂静的表情吸引了其他参会者的视线。从此,中国玩互联网的留下一个传说:龙泉寺,有极客。
据说几年前,微信之父张小龙有一次入京到龙泉寺散心,心中关于微信的产品困惑久久不得解。无聊中,张小龙与寺中扫地僧攀谈起来,发现对方居然懂得技术和产品,深入聊天之后,张小龙震惊于对方的才学与见识,虚心请教,之后闭关七天回到深圳,微信终于大成。
互联网圈百晓生、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谈到自己对龙泉寺僧人的印象说:“他们都是工程师出家,是高才生写代码”。
古语有云:天下武功出少林,牛叉极客入龙泉。龙泉寺部分高僧名录摘录如下:
贤威法师,龙泉寺管理委员会秘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贤启法师,龙泉寺管委会的五位成员之一,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博士;柳智宇,龙泉寺居士,第47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北大数学系......
二、自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龙泉寺的日常活动是这样的,龙泉寺信息技术组除了开发软件,还有周末例会、集中开发、IT培训、有机农场劳动、栗子园采摘、登山远足等活动。
龙泉寺的贤信法师,精通Linux和Mongodb,带领一帮IT义工,搭建了专业的信息平台,自己编写代码,用数字技术管理寺里的日常生活及与外界的联系等一切事宜。
龙泉寺还有自己的藏经阁。生于1984年的贤才法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现在更像一位专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2012年7月,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龙泉寺访问,贤才法师负责接待,双方讨论了“慧海佛教百科”数据库的使用和改进。
贤才法师和他的助手们采取了一套相当靠谱的编目管理流程,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编制目录,建立馆藏目录体系。这一流程被分成15个步骤,包括“记到”、“查重”(对馆藏已有书目的筛选工作,通常保留3本)、给分类号、贴登录号、编MARK数据(即书目数据,含书名、作者、分类、简介、索书号等)。图书上架之后,寺内的法师可以前来借阅,他们拥有自己的电子借阅卡。
据江湖传说,龙泉寺的图书室经常有黑衣人出没,他们都是互联网江湖的野心家。
三、禅悟与编程
贤信法师比贤才法师年长些,高高瘦瘦,走路和说话的时候很专注。
“我是北工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几年程序员。后来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了,因为变化太快,心脏受不了。”
2009年初,他正式出家,法号贤信。在问起出家的缘由,贤信法师不肯多言,只大略地说是“因缘所致”。
出家之后,贤信再度捡起了信息技术。他注意到,客堂每天都要处理挂单和床位的各项事务,EXCEL只被当成记事本来用,没有发挥出自动计算和归类的功能。他便想,如果有一个数据库,信息准确,管理有条理,那该多好埃
2010年春节,贤信法师一个人开发完成了龙泉寺的“挂单系统”。
为了一些不太懂的技术,贤信着急过。被学诚法师知道了,说他这是“向外用心”——事情没做,已经预设了很多问题。这句话之于贤信,犹如暮鼓晨钟,他开始考虑如何安坐于“不安”之上。
“以前我总想着有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在这个前提下去落实和推进,但是实际上不存在这种完美的状态,我要学着慢慢去解决。”
龙泉寺信息技术组在新浪微博的签名是:“穿越技术人生,探索终极价值。”某次,组内活动后,信息小组的PPT被贴到了网上,其中一篇演讲的题目令人印象深刻,叫做“前端代码之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