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右四 )与各界嘉宾与会。
10月12日,探讨人类信仰文明的“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幕。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学诚大和尚受邀演讲时指出,信仰是社会结合的向心力所在,不同信仰可以相互促进。
“北京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由尼山论坛组委会、中国文化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共同举办,主题为“信仰与伦理”,为期两天。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等嘉宾与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印度等地的200多位著名学者、宗教人士、听众与会。
学诚大和尚在论坛做了题为《多元对话化解信仰危机》的演讲。引用《成唯识论》曰:“云何为信?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他指出,信即对世间真、善、美事物的信赖与渴慕。信仰不仅是相信,更重在净化生命,激发追寻善与真理的力量,是善之根、爱之壤、行之足。不同信仰可以相互促进,如同一个暗室里多点一盏灯,就多了一分光明。
学诚大和尚认为,当今,在中国,传统文化出现断层;在西方,年轻人追逐新潮文化、物质享受,正在远离传统。有两种力量动摇着人们信仰的基础,一是现代对传统的解构,二是不同文明传统之间相互的解构。
他说,只有对各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学习、体认,并加强信仰间的对话,将文化的交流纳入系统、长远、有序的规划当中,各宗教携手努力,上述问题才能解决。
学诚大和尚认为,时代的变化也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和回归大乘佛教信仰的本质,发掘其特点,作出因应时代的阐发。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由许嘉璐倡议发起,以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地尼山命名,以联合国倡导的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是学术性与民间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活动。自2010年开始举办,按照双年数在山东尼山召开,已举办两届;单年数在世界著名城市,日前已在巴黎和纽约举办过,今年在北京举办。(文、图: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