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辽宁朝阳佛祖真身舍利来历:隋文帝分发舍利

2013-06-2811130
1988年11月14日,考古工作者在朝阳的北塔天宫出土了一大批佛家宝藏。清理中,发现两颗佛祖舍利,一颗乳白色的为骨舍利,另一颗红褐色的为肉身舍利。消息传出,立即轰动了世界佛教界。天下大德高僧、专家学者不远千里万里,从四面八方云集朝阳,争先恐后一睹稀世宝物的神秘面容。


    那么,这两枚珍贵的舍利,是怎样来到远在塞外的朝阳,它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隋文帝


    向天下分发114份舍利


    舍利是梵语“设利罗”的音译,意思是身骨,也叫灵骨或坚固子。舍利虽指遗骨,但并不是随便哪个人的遗骨都可以称为舍利,也不是所谓出家人因常年素食导致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结石,更不是出家人所炼成的仙丹。而是修行有德的高僧圆寂后火化所留下的结晶体。其中白色的为骨舍利,赤色为血肉舍利,黑色为发舍利。


    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是在公元383年传入中国的。释迦牟尼圆寂后,摩揭陀国等八国王将佛祖舍利平分,分别起塔供奉。百年后,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第三世阿育王统一了全印度,开始派人将佛祖舍利向域外送传。


    隋文帝杨坚从小在佛寺中长大,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据《法苑珠林》记载:杨坚未登基时,有一个“婆罗门沙门”(即印度僧人)来到宅上,将一包舍利交给他说:“此是大觉遗灵,故留与供养”。“大觉”者,就是释迦牟尼佛;“遗灵”,即指真身舍利。沙门离去后,杨坚与一个叫昙迁的和尚把舍利放在手掌中点查,可数来数去,总也数不准。昙迁说:“我曾经听印度来的僧人说,法身数量,非世间所测。”于是,杨坚就让人做了一个七宝箱,把佛祖舍利供奉其内。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60大寿。在仁寿宫的仁寿殿,杨坚颁布了一项重大决定:在天下各个州郡中,选择30个州郡,建立舍利塔,来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杨坚亲自从七宝箱取出30份佛祖舍利,放在龙椅前的玉案上烧香礼拜。然后把舍利分别放入30个金瓶中,以熏香之泥封印其盖,派人送往选定的30个州中。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隋文帝又下诏书,令在全国再选53个州,建立灵塔,供奉佛祖舍利,朝阳(当时叫营州)就在这第二批的53个州内。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又在全国选了31个州供奉佛祖舍利。就这样,隋文帝先后三次在全国选了114个州,每个州安奉一份佛祖舍利。


    安葬佛舍利


    前后的两件奇事


    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长安净影寺著名高僧慧远的大弟子宝安大师,受隋文帝的委派,带领一队人马,从西安出发,专程来朝阳安葬佛舍利。


    朝阳为隋唐的营州都督府治所,三燕故都龙城所在地。朝阳北塔是北魏冯太后为怀念她的祖父、后燕皇帝冯弘所建的“思燕佛图”。


    民间传说,宝安大师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总是顺利地到达了朝阳。然而,就在他大开佛场,准备安葬佛祖舍利时,却被一件事情难住了。他需要一块合适的石料,做成石函,来盛放金棺。可是,他在朝阳周边跑了个遍,都没找到合适的石料。眼看着离隋文帝规定的四月八日全国统一安奉佛祖舍利的时间越来越近,宝安大师心里十分着急。


    这一天,宝安大师又出去寻觅,还是一无所获。看看天色已晚,就无奈返城。刚进城郊,他突然眼睛一亮,面前一块白色的石头,像只巨龟样神气活现地卧在路边的林莽之间。他快步上前仔细打量,发现这块石头的材质倒是非常好,只是用来做石函,却是体积太大了些。但苦于时间紧,又无其他选择,宝安大师就连夜招集工匠,进行打制。直至夜深众人才返回里。


    第二天清晨,还在梦中的宝安大师突然就醒了。他想起一个问题,发现大龟石的地方,就在城边要道,以前人们出出进进的,怎么就没注意到有块巨石呢?而且自己在此之前,也几次走过这个地方,为什么也没发现呢?宝安大师心下生疑,马上起床来到那块龟石前。


    眼前的情景却让宝安大师呆住了。他清楚地记得,昨天夜里回城时,这块巨石刚刚完成初级工作。可现在,巨石一夜间变成了一个雕工精美、光彩照人的标准石函了。


    宝安大师高兴万分,望着供养佛舍利的北塔寺院,双手合十,高颂佛号。


    宝安大师随后叫来工匠,准备向寺里运载石函。一个工匠自言自语道:“这样笨重的一个石函,怎么往寺庙里运呢?”话音刚落,奇迹又发生了。一个工匠随手拉了一下套住石函的绳子,大石函竟然动了几尺,底下像安了轮子一样。工匠们大喜,拉动石函,毫不费力地把石函运到了北塔的寺庙里。


    四月初八是佛诞日,也是隋文帝规定安葬佛祖舍利的日子。宝安大师带领众人依照严格的佛教仪轨制度,开始装殓石函,安葬舍利。正晌午时,佛舍利入葬北塔天宫。来自东北各地的佛教徒在北塔前进行完其它佛事活动后,才各自散去。


    这天半夜时分,睡得正香的宝安大师突然被人推醒:“师父,不好了,塔上放光了,可能是失火了!”宝安大师心下一急,顾不得穿好衣服,赶紧就往外跑。待出了门,只见寺院里如同白昼,一道道白光从塔下散射出来,整个大院和北塔上下一片光明。宝安大师仔细查看,发现光源处并没有烟火痕迹。宝安大师正在疑惑间,光度突然由强变弱,又由弱变强,前后共有三次。


    此时,北塔附近已经围满了人,人们面露惊疑之色,不明白这光来自哪里,主吉主凶。宝安大师登上台基,对寺庙内外的民众和信徒说:“诸位施主不要惊慌,佛祖安奉营州,示现法力,这是我等僧俗的莫大福报。”话音刚落,观者纷纷拜倒,祷声一片。


    这两件奇异之事被好事者越传越远,幽州、卢龙等地的信徒不远千里,乘舟驾车,前来拜祭。一时间营州城冠盖相接,车马不绝。


    此消息传到长安,隋文帝大悦,立即召来史官王劭加以采录,写入《舍利感应记》。随后,唐代道宣法师分别以“三放白光”和“感得古石解作函”为题目,把这两件异事记入到《法苑珠林》中。

 

    时隔一千二百年


    佛祖舍利重见天日


    发现佛祖舍利的北塔天宫位于第十二层塔檐中部,由门道、甬道、宫室组成。宫室内放置的方型石函,用六块石板筑成,即四面和上下各一块石板。从入宫之初到现在,由于不断地经受地震、雷击、火灾甚至战争,天宫盖板已裂成两截。宫内外所有木质、丝棉、纸张等可燃物品都已化为灰烬,余下的物品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


    考古人员经过细细观察,发现在只有1.2平方米的天宫石函里面,众多的佛教文物放置井然有序。这些文物共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摆放。前部中轴线上,从前往后立有鎏金银塔和藏经塔。二塔两侧放置银菩提树、有柄石香炉、玻璃瓶、瓷瓶、盛有供物的瓷碟、铜碟、银碟以及珠宝玉器等各类供佛物品。因石函狭小,许多文物分层重叠放置。后部只有一座七宝塔,用佛家七宝装饰。塔内中央置木胎银棺,棺内装金舍利塔。这种以盛藏佛舍利的金塔、银棺、七宝塔为主位,以藏经塔和鎏金银塔为前部中轴线,两侧放置供物的布局方式,是严格按照佛教仪轨和佛舍利瘗(yi:埋藏)埋习俗,经过精心布置和巧妙安排的。


    考古人员在清理过程中,七宝塔首先被清理出来。在塔的四周,各有一个用水晶穿成的方形三檐小塔,由于银丝锈蚀折断,水晶珠大多散落。接着,陆续清理出银菩提树、瓷碟、银罐等物品。其中藏经塔、六角鎏金银塔和波斯金盖鸟首玻璃瓶等后来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天宫中心位置面南背北安放的一只木胎银棺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银棺打开后,一座高约十公分的金塔在考古人员面前闪闪发光。打开金塔,里面是一个金盖的玛瑙罐。考古人员依据惯例和经验判定,玛瑙罐中肯定装有舍利。经细心清理,其结果正应了人们的猜测。玛瑙罐中果然装有真身舍利两颗,一颗乳白色为骨舍利,另一颗红褐色为血肉舍利。两颗舍利与五颗鎏金彩珠一起供奉在玛瑙罐中。


    随后,在北塔天宫和地宫中发现的碑刻中,证明了这两颗舍利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在立于天宫门板外侧的天宫物账碑上,开头一句话是:“今聊记石匣内……”以下记载石匣内安奉的主要物品名称及数量。因文字大多剥蚀,能够辨认的有“经塔”、“舍利两粒”、“金莲”等。后面刻写的是:大契丹重熙十二年四月初八日午时再藏……


    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诞辰日,在这个日子再藏舍利只能是佛祖舍利。


    北塔地宫中也曾发现辽代重熙十三年刻写的题记砖,上刻有“霸州邑众诸官同共齐心结缘弟三度重修所有宝安法师奉隋文帝敕葬舍利……”辽代时,朝阳称霸州,题记砖中第一句是说,僧俗众人第三次重修北塔事;第二句是说“宝安法师奉隋文帝敕葬舍利”。


    天宫中鎏金银塔内还有题记铜版和银经卷,上边写有:重熙十二年四月八日与舍利同时葬此银塔……


    隋文帝敕葬舍利


    为何选中朝阳


    隋文帝三次分发舍利到全国百余州府,出于什么动机?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看,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乱世以后,隋文帝首次实现了南北方政治上的大一统。因此,为巩固与加强这种大一统局面,隋文帝想借助佛教和佛祖的影响,强化民众对其皇权统治合法性的认识,加强全国臣民的统一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发舍利已经超出了宗教的范围。


    朝阳(营州)能进入隋文帝的视野,位列敕葬佛祖舍利的第二批名单,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隋文帝看中了朝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大凌河古道、卢龙塞道、营州道等,自古以来就以朝阳为枢纽,是中原地区联系和控驭东北乃至东北亚唯一的陆路踏板;其次,前燕皇帝慕容皝在朝阳凤凰山建起了东北第一座皇家寺院龙翔寺,使之成为东北佛教传播的发端,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再次,隋文帝在分发佛舍利的诏书中强调,安葬舍利,必建灵塔,朝阳有现成的北塔可用。


    114份血肉舍利


    如今仅现朝阳一份


    隋文帝当年敕赠天下的114份佛祖舍利,如今存世的已经凤毛麟角。尤其是朝阳北塔出土的红褐色血肉舍利,到目前为止,在中国仅发现一例。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听说朝阳发现佛祖真身舍利后,立即给朝阳市民族宗教部门和文物部门写信,要求朝阳保护好、供养好佛舍利。《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国内诸多新闻媒体对朝阳佛舍利进行了重点报道。2005年、2006年和2009年,朝阳佛舍利先后赴沈阳、苏州、无锡和台北进行巡展。


2008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以《佛血舍利现龙城》为题,报道了朝阳佛舍利发现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杨曾文说:“朝阳北塔是隋文帝颁赐各地真身舍利历史事件中至今发现供奉舍利及相关资料最为完整的佛塔。对这一段历史,(朝阳)既有文字记载,又有真身舍利实物供奉。”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说:“朝阳北塔天宫舍利相当珍贵。朝阳的佛教文化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可与陕西扶风法门寺相媲美。将它推向世人,将有可能激发全世界各界人士对中国佛教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热潮。”


    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原馆长韩金科看完北塔佛舍利之后,更是激动地说:“能够看到这枚释迦牟尼佛祖的真身血肉舍利,死而无憾了!”


    1992年,朝阳北塔维修竣工,释迦牟尼舍利回葬修缮一新的天宫。2008年,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德高僧护送下,血肉舍利供奉入朝阳凤凰山佛宝塔。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