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教中国化婺源实践的过程,融合了婺源本土五显灵官信仰。在近代新佛教运动和现代人间佛教运动中,婺源江易园居士、印光法师、弘一法师等多位高僧成立佛光社,一度成为婺源佛教活动中心。新时代佛教中国化婺源实践的发展方向和措施是:加强佛教理论研究,深化佛教思想创新;加强佛教实践活动,提高佛教社会服务水平;加强佛教交流合作,拓展佛教国际影响力。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和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佛教在中国传入后,唐宋时期已开始在山清水秀的婺源发展,历代高僧隐居修行与当地本土文化相隔合,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逐渐与婺源的社会、文化、相互融合和创新,这个过程就是佛教中国化婺源实践的过程。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佛教中国化婺源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婺源佛教融合了本土五显灵官信仰
据历史资料,五显灵官的信仰,发源于唐代商业发达的安徽婺源,随着婺源商人的活动,传播于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五显灵官是同心团结的五人兄弟,一起修行,得道成神,受到民众信仰。因上升于仙境华光府,又被称为华光神,华光大帝。宋代时朝廷敕封神名为显聪、显明、显正、显直、显德,明代时太祖朱元璋勅命奉祀,在南京修建五显灵顺祠。这些记载可见于明代宋讷《西隐集》卷五《勅建五显灵顺祠记》,四库全书集部所收。
佛教传入婺源后,融合了华光菩萨信仰,在隐元禅师的家乡福建,五显灵官仍然受到虔诚信仰。在民间信仰上,被称为五显灵官,五显公,在道教信仰上,被称为华光大帝,在佛教信仰上,被称为华光菩萨。在多数场合,五尊神并列奉祀在一起,有时仅供奉三目在额的一尊神为代表。作为兄弟同心的修行神,给予人们财运的财神,守护寺院的伽蓝神,远传发展沿海地区及国内外。
二、婺源民国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冲击,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辛亥、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应对这些危机,汉传佛教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自我批判,如近代的新佛教运动,现代的人间佛教运动等。这些反思既揭示了汉传佛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提出了汉传佛教改进和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婺源佛教由江易园居士、印光法师、弘一法师等多位高僧成立佛光社,佛儒结合,佛光社出版的《佛光社刊》影响甚大,佛光社也一度成为本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心,这是汉传佛教转型的过程和手段。在反思的基础上,汉传佛教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条件。这些调整和改革涉及到汉传佛教的各个方面,如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这些调整和改革既保证了汉传佛教与国家政策和社会法制的一致性和合法性,也保证了汉传佛教与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符合性和适应性。
婺源县佛光社第十二次摄影
三、佛教中国化婺源实践的未来方向和措施
历史上,佛教作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宗教,在中国传入后,经过了一个与社会和人类相互服务、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佛教不仅遵守了社会的法律和秩序,也参与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富强做出了贡献。同时,佛教也以其慈悲和智慧的教义,为人类解除苦难、增长福德、提升境界、达到安乐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这样,佛教不仅体现了自身的意义和作用,也体现了社会和人类的需要和期待。
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和人类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生态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冲突等。因此,佛教中国化是一个既有历史基础又有现实需求的过程,也是一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未来价值的过程。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推进佛教中国化婺源实践?本文提出以下三个方向和措施:
1. 加强佛教理论研究,深化佛教思想创新
佛教理论研究是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和源泉,佛教思想创新是佛教中国化的动力和方向。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汉传佛教的优秀传统,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视角,对佛教经典、历史、文化、艺术等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佛教思想与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的契合点和创新点,提出符合时代要求和民族特色的佛教理论观点和主张。
2. 加强佛教实践活动,提高佛教社会服务水平
佛教实践活动是佛教中国化的载体和途径,佛教社会服务水平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和成果。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以利益众生为己任,以弘法利生为宗旨,开展各种形式的佛教实践活动,如弘扬爱国爱教、诚信善行、慈善公益、环保节约等理念,参与扶贫济困、灾害救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领域,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富强做出贡献。
3. 加强佛教交流合作,拓展佛教国际影响力
佛教交流合作是佛教中国化的条件和保障,佛教国际影响力是佛教中国化的目标和责任。我们要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佛教交流合作活动,如举办或参加各种规模和层次的学术研讨、文化展示、友好访问等活动,与海内外的佛教团体和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渠道,分享中国佛教的经验和成就,借鉴国外佛教的优点和经验,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传承、不同宗派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文图/婺源县佛光寺)
作者介绍:
释普定,江西省婺源县佛光寺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