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这十年·中国化探索见成效系列之六
夯实寺院修缮 庄严佛国净土
普陀山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点之举
十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落实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基建管理体系,规范物资采购流程,全面加强寺院修缮等基建工程管理,围绕中国化寺院建设目标,努力推进普陀山建设,形成山中藏寺、庵院错落、茅篷点缀的普陀山佛国氛围,使海天佛国形象彻底亮起来。
一、在健全制度上求突破,深化管理能力建设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坚持常抓不懈,持续推进基建工作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一是健全内部基建制度。修订、完善《普陀山佛教协会基建工程管理办法》《普陀山佛教协会法物流通管理办法》等基建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立项、招投标、建设过程、竣工验收、质量保证、法物流通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要求顺利进行。同时,注重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众对规章制度的认知度。二是完善基建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全山基建工作,设立总务基建办公室作为基建工程的管理执行机构,全面负责项目立项、招投标、施工管理、质量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协调,避免出现因管理分散引发的重复建设、低效建设等问题。同时,要求各工程所在寺院(单位)配合加强对基建工程的监督和检查,做好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日常维护保养,定期对基建工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防范和消除各类风险和隐患。十年间,共完成基建项目453个。三是加强工程监督管理。普陀山各寺院(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和总体建设规划,及时向佛教协会提交年度基建建设计划。针对归还的老寺院恢复工程项目,由总务基建办公室负责项目总体规划方案,提交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针对需报请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基建工程项目,总务基建办公室依法办理相关报建审批手续,确保项目合规进行。
二、在规范管理上求突破,加强基建工程管理
把规范流程作为提升基建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着力在工程招标、工程建设、验收交接三个方面下实功,全力推进基建工程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升。一是加强工程招标管理。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成立由普陀山佛教协会会长任组长、佛教协会主管基建领导和有关专家为成员的招标评审小组,在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和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的全程指导下,采用邀请招标、竞价性谈判、询价采购等招采方式公开招标,严格按照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评标办法进行评标,并现场确定中标人,确保选拔出优质供应商参与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按照有关程序组织论证设计、履行审批手续,保证程序合法、设计图纸和相关审批手续齐全。特别是对需要监理的项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确保施工规范、合法。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严格监督和检查施工单位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应用等新技术、新材料,降低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竣工交接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检查与验收,确保工程竣工交接满足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同步对工程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和整理,包括竣工图、施工图、验收报告等,使得各类资料完整、真实、准确。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要求,依次完成竣工审计、固定资产完工移交手续等工作。高度重视工程竣工档案的管理工作,将全套竣工图整理成三份,分别交由普陀山佛教协会档案室、使用方及总务基建办公室保存,确保基建项目的管理工作可追溯、可评估、可监督。
三、在落实政策上求突破,抓实老旧庵堂恢复
按照科学评定、应修必修,按需新建、确保达标的原则,及时恢复重建老庵堂,科学推进新建寺院工作,做到一寺一主题、一庵一特色、一堂一品味。一是恢复重建老旧庵堂。积极推进42座老旧庵堂的收回与修复,对已收回的老庵堂科学进行功能定位和规划布局,及时开展修复工程。目前,共修复息耒禅院、锡麟堂、白华庵等31座庵堂;天福庵、三圣禅院和法如庵3座庵堂正在进行修复,预计1年内完成工程;上药师殿、下药师殿、大悲殿、水作店、极乐庵、荷叶篷、妙音篷7座庵堂现已启动修复方案制定工作;洪筏禅院已纳入普济禅寺管理并投入使用。二是维修升级原有寺院。针对部分寺院房屋结构出现老化及安全隐患的问题,制定年度基建维修计划,全面开展原有寺院的维修升级改造工作,优化提升普济禅寺、法雨禅寺等十余个关键区域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设施。同时,坚持遵循文物保护原则,对寺院文物建筑进行细致的修复和保护,现已成功修缮33余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全山寺院佛像贴金648尊,重塑佛像550尊,制作、修复抱对117对、匾额109块。三是抓实抓好新建工程。新建观音文化园,打造了一个以观音文化为主题,集朝圣、观光、体验、教化功能于一体,集观音菩萨和观音文化之大成的观音博览园。新建普陀讲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男众部)和正法讲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女众部),配置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现已成为重要的佛教教育基地,在培养佛教人才和传承佛教文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启建普陀山佛教青铜佛像造像艺术研究院,深入研究、传承和弘扬佛教造像艺术,并积极推进佛教颐养堂提升工程(普隐精舍),为僧人提供了优质的养老环境及修行场所。
四、在服务信众上求突破,强化法物流通管理
将规范法物流通作为弘扬佛法、服务信众的重要渠道,坚持统一管理、完善机制、规范流通的原则,持续提升法物的采购、流通、配送规范化水平。一是坚持统一管理,确保流通合规。整合全山法物流通,设立法物流通中心,下设采购组、仓储配送组和财务组,专门负责法物的采购、配送和财务管理,采取统一采购、统一定价、集中配送、定点经营的管理模式,将原有7个流通处整合为普济禅寺分销处、法雨禅寺分销处、慧济禅寺分销处、宝陀讲寺分销处、南海观音分销处5个分销处,全面优化佛像、念珠、吉祥香等法物流通管理,实现了法物流通的集中管理。二是坚持完善机制,确保规范采购。严格遵循四同比原则,实行部门主管负总责、采购经办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由法物流通中心负责全面执行采购事务,根据市场状况及历史业务往来,构建供应商资信情况信息库,经过流通中心的综合评估与集体研究,选拔出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后,签订正式采购合同。同时,积极与优质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确保法物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三是坚持严格纪律,确保规范销售。严格执行入库验收制度,验收员按照采购合同副本,对法物的质量、数量等进行核实与登记,并将验收记录报送流通中心备案,成功确保了法物质量的可控性。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和信众需求分析,不断完善法物品种,充实法物结构,满足信众多样化的需求,并始终秉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综合考虑法物成本、运输费用、销售成本、人员工资等因素合理为法物定价。(文/普山佛教协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