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是当时有名的才子,颇通佛理,但他更清楚,《西游记》是一部小说,而不是讲解佛理的著作。
[原标题:别信西游记!西天取经的唐僧其实不念“阿弥陀佛”]
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唐僧(资料图)
《西游记》里,唐僧是仅次于孙悟空的第二号主角,这恐怕没啥疑问。而唐僧的形象,拜《西游记》——尤其是电视剧——所赐,就完全是一个“阿弥陀佛”不离口的唐朝和尚。
不过,真实的历史上,作为“唐僧”原型的玄奘法师,恐怕很少会把“阿弥陀佛”挂在嘴边。要知道,玄奘法师对于佛法、佛理的理解,和《西游记》里唐僧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
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这其中《西游记》的传播,功不可没。不过,《西游记》作为小说,要面向大众,不可能对深奥的佛理太过深入探讨。
吴承恩是当时有名的才子,颇通佛理,但他更清楚,《西游记》是一部小说,而不是讲解佛理的著作。因此,在这方面吴承恩做了取舍,牺牲了部分艰深的佛理,代之以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话怎么说呢?这还得从真正的唐僧——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史实说起。
玄奘法师在贞观年间从长安出发,一路经过西域、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穿过迦湿弥罗(克什米尔),最终到达天竺(古印度)。玄奘法师在印度的时候,曾于当时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潜心研习佛典数年之久。后又会见统一北印度的戒日王,并主持无遮大会。当时古印度的高僧,在车轮战对玄奘问难的情况下,竟无一人能挫其锋锐。
玄奘声名远播,在古印度以Mah y nadeva(梵文,意为“大乘天”)之名为僧俗所崇敬。
不过,玄奘法师此次西天取经,他的初心,是去“究竟瑜伽唯识学”,这才是他的“大唐梦”。
玄奘法师西天取经之时,当时兴起的大乘瑜伽宗派,在大唐的国土上找不到太多的资料——尤其缺少梵文的原典。玄奘法师精通三藏,最感兴趣的,却还是世亲、无著两位高僧所宣讲的“瑜伽唯识学”。当时古印度的佛教已经不如先前兴盛,但原始的、第一手的“瑜伽唯识学”资料,却还在古印度地界上。
因此,玄奘法师最终下定决心,不顾朝廷禁令,出关取经。
《西游记》里说唐僧出发时,太宗设宴赐酒,还有锦斓袈裟、九环锡杖送上。真实的玄奘法师,哪有这些!人家是偷偷跑出去的,的确,玄奘法师昼伏夜出,但他并不是为了躲妖怪,而实在是害怕官府把他捉回长安!
另一方面,玄奘法师既然主要是为了“究竟瑜伽唯识学”,对本身古印度不太盛行的净土信仰(阿弥陀佛),兴趣就不大了。
所谓的“瑜伽唯识学”,其实是汉传佛教八宗之一,法相唯识宗的主要学说。此宗谓“一切唯识,万法唯心”,以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识,加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建构起完整的本体论。“阿赖耶识”,即“能藏”之意,故此宗及此宗学说,又称“如来藏”。
玄奘法师在西天取经归来,“究竟瑜伽唯识学”之后,翻译了一部该宗的经典,一百卷的《瑜伽师地论》。当他把这部论著呈给唐太宗李世民之后,太宗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通读了一遍,并为之作序。这篇序也十分有名,即是书法史上颇受人推崇的《大唐三藏圣教序》。
集王(羲之)圣教序(资料图)
如上所述,玄奘法师的兴趣,主要是在“瑜伽唯识学”上,以八种“识”来解释世间一切的生灭、缘起,要说他礼敬本师释迦牟尼也还说得通,但让他张口闭口都是“阿弥陀佛”,恐怕是妄加揣测了。
更何况,玄奘西天取经在唐初,而净土宗真正流行起来,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前后相差至少一百多年。在还没真正流行起来的时候,逢人就“阿弥陀佛”,这样的情形当时的史料上必定有人会记载,可惜,完全没有。
当然,吴承恩自然是了解个中原委的,只不过《西游记》作为小说,以通俗易懂为准、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宗,总不能把《西游记》写成佛经一样略显生涩的读本吧!
广东省珠海佛教中国化成果展开幕式
广东省珠海佛教中国化成果展开幕式在珠海金台寺举行出席开幕式的诸山长老道慈大和尚应邀出席道慈大和尚与领导嘉宾、诸山长老共同
评论2025-01-13259
普陀山法雨禅寺举行甲辰年冬季精进禅七法会
礼请信光法师主七请监香师起七行香养息香静坐静坐静坐打警策摄心护念参祖道,三七齐聚学无为。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1月11日(
评论2025-01-13312
印广教核心理论“一心三藏”是邪见邪说
一心三藏一词是明朝交光法师和近代圆瑛法师对楞严经科判时的总结整理,彰显楞严一真法界圣义,而印广法师标新立异,以偏概全,倡
评论2025-01-0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