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一带一路”与佛教:中国佛教的自信从哪来?

2017-05-152740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为当代中国佛教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佛教界要具有世界眼光与进取精神,要有文化自信,同时中国佛教界要提升自身素质。
 
佛教界应当志存高远,具有世界眼光和进取精神
 
中国宗教也植根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也在构筑着世界宗教文化信仰的精神,推动着世界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中国宗教界应当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具有系统的全局观念,树立博大的最高追求。
 
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民族文化交融而形成中国佛教,又逐渐成为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佛教早就“文化全球化”了。但是,就现实的视角看,中国佛教尚未展示出应有的风采。面对风势强劲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佛教界缺乏自信与自尊,或许是重要的内在因素;近现代以来,中国佛教由于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表现出“自我消遣”的被动状态,缺乏走向世界的胸怀和气魄;佛教界固守着传统的惰性及不良倾向导致的信仰主体的缺失,使中国佛教在面临机遇与挑战之时,尚显力不从心。这是中国佛教界要理性面对并切实改变的事实。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佛教也在以崭新的姿态迈向全世界。30多年来,大陆佛教界与台、港、澳地区佛教界密切往来,起到了国家统一“佛教先行”的作用;1993年9月,赵朴初提出了中、日、韩三国佛教界“黄金纽带”的构想,至今已经扩大成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黄金纽带”的友好关系;连续举办4届的世界佛教论坛也取得了圆满的成果。这是当代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积极投身于推动社会文明与维护世界和平的标志。通过这些可以发现,未来中国佛教必将不断深化和推进“和谐”、“和平”的世界性命题,为增进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减少文明隔膜与冲突,作出更大的贡献。
 
佛教界要有文化自信,展现人文情怀和担当精神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多元多彩、平等包容、和谐仁爱、积极向上的品质,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文化精神与时代风貌。这应当成为佛教界走向世界需要秉持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另外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由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琉璃器”引发的“思考”:“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精美的物件固然是文明的载体,但是,如果只满足于器物欣赏的层面,那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十分遗憾的。
 
事实上,面向世界的未来,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东方文化精神,已经越来越引起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推崇。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与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意大利罗马俱乐部创始人贝恰、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威尔逊,以及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校长罗古诺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著名国学家季羡林等人之间多层面的探讨,最为引人注目。对未来世界文化发展趋向,他们总体的观点是相通的。
 
  他们认为,西方文化建立在“一神性主宰”的宗教理念上,而演绎出的那种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念。而东方文化中的“多神教”思想,其实是对一切生命的普遍尊重,又因而转化成相互友爱的社会伦理。因而,未来世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心在于东方文化。其中,佛教将承担重要角色。
 
佛教界要提升自身素质,彰显独特作用和良好形象
 
当前,中国佛教面临这样的矛盾:一方面,从表象上看,当今的佛教繁荣发展,寺院兴建的热潮此起彼伏,佛教景区的圈建争先恐后,名山大寺“上市”的呼声阵阵,开光升座的新闻连连,盛世佛兴;但另一方面,从佛教信仰的主体精神上看,佛教界却日益承受社会诟病的压力,借佛敛财现象猖獗,假冒僧侣恶俗盛行,正常的佛教事业障碍重重,造成了实实在在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因此,佛教界“重塑形象”,是能够担当社会责任与走向世界的关键。
 
我们知道,民间外交在公共外交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宗教民间外交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中国佛教“走出去”,让世界人民从佛教的视角,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崇尚和谐、追求和平的思想精髓与人文关怀,为树立我国和平、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发挥了宗教在民间外交方面的独特作用。
 
其实,中国文化传播发展历史中,有很多值得今天学习借鉴和继承发扬的经验与榜样。单以中国佛教为例,就有许多具体的实例。以玄奘为代表的求法者和与鉴真为代表的传法者,他们无不是在博通三藏、精研宗门之后,自觉地将纯正的个人信仰转化成社会担当,将悟彻的生命智慧升华为文化精神,将深切的人文关怀凝聚成普度众生的愿行,不只成为“中国的脊梁”,而且也可以说是“世界佛教文化的脊梁”。
 
佛教《法华经·方便品》中有“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也是启示佛教信徒们首先有具备弘法利生的大志愿、大气象。中国佛教“走出去”,不是低级玩赏,不为个人包装,而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以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为使命。只有这样的志向,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喜茶“佛喜”茶拿下架! 铁涉嫌违反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11月28日,喜茶和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联名款茶拿铁及周边包装上线,我佛持杯词条热度颇高。同时,因其外包装的宗教元素,也引来

评论2023-12-115205

AI佛祖,人工智能“普度众生”的时代到来了吗
敲电子木鱼,拜赛博佛祖。药师寺宽邦的电音大悲咒在Livehouse开专场。本届年轻人去寺庙已经out了,听电音佛经,见机甲佛祖,越来

评论2023-09-265927

加拿大五台山蓄意拖欠工程款?地藏殿火灾背后的真相披露
近日,历经大火焚烧地藏殿的加拿大五台山再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一则蓄意拖欠中国农民工工资的消息瞬间成为新闻的热点。文中称加

评论2023-09-264563

“卷生卷死”的交流营,谁能不爱呢
2023年5月12日午夜时分,书桌对面的室友还在疾点鼠标中,望着电脑里写了一半的作业,看着近在咫尺柔软的床,却没有人要躺。哎,

评论2023-06-012440

直击心灵的震撼!遇见厦门佛事展
厦门,一个美丽而浪漫的名字。远古天海一色,鸟语花香,白鹭栖聚;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浓厚;现在,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

评论2023-06-012621

厦门佛事展除了佛事用品,还有一道靓丽风景线
享有全球佛事用品专业商贸平台美誉的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在两岸四地已经是赫赫有名,展览会在延续品牌影响力,发展新市场

评论2023-06-013358

佛教媒体人除了掌握基本技术,还应坚守什么
佛教媒体人是媒体队伍里最佛系的分支之一,也正由于其独特的身份,注定了以传播佛教文化为其使命,为佛教留下历史,传播中华传统

评论2023-06-011551

南京玄奘寺供奉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通报
 7月24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关于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全文如下:关于南京

评论2022-07-251667

太湖太中校友 50万拿下禅修双拼域名
太湖是禅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太湖应该重视禅主题文化的推广,发展当地特色文化旅游电商产业这是位远在他乡的老乡与小编我微信对

评论2022-06-171545

五一劳动节 说说僧团的劳动——“出坡”
《敕修清规》: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安众处有必合资众力而办者。最早始于佛陀时代,于每月初八、十五等日,会鸣犍椎总集众

评论2022-05-14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