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十余载,终于要踏上回家路!期待文物平安到家!”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启程典礼在台举行。
星云大师讲述河北幽居寺千年释迦牟尼佛首回归经过
新华社台北2月22日电(记者柳新勇何自力)“流失十余载,终于要踏上回家路!期待文物平安到家!”得知“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启程典礼”在台湾举行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建华第一时间发了这条朋友圈。
几天后,这尊历尽1460年沧桑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将从台湾高雄的佛光山出发,辗转前往两千公里之外的北京。3月1日,将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回归仪式,短期展示后送回河北省博物院。
为了佛像“回家”这一天,刘建华整整等了20年。
公元556年(北齐天保七年),时任赵郡王的皇族高睿为其“亡伯大齐献武皇帝”和“亡兄文襄皇帝”敬造释迦牟尼佛像一尊,选用上好的汉白玉材料,由皇家工匠打造,代表了北齐时期佛教造像的最高水平。同时他还为父母打造了无量寿佛像,为自己和夫人造了阿閦佛像。
“这件文物太重要了!整个南北朝时期,这是唯一一尊在题记上详细写明自己的皇室身份以及为何人造像,而且用了最好的白石、最好的工匠,说它无与伦比也不为过!”提到佛像,刘建华赞不绝口。
刘建华跟这尊佛像的缘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当时在河北省文物局工作的她,陪同几位文物专家前往河北灵寿县县城西北50公里左右的幽居寺进行考察。
回想起26年前的情形,她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出了灵寿县就是土路,交通很不方便。我们一行五人找了一辆工具车改装的车子才到了那里。”
据她回忆,当时只有北京的一位专家带了相机,但是里面太黑,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不高。不过仍能确认七级舍利砖塔及塔内供奉的三尊大佛像和十八尊小佛像、石碑、僧房等,当时都保存完好。
同年秋天,舍利塔内的三个小佛龛被盗,文物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将小龛佛像全部搬迁到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保存。
1992年春,阿閦佛首被盗,公安部门立案侦查。鉴于幽居寺地处偏僻,保护难度大,河北省文物局决定将塔内的三尊佛像搬运到河北省博物馆暂行保管。
刘建华陪同省博物馆的保安人员一同前往幽居寺搬迁佛像,到幽居寺后先给佛像拍了照,再搬动佛像。意想不到的是:佛像身体的宽度超过了塔门的宽度,佛像无法运出。“有可能塔在重新修复的时候考虑到了防盗的因素。”她分析说。
“我在现场还画了一个释迦牟尼佛首的草图,当时觉得佛首特别漂亮。”她说。
因为该塔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能随意拆除塔门,为确保佛像安全,省文物局同意将塔门用钢筋水泥封堵,并加固了围墙门,更换安全锁,增加义务保护员人数。
不幸的是,1996年,释迦牟尼佛和无量寿佛的佛首同时被凿下盗走,义务文物保护员被反锁在房屋里,次日才被村民救出。经批准,文物部门忍痛拆卸了塔门将残缺的三尊佛身移出,连同其他文物一起运回石家庄市,存放于河北省博物馆。
1997年,河北省公安部门侦破此案,抓捕了四名犯罪嫌疑人,但被盗的石雕佛像均已流失海外。
运回的文物被放在省博物馆保管部院内,刘建华得以再次目睹这三尊佛像的真容。“仰望着这三尊无头的佛像,我心痛不已,眼在流泪,心在流血。”她说。
虽没有办法找回佛首,但刘建华决定将手头掌握的佛像资料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此事,或许有一天佛首会被找到。这篇《北齐赵郡王高睿造像及相关文物遗存》发表在1999年的《文物》月刊中。
刘建华说,后来每每与学者讨论起佛像的问题,心里就会隐隐作痛。“每思至此,丝丝的酸楚伴随着五味杂陈就会一起涌上心头。”她在一篇回忆文章里说。
转机出现在2014年6月,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得到善心人士捐赠的一颗佛首,据说是河北90年代被盗流失的,文物部门发来图片请刘建华鉴定,因为图片尺寸太小,无法断定,只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几天后,佛光山如常法师发来了清晰的佛首照片。看到图片那一刻,刘建华激动不已,几乎可以立刻肯定,这就是丢失多年的释迦牟尼佛首。她赶紧把图片与自己原有的照片以及自己绘制的线图进行对比,两者完全相同。
2014年7月底,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包括刘建华在内的四人鉴定组前往佛光山。“看到佛首的瞬间,热泪盈眶,思绪万千,十几年来昼思夜想、魂牵梦绕、寻寻觅觅的佛首终于见到了。”刘建华回忆。
在鉴定现场,几位专家仔细观察佛首各部位,测量了相关数据,佛首颈部的凿迹与佛身颈部的凿迹模型完全吻合。现场目睹这一过程的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星云大师表示,佛教文物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产,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应该让佛首回归原处。他希望能先将佛身运到台湾,使“金身合璧”,让台湾民众也能欣赏古代的文化与佛教艺术,“让他们发思古之幽情”。
2015年5月,佛身被运到佛光山,并在那里举行了盛大的捐赠仪式,实现佛身与佛首合璧。供民众瞻仰九个多月后,于今年2月21日举行了回归启程仪式。
星云大师亲自创作了《恭送佛首歌》,结尾这样唱道:两岸佛缘,千里道同,但愿时能相逢。
缙云书院正式揭牌千年文脉再续新章
重庆缙云寺自古办有义学,有巴渝第一状元之称的冯时行少时就读于此,后创办缙云书院,教书育人,传承文化。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
评论2024-11-2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