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雕 少女
十八罗汉核舟
弥勒
太湖边不远处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村落,即便在秋深渐寒的时节,仍一派热意。村子里偌大的停车场天天塞满,道路两侧也处处是车,车主中不少是前来购买核雕的本市外市顾客,更多的则是聚集此处前来雕核的从业者。
舟山村的村民不可能出门打工,自产自销橄榄核雕是他们最好的生计。这个村子核雕传统可以追溯到晚清民国,不同的姓氏形成了不同的核雕流派,在长时间的消沉以后,核雕近十年突然得到了市场的青睐,村民们纷纷重拾刻刀,雕刻时光。这三四年间更是蓬勃旺盛,核雕四散辐射,从业者不计其数,外村的、外镇的,随后是外地的,纷纷涌入这个行业。
有个现象最能直观反映手艺普及程度——农村里青年女子纷纷加入核雕大军,一些孩子在假日里也学做核雕手艺,周边村子初中、高中或中专甚至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很快进入这个行业。
历史上凡有女子从事传统雕刻,技术精湛者常被文人津津乐道,因为这样的例子很少,但女子从业在今天繁荣的核雕界可谓司空见惯。据舟山村的核雕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介绍,橄榄核雕基本是夫唱妇随的局面,丈夫做这行,妻子大多也在做,目前从业者比例已经接近1:1。“女子做这个很合适,因为说到底,橄榄核雕是细作生活,要收拾得精致,这是她们的特长。”
有些家庭,男的做手艺女的做生意;也有的家庭,女的做手艺男的做生意。就手上本事而言,谁说女子不如男?
于是舟山村便有了那一个个伏案操刀的女子,她们自信地挥洒才艺,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精致的作品。《收藏阁》本期介绍的胡小兰颇有代表性,她有着让丈夫自叹不如的雕刻技术,而且这位十几年前嫁入舟山的四川妹子入乡随俗,从竹根雕顺利转行做核雕,更见证了舟山核雕的影响力。
胡小兰有一手 让老公都羡慕的技术
都说胡小兰的悟性好,作品赞,真的,她做核雕也没几年时间,手下的功夫却相当了得。
胡小兰雕刻方面的童子功还是从老家带来的。四川宜宾多竹,竹根雕刻是那儿的一门绝活,顺着竹根形状,依形而为,顺势而动,竹根就变成了诸如寿星、财神、罗汉、美女、萝莉,应有尽有。胡小兰出生此地,也便沾了此地的灵气,虽然雕刻挺累,但毕竟有年轻人特有的灵气,很快掌握了雕刻技术。
胡小兰舅舅在光福当兵,二十年前她来探亲,在舟山村见到了核雕。这门手指上的艺术与竹根雕刻大异其趣,然而毕竟都是用刀刻出来的,而且让她怦怦心动的是,核雕真精致,更合女孩的兴致。当时可没想到,缘分天注定,1997年她嫁到了舟山村,从此也与核雕结起了缘分。
老公叫顾正华,作为舟山村人他很早就学会了核雕,只是正逢市场低迷,他一度转攻红木雕刻,幸好还是刀口谋生的活儿,技术并未撂下。待核雕兴起时他又重操旧业,作品颇受业界好评。
然而胡小兰一做核雕,上手没几年,顾正华这个核雕“前辈”就觉得自叹不如了。核雕讲究精致,细巧,惟妙惟肖。顾正华说:妻子的作品处理得更精致,更具灵气,这份天赋让他都十分羡慕。
大概与年轻时的竹根雕有关,胡小兰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是人物雕刻。一串新完工的十八罗汉橄榄核雕,是她近来的得意之作,罗汉雕刻是舟山橄榄核雕的传统项目,但每个人做出来感觉都不同,细微之处玩家自然能感知。胡小兰这串罗汉根据核的形状,用浮雕手法将人物以立体方式呈现,十八个罗汉各有法器,特征明显,衣褶自然,表情生动,尤其妙在神态各异,喜怒哀乐在雕刀下生动呈现,每个人的性格似乎都有迹可循。同行看了,也都说这串东西不得了!
胡小兰还做了一艘核舟,这和常熟《核舟记》所载王叔远的小船全然不同,她是将自己擅长的十八罗汉安在了船内。“曾不盈寸”之地,要容纳这么多人物并非易事,尤为难得的,这些人物各有动作和表情,可谓方寸间自有天地。打开每一扇窗户,里头都有一个罗汉露出身形,真是别有惊喜啊。
心无旁骛,眼睛和心思聚于刀尖,不急不躁,按部就班,细细收拾,让核子最大程度呈现美感。手艺有时候就这么纯粹——一路到底的用心,直至绽放美丽。
图片均为胡小兰作品。
胡小兰1976年生于四川宜宾,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现任苏州市核雕艺术家协会理事,舟山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作品《双面“十八罗汉”手串》获“2010中国(合肥)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十八罗汉核舟》获2011年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中艺杯”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观音》获2011年第九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钟馗》、《九龙戏珠》获2013年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