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经首页 频道列表

心经印心疏节略

2015-01-06867440

心经印心疏节略
月溪法师
修小乘中乘人错认“止”“作”“任”“灭”四病为用功法门。错认“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为自性本体、(出圆觉经)故无法证实相般若。无法契会“蕴”“根”“尘”“识”“界”皆佛性之理,将“五蕴皆空”之空字,作空洞断灭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不慎哉!
自来解释“四相”多误解不执着我为无我相,不执着汝为无人相。不分别六道众生为无众生相。不求长寿为无寿者相。实属大错。修行人目的在见性成佛,倘什么事都不管,都不分别,岂非越弄越糊涂,安足贵乎!不执着不分别者,乃“任病”,非佛法也。古时有一法师讲金刚经,至“无人相无我相”。解为不要执着汝我。下面有一庞居士问曰:“无我相,谁人讲金刚经,无人相,谁人听金刚经”,讲者不能答。(出指月录)故知释迦说法,时时提出“四相”以警大众者。(如金刚圆觉等经)乃因当众生用功时,“四相”最易被错认为佛性故也。兹分别释之如次:
(一)我相即我执。小乘人断六根时,“小我”已灭,入于“大我”境界。此时心量扩大,有充满宇宙之象,清净寂灭。宋儒所谓“我心宇宙”。庄子所谓 “坐忘”口。(出大宗师篇)希腊哲学家所谓“大我”“上帝”。老子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皆是“我相”境界。
(二)人相即法执。起后念以破前念,譬如前念有我,乃起后念,“不认我”比破之,继而复起一念以破此“不认我J之念,如是相续,以至无我,破见仍存,悉为“人相”。.庄子所谓:“吾今丧我”即此相也。
(三)众生相亦是法执,凡我相人相所未到之境界,是众生相。所谓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是”是也。儒家谓“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书经“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中”字,即众生相境界。
(四)寿者相即空执。一切思想皆已停止,一切善恶是非皆已忘却,其中空无所有,始同命根。六祖说是无记忆空,二乘误认为涅槃境界,其实即“无始无明”。禅宗称为“无明窠臼”,“湛湛黑暗深坑”道家所谓“无极”即此相境界。
以上四相,皆是有为法?皆非究竟,故金刚经云:“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圆觉经云:“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习,但名“有为”,终不能成就一切圣果”。金刚经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乃指此四种境界俱非正法也。浅识之流每谓三教同源”。若能明此四相精义,则知三教相隔不啻天渊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心经讲解
  心经讲解  作者:黄念祖居士  一、《心经》要义  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

评论2015-01-065063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
  心经解释  作者:林中元居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运用智慧观察),照见五蕴皆空(了

评论2015-01-067467

心经 广释
  心经 广释  〔古印度〕扎夏萨生论师释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妙吉祥童子及圣观自在菩萨  此经当以十义显明释:(一)般若之

评论2015-01-0666151

心经 讲记
  心经 讲记  圣一法师讲 [弟子衍轮恭录]  一九九二年五月於九龙文化中心  内容简介:  佛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

评论2015-01-0650889

《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

评论2015-01-0638349

心经略释
  心经略释  [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  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

评论2015-01-0649905

《心经》讲记
  佛说《阿含》十二年,继说《方等》八年,然后说《般若》二十二年。《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  《心经》译本

评论2015-01-0643782

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黄念祖老居士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

评论2015-01-0610964

心经释义
  心经释义  无论是世间或是出世间,「听闻」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对教育及知识的提升非常重视,台湾的知识教育水平很

评论2015-01-061271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释智谕作解  心经译本甚多,唯玄奘大师因缘殊胜,且译笔简洁,古今独多采用

评论2015-01-063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