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经首页 频道列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2015-01-06548040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明 智旭法师述
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生法太广。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观心为易。是故大部六百余卷。既约佛法及众生法。广明般若。今但直约心法显示般若。然大部虽广明佛法及众生法。未尝不即心法。今文虽直明心法。未尝不具佛法及众生法。故得名为三无差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虚明洞彻。了了常知。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亦无过现未来形迹。即是观照般若。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炳现根身器界。乃至十界。假实国土。平等印持。不前不后。同时顿具。即是文字般若。盖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等一切诸境界。性无非文字。不但纸墨语言为文字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所有知觉之性。及与境界之性。无分无剂。无能无所。无是非是。统惟一法界体。即是实相般若。实相般若。非彼岸非此岸。达此现前一念之实相。故生死即涅槃。名波罗蜜。观照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故即惑成智。名波罗蜜。文字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故即结业是解脱名波罗蜜。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只是一心。此理常然不可改变。故名为经。依此成行。三世诸佛菩萨之所共遵。故名为经。说此法门。天魔外道不能乱坏。故名为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故举观心行成者为榜样也。观者能观之智。即一心三观。通名观照般若也。自在者。繇证实相理谛。于诸境界得大解脱也。菩萨翻觉有情。乃自利利他之号。智契实相。则自利满足。智宣文字。则利他普遍。故名菩萨。此明能行之人也。深般若波罗蜜多者。三智一心中得。权教三乘所不能共。故名为深。此总明所行之法也。时者。追指旷劫以前而言。从此一得相应。则直至尽未来际。终始不离深般若矣。照见者。别明能观之智。即观照般若。五蕴者。别明所观之境。即文字般若。皆空者。别明所显之谛。即实相般若。五阴无不即空假中。四句咸离。百非性绝。强名为空耳。度一切苦厄者。自出二死苦因苦果。亦令法界众生同出二死因果。即是行法之效。亦即波罗蜜多也。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此广释五蕴皆空之境谛。而观照自在其中。以非观照不能了达此境谛。故夫心者。不起则已。介尔有心。则必顿现根身器界。名为色蕴。则必领纳诸苦乐境。名为受蕴。则必取相施设名言。名为想蕴。则必生灭迁流不停。名为行蕴。则必了了分别诸法。名为识蕴。是知随其所起介尔之心。法尔具足五叠浑浊。今以甚深般若照之。了知色惟是心。别无实色。一切根身器界。皆如空华梦物。故色不异空。空亦惟心。别无异空。设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说为如幻如梦。故空不异色。既云不异。已是相即。犹恐封迷情者。尚作翻手覆手之解。故重示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谓随拈一微尘色体。即法界横遍竖穷。故即是空。所谓全事即理。无有少许理性而不在此事中。即此微尘所具真空全理。还即顿具法界全事。故即是色。所称全理即事。无有少许事相而不在此理中。斯则当体绝待。更无二物。既于色蕴了达此实相已。受想行识例皆可知。又恐执迷之人。谓此五蕴实相。从照见生。故更申示之曰。是五蕴诸法。当体即是真空实相。本自如斯。非实相生而五蕴灭。以五蕴本自不生不灭。故名为空相耳。又恐迷者。谓此五蕴空相虽非生灭。而有垢净。谓凡夫随于染缘则垢。圣人随于净缘则净。故更申示之曰。凡夫五蕴亦即空相。圣人五蕴亦即空相。何垢净之有哉。又恐迷者。谓此五蕴空相。虽无垢净而有增减。谓凡夫迷。故生死浩然为增。德相隐覆为减。圣人悟。故照用无尽为增。惑业消亡为减。故更申示之曰。迷时亦只此诸法空相。悟时亦只此诸法空相。何增减之有哉。既向五蕴发明此妙谛已。遂即广□一切差别法相。融绝圣凡情见。而曰是故空中无色乃至亦无得也。然所谓无色乃至亦无得者。岂俟融绝而后无哉。良以本无所得故也。本无所得名之为谛。了此无得名之为观。而总不离五蕴为所观境。若境若谛若观。又总不离现前一念介尔之心。一心宛具三义谛即实相。观即观照。境即文字。不纵横并别。亦非一异故名为深般若也。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此遍举菩萨诸佛为证。而明此深般若。真能度一切苦厄。所谓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非惟观世音也。无挂碍。则结业即解脱。究竟方便净涅槃。无恐怖。则苦果即法身。究竟性净涅槃。远离颠倒梦想。则烦惑即智明。究竟圆净涅槃。依实相般若。得真性菩提。依观照般若。得实智菩提。依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故影略而互言之。此深般若。即大神咒。具妙用故。即大明咒。智照相故。即无上咒。实相体故。即无等等咒。无有一法能等此心。此心能等一切诸法。令其同归实相印故。此之心咒。的的能除自他分段变易诸苦因果。真实不虚。应谛信也。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前之显说既指般若即咒。此之密说。须知咒即般若。然显说而又密说者。显密各具四悉檀益故。正以不翻为妙。不宜穿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心经讲解
  心经讲解  作者:黄念祖居士  一、《心经》要义  今天给大家讲我们经常念的一本经,也是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

评论2015-01-0650655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
  心经解释  作者:林中元居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运用智慧观察),照见五蕴皆空(了

评论2015-01-067485

心经 广释
  心经 广释  〔古印度〕扎夏萨生论师释 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妙吉祥童子及圣观自在菩萨  此经当以十义显明释:(一)般若之

评论2015-01-0666169

心经 讲记
  心经 讲记  圣一法师讲 [弟子衍轮恭录]  一九九二年五月於九龙文化中心  内容简介:  佛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

评论2015-01-0650906

《心经》隐藏的神奇密码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

评论2015-01-0638368

心经略释
  心经略释  [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  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  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

评论2015-01-0649923

《心经》讲记
  佛说《阿含》十二年,继说《方等》八年,然后说《般若》二十二年。《心经》三百字,包括《大般若经》全部。  《心经》译本

评论2015-01-0643804

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黄念祖老居士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

评论2015-01-0610984

心经释义
  心经释义  无论是世间或是出世间,「听闻」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国对教育及知识的提升非常重视,台湾的知识教育水平很

评论2015-01-061273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释智谕作解  心经译本甚多,唯玄奘大师因缘殊胜,且译笔简洁,古今独多采用

评论2015-01-063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