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经首页 频道列表

大般涅槃經釋義

2015-01-07298790

  諸位法師、諸位仁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緣起,這部經是我自願為諸位略釋,因為在前一段時間,定中出現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圍有無數僧人圍繞,坐而不語。但我感知令我承擔一項重任,然後不現,恢復寂靜。出定後百思不解是什麼重任。當我拜佛時,突然看見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經》,又回想定中見大德高僧時,也看到一部經,雖不知經名,但從外形上一模一樣。這個因緣,我才發心為諸位略釋此經。本不願講這個緣起,怕有些人心起疑惑。但此經不可思議,緣起也很微妙,不得不講。我還知道,講完此經後,在一段時間裏,我不再講經。有幸與諸位共同讀誦受持佛說《大般涅槃經》,加以略釋。為什麼略釋,因經文內容很長,諸位來此道場聽法時間有限;加之,有些經文內容諸位又知道一些。所以,每卷中選擇重要的地方或不易理解的地方,簡單的講一講,與諸位共同獲益。
  首先,講一講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住世時說的最後一部經。佛從兜率內院示現降生至十八歲,為太子階段,主要是感悟人生、老、病、死苦。十九歲出家,六年參訪,六年雪山打坐為修行階段,主要是證悟佛理和示現成佛。三十歲至八十歲講法49年300餘會,主要是闡揚佛理與廣度眾生階段。在第三階段裏,講《阿含經》等類似動員,講《楞嚴經》類似發展,講這部經類似總結。所以,這部經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之功效。對修行人來講,是非常難得之法。這部經為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懺翻譯。佛入涅槃後,佛教在古印度興盛幾百年後,於西漢時期流入中國。一位古印度僧人從民間把一部分佛經傳入中國。佛教也在中國興盛。第一部傳入中國的佛經為《四十二章經》等。達摩西來後,佛教在南北朝至隋,掀天揭地,智果於真。唐三藏法師去天竺參驗周流17年,回國後翻譯經典為官本流傳。對民間流傳的佛經是講有譯音不準確或錯別字之處,而沒有偽經之說。現代一些學者卻把民間僧人翻譯的佛經解說為偽經,實無憑據。
  這部經有北本,南本。北本四十卷,南本為三十六卷。二版本內容相同,分卷目錄不一。我們今天略釋的是南本。南本是以《般泥洹經》為版本,經唐朝荊溪尊者堪驗為《大般涅槃經》。
  然後,講一講經名。“大般”是“大般若”的簡說,是大智慧。是說這部經裏有佛的大智慧。“涅槃”是超脫生死的境界。聲聞、緣覺的涅槃是有時間限制的涅槃。佛的涅槃是無限時間的涅槃。涅槃可分為有餘和無餘,一是對四聖道之人所專用。其他人達不到這個境界。外道與六道眾生皆喜生懼死。生則苦中有樂,死則無樂皆苦。二是佛是化身涅槃,聲聞緣覺是報身涅槃。三是示現涅槃,釋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的示現,成就示現的化身入涅槃,而真正的化身可化無量億佛,而沒有涅槃。即無所謂來,也無所謂去。涅槃不是死亡的代名詞。四是涅槃之樂,佛之肉身可法喜充滿。享受報身佛的常樂我淨。肉身入涅槃,而真實的化身,還同樣享受這種快樂。人間淨土是聖人的肉體。能講三藏十二部而無實證的法師,其肉體不是人間淨土。經名可簡釋為“智慧能超脫生死”或“超脫生死大智慧”經。
  最後講一講諸位要知道珍惜法緣。“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人身難得,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佛是如語者,實語者。這些法語是真實的,不是嚇唬人的。俗語有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膽大”,與此同意。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精人為什麼害怕,他相信佛法,證悟佛法真實。現代科學家用科學手段證明。我們的地球壽命已達約45億年。在這45億年裏有佛三次,即三轉法華。我們今天雖未值佛住世,但幸遇佛法。還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在地球上消失,再等約57億年,再值彌勒佛住世。無佛與無佛法多長時期呀。難道不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麼?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那我們就要珍惜聽聞佛法的機會,珍惜法緣去修行,去證悟超脫生死的境界。
  下面開始說講一講經文內容。
  這部經是世尊示疾,預知涅槃,弟子請法,入般涅槃,舍利供養的全部過程。
  【大般涅槃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這一品主要是說,佛普告眾生,佛在某時、某地將入涅槃。眾生所疑悉可問,為最後問。然後十方眾生前來供養,表示哀苦。
  如是我聞。一時。是佛經與其他典籍的區別,為釋疑,息爭論。
  佛住世在八十歲的時候,一時來到拘屍那伽城外婆羅雙樹林間。這是佛將入涅槃的地點。這地方四面各有這樣的樹。這種樹的特點是枝枝相對,葉葉相映;中間綠草如茵,野花似澹?銡馑囊纾?遘耙巳耍?h境優美。如西方極樂世界,是佛的莊嚴淨土。這裏講兩個問題,一是佛入涅槃為什麼選擇雙樹林。二是雙樹林有什麼說法。首先,佛出生於嵐毗尼國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涅槃于雙林樹下。第一,初世時童貞無憂,修行破煩惱能證菩提,入世與出世對稱如雙林。第二,體現諸佛與諸菩薩的體性,空道。佛教認為,宇宙的體性為六界觀,即地、水、火、風、空、識。地水火風為物質特性;空是虛性,遍一切處;識是十法界之靈性。人是小宇宙,具有六大,與宇宙對應;內有六根,外有六塵。空道是諸佛諸菩薩不依于業的不生不滅的真實體性。六大為性之六德,六德妙用為佛神通原理。所以,佛生、成道、涅槃沒有在王宮、寺廟和殿堂,而示現於空間樹下。其次,雙樹林釋為真俗二諦,在真諦為世間與出世,枝枝相對,離開世間無從談出世間,無出世間也無從談十法界。在俗諦為出家僧人與在家俗人,葉葉相映,僧為在家俗人中出,俗人為僧所教化度。
  佛將於二月十五入涅槃的消息普告眾生。範圍是毗盧遮那佛法身之內,十方分身釋迦文佛所教化眾生國土,即娑婆世界眾生。佛以神力所發音聲,各法界眾生都聽到明白。現代自喻聰明講科學的普遍,所發音聲不能十法界眾生都聽到明白。連地震都不能準確測知,而動物能提前有徵兆,有逃生反應。
  羅睺羅為佛住世唯一之子。佛把九法界眾生平等的看待如同一子想。佛住世時,佛為一切眾生皈依處。佛自有法,佛是真僧。佛可為眾生遮風擋雨,宿住安穩,即消除煩惱,修成道果。
  佛入涅槃後,我們地球人再不能用音聲向佛問疑,所以為最後問。
  佛從面門,放種種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其中六道眾生,有機緣被一佛光照觸者,罪業和污垢煩惱即刻消除,可成聖道。這裏難懂的是“遇”字。現在,十方諸佛慈光也遍照六道眾生,可眾生遇到了嗎?一是有緣之人;二是禪行之人。其他眾生雖佛光遍照三千界可耀眼,而眾生如盲如喑不覺有分毫。當時,九法界眾生都請佛住世,為什麼佛還要入般涅槃,就是眾生垢重,難逃魔綱。垢重表現為一部分人認為來得及修行,另一部分人不信佛法或遇不到佛法,長期受魔王掌控。
  “佛之真子”。這是對十方來此雙樹林供養佛的阿羅漢所言。佛在《法華經》中講,阿羅漢是名譽佛子,不是佛之真子。而這裏怎麼又說是佛之真子呢?一是因為這些阿羅漢是十地菩薩示現的,是隨佛示現聲聞化度眾生的菩薩。佛因地時名善慧,亦名忍辱仙人。佛生到兜率內院時,名聖善菩薩,亦名護明菩薩。說這幾句是告訴大家,輕視周圍的修行人或講法者,就有可能輕視未來佛,所以諸位要慎之又慎。我這個人不是自誇,自懂事起,心裏就沒有“輕視”或“欺狂”等字,在身邊常有座右銘,為“心不輕仁”。
  “觀察法,對治之門”。這是佛對來雙樹林供養佛的優婆塞的評價。內觀業習感因果,然後我們在行做上找到去掉惡業習的對治方法,培養修行善業習,找到修行善業習之佛法。
  “八功德水”、“六種味”、“三德”。這裏的八功德水是八戒所生成,三德為輕軟、淨傑、如法,是戒定慧所成。這是十方優婆塞來雙林樹下供養的水與供養味。
  “如來出世甚難”。賢劫千佛出世,而一佛出世對地球人而言,五十多億年才有三次值佛住世。這一次佛說法才四十九年,佛法住世才一萬二千年,即便三次,與五十多億年比也是太短暫。所以,“如來出世甚難”,佛法難值難遇。我平時一句閒話都不說,是沒時間說,不能拿有限的生命開玩笑,開不起玩笑,只是默默靜修,行住坐臥無非是禪。
  佛將入涅槃都有哪些眾生前來哀告供養。佛的弟子及八十億大比丘,六十億比丘尼。一恒河沙十地方便現身菩薩,二恒河沙優婆塞,三恒河沙優婆夷,四恒河沙閻浮提諸王眷屬男女等,五恒河沙閻浮提大臣長者,六恒河沙閻浮提內諸王車兵,七恒河沙諸王夫人,八恒河沙天女,九恒河沙諸龍,十恒河沙諸鬼神王,二十恒河沙金翅鳥王,三十恒河沙乾達婆王,四十恒河沙緊那羅王,五十恒河沙摩睺羅伽王,六十恒河沙阿修羅王,七十恒河沙陀那婆王,八十恒河沙羅刹王,九十恒河沙樹林神王,千恒河沙持咒王,一億恒河沙貪色鬼魅,百億恒河沙天諸彩女,千億恒河沙地諸鬼王,十萬億恒河沙諸天子及四天王,十萬億恒河沙四方風神,十萬億恒河沙雲雨神,二十恒河沙大香象王,二十恒河沙師獸王,二十恒河沙諸飛鳥王,二十恒河沙等水牛、牛羊,二十恒河沙諸神仙人。閻浮提中一切蜂王,無量阿僧祇恒河沙所有諸山王,無量阿僧祇恒河沙四大海神及諸河神、魔王波旬及眷屬、非人等。十方諸佛國土各遣大弟子和無量阿僧祇大菩薩前來聞訊供養。
  什麼人沒來雙樹林下呢,迦葉、阿難兩弟子,後文有交代。還有一闡提。即不相信佛與佛法,作斷滅想的眾生。
  在來此雙樹林下哀告供養的眾生,除閻浮提的少部分眾生外,不管現什麼身,包括外道仙人,飛鳥,獸王,羅刹王,鬼魅王,魔王等,都是有化身成就的菩薩化生到各道眾生的示現。都是娑婆世界範圍的化身菩薩,都是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來有緣救度的化身菩薩。
  對各法界眾生所持美妙上味供養,佛默然不受。因為佛是化身示現,化現肉身,佛要憐憫人這道眾生。這道眾生修的是生滅法,而化身菩薩修的是苦樂法。所以,要入般涅槃必然示現無常的生滅法。如宣化法師圓寂時偈曰,“吾從空中來,吾回空中去。”有人問我怎麼想,我說,“無所謂來,無所謂去。我曾來過,我曾去過。”這都是一回事。
  ? Last Edit: November 15, 2009, 10:10:39 pm by Mjerry ? Logged
  Mjerry
  Sr. Member
  Posts: 376
  Re: 大般涅槃經釋義—淨慧法師
  ? Reply #1 on: October 27, 2008, 10:08:38 pm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純陀品第二】
  這一品主要是說,佛接受了純陀的最後供養,而拒絕了純陀請佛久住,莫入般涅槃的請求。為此各自闡述理由。
  純陀與其同行共十五人,為優婆塞。大膽的站出來,頂禮佛足,悲感流淚,欲從佛這裏為眾生求得功德資糧,懇請佛接受最後供養。
  最後供養。這裏是指佛住世入涅槃的飲食供養。與以後的舍利、佛像、塔等供養一樣。區別在於佛用有形之體受有形於供。而後者供養是無形無相之體,受有形於供,所得功德不一樣。可比喻為父母在世盡孝和逝世盡孝,雖都是孝,但有區別。“施食有二,果無差別,具足無極限供養。”佛為讓眾生斷除貧窮,常得富貴安樂,長壽和有智慧,接受了純陀等十五位優婆塞的最後供養。我們這個世界一切福報從供養得。離開供養,無福可求,無福之慧也是空慧,不能成就功德。佛告純陀說,世間最具足的供養,也可稱最大的供養是,一者受已成佛,二者受已入般涅槃。而且,這二者供養所生功德一樣。
  這時純陀有點不服氣說,這二者的供養所生功德不應該一樣吧?先供養者即牧羊女供養時,佛還是眾生,不具足佛的智慧,不能讓眾生具足供養功德,不能讓施者盡除煩惱。受施者還是雜食身、煩惱身,可能以後會感業而著善惡兩邊之身,是無常身。只具肉眼,受已得命、色、力、安、才。而後供養者,供養的是佛,是無煩惱之身、金剛之身、法身、常身,不受善惡業感召之身,具足六度和佛眼、慧眼,受施者無命、色、力、安、才。怎麼說二者供養一樣呢。佛說我無量劫前就已經沒有雜食身和煩惱及善惡業感召身了。當初受牧羊女供養後,即見佛性,成佛破魔與今日入般涅槃破魔一樣。所以說二者供養功德一樣。雖當初沒說十二部經,但早已通達,今天說了早已通達的十二部經是一回事。所以,兩者供養功德一樣。“牧羊女所奉乳糜,我實不食。”“汝最後所供,實亦不食。”
  化身佛是報身佛的意生身,可化無量億。這些化身佛性不食供養,也不入涅槃。而化身佛性成就之肉身佛,要示現受食供養和示現入般涅槃。簡單地說,佛性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示現的肉身還要遵循世間法則,也在遵循毗盧遮那佛法性自己的法則,“如來示同眾生方便涅槃。”
  純陀和牧羊女一樣,都是菩薩化現而來。供養佛入涅槃的功德要大於大梵天王的功德。所以說,生世為人難,佛出於世難,值佛生信聞法難更難;遇佛入般涅槃難上加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
  純陀見佛能接受最後供養後,便向佛請求,請佛住世。請佛住世的功德是人得長壽。我們今天請佛像供養等於請佛住世,種下長壽之因,將來必得長壽之果。
  佛說(這裏的“佛說”,為方便講法故,是對講經的解釋說,可理解為按佛或菩薩的原意說,其他類同,特說明一下。)“不應請佛久住於世。”因為在此世界,一切有形相者,包括釋迦牟尼佛和今天的佛像及一切行做,都被無常的規律所支配,有為的行做必被破壞掉。無為之佛必示現有為之佛形,來度有為眾生去證悟無為境界。佛這麼說,是破眾生有的執著,依法去修證,去自度慧命。破假有為妙有。這是佛的真慈悲。可以說,真佛壽命無量,真常妙有,但不是在我們這個世界。貪求萬歲的人是道士,只是看屍鬼。如果你是真修行者,你會在定中見到釋迦牟尼佛真正化身沒入涅槃,法會還沒散。當你拜佛真身舍利時,你會感應到佛的真身妙有。當你講佛經講出佛的本意時,你會觀到佛帶領百千菩薩與天王等親臨道場,讓講法者生信心,讓聽法者生歡喜心。有時道場祥瑞百端,異香不散。讓聽法者似如虛空。所以,我告訴諸位,哪里有講大乘經典者,一定要擁護道場,讚歎講法者。在此世界弘佛正法太難太難了。寧可自己死一千次,都不對講法的法師說一句不恭的話,何況詆毀。業報太重啊。我鼓勵諸位,去證真實法,究竟斷諸有。此身苦所集,一切皆空無。
  【哀歎品第三】
  這一品主要是講,六趣眾生聞佛將入般涅槃,心生愁惱,懇請佛慈悲眾生,不入般涅槃,請佛住世。
  純陀去辦供養食具之時,地有六種震動。一是震動的範圍,地球至大梵天;二是震動的原因,佛降生、成道、轉法、入涅槃。三是震動的次數,六種震動就是讓六趣眾生感應到有大事發生。四是震動的大小,大動帶小動。大動是眾生普遍感應,小動是讓眾生普遍歡喜或驚怖。諸天人、龍等八類眾生身毛皆栗,同聲哀泣,表現既恐怖又痛苦。舉例說,您如國王,我們如諸子,心愛我們又教技藝等生存本領。今天又要拋棄我們。我們不願讓您放舍,請您久住不入涅槃。理由一,而于諸法,複生怖畏。不懂佛經的人,不知害怕。學佛懂了佛法的人,害怕學不好墮地獄。理由二,初學佛法,未得安樂,未離諸苦,害怕不能成就。理由三,佛有密藏偏教給文殊等菩薩,沒有普度眾生。我們想佛不是不教,是沒來得及教。理由四,少者無智,老者業重,病苦未脫生死,險道者二十五有:即三界火宅是,四惡趣,四大洲,欲界六天從四王天至他化自在天,色界七有,從初禪天至無想天;無色界四有,從空想天至非想天。
  這時,佛沒有直接回答天人、龍等所請所問,而對諸比丘說,你們不要向天人等愁憂啼哭,當勤精進。間接的對諸天人等作了回答。
  佛接著說,諸比丘有什麼疑惑,當皆當問。“汝等遇我,不應空過。”無量劫中,我為汝等比丘捨身命財,你們應珍惜這個機緣,不應放逸。不應取此虛偽之物。這裏的“虛偽之物”是指諸比丘貪著小乘法,不得究竟,以下心得少為足。
  佛接著說,你們諸比丘,雖身披袈裟,乞食,去除鬚髮,卻不知求大乘法,如進寶山而取石頭,取真金才是大乘法。
  佛接著說,解脫之法,如來之身,佛的大智慧,沒有涅槃。為眾生故,是肉身示現入涅槃。就我們這個世界而言,佛傳給弟子的修行身心、解脫生死的方法,在一萬兩千年裏佛法住世,誰依法而行,誰得解脫。佛的化身即如來之身,在佛法住世的時間內自然住世,只是不以肉身住世。佛的大智慧法藏,讓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是為了眾生不貪諸有,知空、苦無常,而求出離世間,而肉身示現入涅槃。
  諸比丘聞佛意當涅槃,表現憂悲痛苦。向佛提出幾個請求,第一,請佛快給我們講無常苦,空無我。第二,我等今者皆未得度,佛怎麼放舍我們而入於涅槃。第三,我等今者還為煩惱所縛,不知如何解脫,佛怎麼放舍我們而入於涅槃。第四,我等久病未得安穩,佛怎麼放舍我們而入於涅槃。第五,佛當為我們施法藥,讓我等得醒悟,而入於涅槃。第六,佛讓我等修行除慢知空無我等,我等也這麼做了,但不得究竟。幾個請求的目的是請佛住世。
  佛對諸比丘說,你等善能修行諸法,但有三種修未達實義。第一,但知文字。第二,顛倒生心。第三,有我修行。今當告訴諸比丘達實義的三修法。因為世間有苦者計樂,樂者計樂;無常計常,常計無常;無我計我,我計無我;不淨計淨,淨計不淨思顛倒法。眾生必然產生想、心、見三顛倒。所以,眾生樂中見苦,常見無常,我見無我,淨見不淨,但知文字而不知義;顛倒生心,有我修行。即執著有無兩邊修行。第一,知文字意修行。第二,遠離四顛倒修行。第三,依無為法修行。這樣修行可化作世間的常樂我淨和出世間的常樂我淨。世間的常樂我淨有字無義,出世間的常樂我淨有字有義。即世間聖人的肉體要入滅,是諸法空相;出世間的法身無入滅,是諸法實相。
  諸比丘說,佛您永離四顛倒,了知常樂我淨,為什麼不住世一劫或半劫,令我等也離四顛倒。我等如何止住身毒,修於梵行。我等也應當隨佛入涅槃。
  佛對諸比丘說,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已付囑摩訶迦葉,如國王出巡,將國事付囑大臣。迦葉是有智慧的人,能以方便力,巧取水中寶珠,可為你等依止處。入涅槃是證得,不是說得或隨佛而入。
  諸比丘說,佛您以前教我等諸法無我,如此修行以後,可以成就,得入涅槃。今天佛您入於涅槃,我們卻不能,這是什麼意思?
  佛用一個例子回答諸比丘,即用國王、舊醫、客醫、乳藥治病加以說明。國王者,我等心是;舊醫者,我們的思維是;客醫者,佛法是;乳藥者,世間諸法是。國王之心愚迷無智,舊醫之思維頑愚驕慢,客醫之佛法方便技藝,舊醫之思維只知世間諸法之乳藥。客醫之佛法既知世間又知出世間乳藥。乳藥之世間諸法,既可善人又可毒人。即眾生種性不同,根基不同,度脫的方法也不同,適應學淨土的不能用禪密法,反之亦然。但總歸其一,出世間法不離世間法,不管修什麼法,殊途同歸,諸法無我時,一定得入涅槃。可現在你等比丘還未得諸法無我之實。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長壽品第四】
  佛接著對諸比丘說,你們對戒律有何疑問,今天都可以問,我當給予解說。
  諸比丘說,我等無有智慧,于諸戒律不知問什麼。我們如同一位一百二十歲的老人,體弱多病。有一位富人要遠行他方,將寶物多存放在老人這裏,老人無有子女,命終後所寄存寶物盡皆散失。佛要把佛法之寶物存在我們這些聲聞這裏,就如同富人把寶物存于體弱老人這裏一樣。
  佛又對諸比丘說,你們今天若請法能利益一切眾生。
  諸比丘說,佛您應該將佛法之寶藏寄存于菩薩那裏。如年輕人有妻子兒女,家宅興旺,會保證富人寄存財寶不散失。佛若將佛法付囑于大迦葉、阿難及諸比丘,這些人也如同老人,悉皆無常,使佛法不得久住。反之,佛法久住於世,利益眾生。諸比丘說到這裏,都沉默不語了。
  這時,佛對大眾說,我之壽命不可稱量,我說妙法不可窮盡。你們隨意咨問。
  佛這麼說以後,有一童子菩薩(在古印度時,未結婚的青少年稱童子,下邊統稱為童子菩薩。)姓大迦葉,從坐起對佛說,我不多問,但佛您能聽,我才敢問。這裏大家要注意童子菩薩四字。童子有姓是人,又不同于四眾弟子。什麼人是菩薩唯佛知,而我們四眾弟子,以聲聞或凡夫境界,用顛倒知見衡量不了別人。童言無忌,表示菩薩純貞境界和佛法真常。
  佛贊許後,童子菩薩向佛請法。共問了三十二個為什麼。童子菩薩並表示,我們請法是為了頂戴恭敬守護佛法,如大臣守護國王的寶珠一樣。同時,為增長廣深智慧。
  從第四卷開始至十六卷,佛廣說童子菩薩所請。因為是菩薩請法,佛說法對象重點是菩薩,可理解為佛教化菩薩,菩薩行持佛法。佛教化眾生如何發菩提心,菩薩以身示範眾生具體發菩提心。菩提之心,成佛之心是也。我們學佛、念佛,修行六度萬行,是為證得佛果。又不為證得佛果而證佛果,而為承傳佛的家業,廣度眾生而證佛果。在世間法空的境界上,又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在出世間法,定的境界上,又有願力牽引,因緣匯合,妙有法喜。
  這時佛對童子菩薩說,我為你說佛如何得長壽之業。佛的長壽之業是以因地菩薩因緣修行而得,菩薩以此業因緣修行必定成佛。如王子犯罪坐牢,國王憐愛自己犯罪之王子,親自去牢房探視。菩薩如國王,欲得長壽,應該憐愛一切眾生,如對犯罪王子想。一生慈悲心,自己不殺害也讓眾生互相不殺害,即讓眾生守持五戒十善;二來三界,菩薩化現到三惡道等六趣眾生中去,安慰眾生諸恐怖,教其離苦解脫之法。
  這時,童子菩薩對佛請法,佛您說菩薩修行平等心,眾生如子想,那為什麼有一童子僧盜聽說戒,金剛密跡,承佛神力,杵碎其身。是金剛報惡還是把眾生同一子想只是這麼一說呢?
  佛說,菩薩為教化破戒之人而示現破戒童子也。毀滅佛法、誹謗佛法和什麼因果也不相信等等之人,他們殺生、邪見、違犯國法等等眾生,佛菩薩同生悲心,同於子想。佛法不同於國法或世俗法,對破戒之人,啟單、訶責、說明因果等,讓其自我放棄,遠離諸惡。佛入涅槃後,有持戒比丘守護正法,糾治破戒;今行善法,得福無量。如伐除宅舍毒樹,少年剪掉白髮一樣。否則姑息養奸,非我佛子。這裏啟單,還要理解佛法不度破戒之人,連往生的資格都被取消。你會想,會這麼嚴重麼?有一破戒弟子在佛前懺悔,我問她,佛聽你的懺悔嗎?佛看的是你行動上的心懺悔而不是言語上的懺悔。如一個死亡的三歲兒童能入祖墳地安葬嗎?一定不會,族親也不會讓人破壞俗定之規。
  這時,童子菩薩又對佛請法說,一人持刀害佛,一人用香供養佛。佛對這二人生平等心,就不應懲治刀害之人。
  佛說,如國王有四子,請嚴師授學,都讓成就。而經苦治,因仗罰而死三子,一子成就。國王與師對四子而言是平等心。由一子成就而使全國人受益,國王與師得福無量。國王與四眾如苦治不修戒、定、慧法和懈怠、破戒、毀正法之人,同得福無量。菩薩修行此業,便得長壽,並善知宿命。即知自身宿命,又知有緣人宿命,為自度與度人。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佛您如對眾生生平等心,您應該得長壽,善知宿命,常住於世。那今天您壽同人間,不足百歲,是怨恨眾生還是往昔造惡業了呢?
  佛說,童子菩薩這麼說是粗言,你只知道佛化身示現的肉身涅槃,你不知佛的真正化身、報身、法身壽命無量,如同天地虛空一樣。
  童子菩薩又向佛請法說,按此意佛您應住一劫,減掉一劫的生死,為眾生常說妙法。
  佛說,為度眾生故,佛示現如毒樹一樣的無常肉身。肉身示現涅槃,同樣是讓眾生知見,佛的真正三身是常住的。目的是讓四眾精進修行,廣傳佛法。
  童子菩薩又向佛請法說,出世間法與世間法有何區別。
  佛說,世間法如俦I牛,被妄心所迷,眾生執著肉身生滅,不知佛法,不信佛法,不修佛法,將自身具足的常住佛性散失六趣。雖有些人修戒、定、慧,由於沒有證得出世間的智慧解脫,而不得常戒、常定、常慧的解脫。出世間法如王退群伲?撮]住自心六佟G鍦Q之業,證知出世間的真常,戒定慧的解脫;證知真正的佛法僧三寶常住;證知世間法的諸法實相,諸法空性;證知出世間法的諸法空性,諸法實相。最後具足佛的常樂我淨。是諸佛法性入常樂我淨。
  童子菩薩又向佛請法,我想知道什麼是法性或者如何知道身生法性。
  佛說,色界天以下法性有身,無色界法性有意無身。諸佛的法性三身是聲聞、緣覺所不能知。如不相信出世間佛法僧三寶法性,此眾生不是清淨三皈依,不能持清淨戒律,不能證聲聞、緣覺和菩提之果。反之,則能成就。
  【金剛身品第五】
  這時,佛又對童子菩薩說,佛之真身是常住不壞金剛之法身,不是現在化身示現的肉身。
  童子菩薩說,眾生只見肉身,不見不壞法身。所以,佛您今天為什麼要示現入涅槃。
  佛說,佛之真身無量億劫堅牢難壞,非有為、非無為、非有相、非無相等。佛的化身無量億,無處不現身,示現三乘度眾生。在娑婆世界外的其他佛國土,示現護法身、比丘身、居士身等,度脫十方佛國土眾生。佛的報身盧舍那佛功德圓滿,願力宏深,十地菩薩圍繞,唯一佛乘,常樂我淨。佛的法性身,毗盧遮那佛,包藏娑婆界,虛空法界,森羅萬象,無量眾生,是一真如性。佛今日示疾入涅槃,為欲調伏眾生知世間無常,出世間有常。
  童子菩薩說,佛您的金剛不壞法身是如何成就的?我們想知道這裏的緣故。
  佛說,以守護正法的緣故而成就金剛不壞之身。什麼樣為守護正法,菩薩行人護法度人的願心是;韋陀菩薩護法度人的行為是;四眾弟子的持戒、弘法、自利利他、護持正法者是;即現代擁護法師廣說佛經典者,依法修行六度萬行者是。否則,出家二眾為不護法者,在家二眾為禿居士。禿居士為相不具足,行有缺欠的假信佛之人。護持正法的人,必生佛國土,得無量果報。
  佛說,我涅槃後的世間,有眾生為吃、穿、住而出家,即職業出家為僧,不為修行、弘法、護法等出家人,這樣的人為禿人。這樣的禿人,相為出家,心有缺欠,見有護持正法之僧,驅逐殺害,攻擊弘揚大乘佛法者。必須有護法四眾,持正見、喜大乘、不為利養、具足威儀,制住惡人。這樣的人才是持戒、護法之法師,眾生的真善知識。
  佛說,出家人有三種,一種犯戒雜僧,二者愚癡僧,三者清淨僧。持戒僧為利養故與破戒僧相互親近,同其事業,即似現代的法事商業化,這樣行做的為犯戒雜僧。不平等教令眾生,對犯戒的人不加教令,還以自己不犯戒而覺得很好,這樣行做為愚癡僧。能調伏犯戒雜僧和愚癡僧的人善持戒律,護持正法的為清淨僧。
  佛說,菩薩為調伏眾生,還示現到白衣、媱女等身,教善止惡,為聲聞眾所不能為。這樣的菩薩善解佛法,善持戒律。
  佛說,有上述正見、正知的護法者,就可見佛金剛不壞之身。
  這一品主要內容是如何成就金剛不壞之身。即菩薩以什麼堅固力,什麼因緣而成就出世間的法性不壞之身。
  【名字功德品第六】
  這一品主要內容是聽聞這部《大般涅槃經》經名的功德。
  這時,佛對童子菩薩說,有人聽聞到這部經的經名就善生人天,不生四趣,即三惡道與修羅道。這是說人的即生功德。因為,此經為諸佛修行所得功德,具足清淨梵行,降伏一切煩惱魔性;佛一生所說妙法,皆入此經;此經具足八昧,一常、二恒、三安、四清涼、五不老、六不死、七無垢、八快樂。八昧者是佛法常住,菩薩恒常守護,眾生安穩,去除煩惱,是佛正法,可以解脫,清淨智慧,法喜充滿;佛示涅槃,而佛法僧三寶常住。世間的佛法僧三寶是佛像、經書、出家人。出世間的佛法僧三寶是,三身佛真體,三世佛度脫眾生之法,佛、菩薩、自性為真僧。
  Logged
  Mjerry
  Sr. Member
  Posts: 376
  Re: 大般涅槃經釋義—淨慧法師
  ? Reply #2 on: October 27, 2008, 10:09:17 pm ?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四相品第七之上】
  這一品主要內容為什麼是四相。佛如何示現度脫眾生。
  佛說,菩薩若為眾生開示或宣講涅槃實義,要具足四相。即是法師講這部經必須堅持的原則。四相是,一者自正,二者正他,三者能隨問答,四者善解因緣義。
  如何理解自正。寧可自跳火坑不說佛經三藏十二部為魔說或偽經,寧以利刀自斷其舌也不說佛法僧三寶無常,若聞他說生憐憫心如自身被火燒一樣,是自正。
  如何理解正他。如一女人,喂乳嬰兒,希望健康成長,長大以後食苦、酸、鹹、甜、辛、淡六味,母欲遠出將家業交給善子掌管,而不交給惡子,善子知母遠行未還,惡子言母已死。當知其母親健在而常住的人為正他。這裏,佛自比喻為母,聲聞弟子為嬰兒,母乳為佛法甘露。聲聞食六味為苦,無常、無我、無樂。用智慧之火,燃無常、無我、無樂之薪,達到常樂我淨。而聲聞不知佛入涅槃為示現,而菩薩在地前菩薩這一大阿僧祇劫,已證知佛法僧三寶常住,菩薩承傳佛法,度脫眾生為正他。
  這部經多處提到如來秘密之藏,世間的秘密之藏表現為身、口、意秘,再深一點說,修行方法秘,修行口訣秘,承傳形式秘。出世間的秘密之藏表現為佛、法、僧秘。深一點說,第一妙高峰如何真相,宇宙與眾生如何安立與出離,菩薩以何相何方式何地等承傳佛的家業,在經中佛只說眾生皆有佛性佛之密藏。這些密藏須自己證知,實無秘密,靠東尋西找是徒勞無益的。如佛家有坐脫立亡之法,證得此法之人至死不說不傳給弟子,誰證誰得,可用可不用。多說一句,大家不要心思用在密藏上,而用在當下修行上。須知林內事,入林便自知。生生世世迷,還世世生生。
  能隨問答。佛說,如有人問佛,我一文錢也不想供養別人或舍給別人,我還要名為大施主,怎樣能辦到呢?佛回答說有啊,你見著僧人你供給他肉食、美女等,你不損失一文錢,還能名流天下。這種回答問題的方法就是能隨問答,即隨順眾生,不讓一眾生因我不能善巧而生煩惱。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我見不食肉者,有大功德。佛您都不聽食肉二字,是這樣麼?佛說食肉如同食自己兒子之肉,斷大慈悲種。佛住世時,因出家人眾多,糧食欠收等,佛己悲力化三淨肉,供出家人食肉。即今天我們見到的太歲,是一種真菌類,而不是眾生之肉。受戒之人不但不食肉,還不能食五辛之物。不穿貝殼裝飾的衣物和皮革衣鞋等。不如此,其身臭穢,眾生恐怖遠離。但現在有的解釋為不見、不聞、不為己殺。
  佛說,我涅槃後正法時代,四眾弟子都能這麼持戒修行。從像法時代開始出現,至末法時代流行,出家人少讀經書,貪食養身,外觀賢善,內懷貪疾,誹謗正法,破佛戒律,相互鬥爭,攀緣權貴,算命看相等,自稱釋子。離上述諸惡事的持戒修行人才是真佛弟子。如是說,如是行的四眾弟子得此清淨法,為能隨問答。
  善解因緣義。佛度眾生,先歸後戒,隨教修行,漸次而制,以戒善懺悔,去除邪見及墮四道之因緣,培植善根,增長功德。眾生的根基不同,習氣不同,因緣不同,說法隨之有區別,度脫方法自然也不一樣,這就是善解因緣義。
  佛說,如是四相,即是一義,即為大涅槃。大涅槃義為滅諸煩惱,離諸有者,離欲寂滅,空無所有,常住無退,能示現種種無量神通變化。
  佛說,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
  一是此身畢竟不從愛欲和合而得生,而是如法樂觀之身,示現入胎,示現出世,示現嬰兒,其母摩耶夫人都是化身菩薩。為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如是。 二是示現太子,入學堂,學習技藝,歡娛受樂。為隨順世間法故,示現如是相。三是示現出家修道,受具足戒,精勤證果,力度眾生。四是,示現坐於道場菩提樹下,降伏魔軍,實為降伏剛強眾生。五是,示現出息入息,有大小便事,實無諸患,只是隨順世間故。六是示現受人信仰佈施,實無饑渴,睡眠等事。於無量劫中,早已具足無上清妙智慧。七是示現是人,實非人,即相是人,性早已非人,可示現人相等事。八是示現涅槃,而我真實化身,實永不滅。
  另外,在此世界的無量劫中,我行菩薩道時,除正面示現外,我還示現過反面,如戲中演員,主演過英雄,也演過丑角。再如,示現過破戒、犯四重罪、什麼都不信的人、破和合僧的人、魔王波旬、四趣眾生、入淫女舍人、奴僕、教師、喝酒、博弈、諍訟、大鷲身等,實無造諸惡業,而是化身度眾生。我們為什麼現在造業不行,我們是報身,化身沒有成就。報身造諸惡業,必遭報無疑。同時,也化現梵王、長者、居士等身。
  佛說,羅侯羅名為佛子,實非我子,他也是有願力得化身菩薩。
  佛的涅槃為常,而聲聞緣覺涅槃如燈滅,不是大涅槃,沒有成就自己得佛國土。三果以下羅漢,不名涅槃。
  這一品中,提到化身示現問題,化身即意生身,是報身得意生身。千江有水千江月,意生身隨願示現身。證佛果的菩薩,可示現佛身,而十地以下菩薩不能示現佛身。在我們的娑婆世界,只有釋迦牟尼佛可示現肉身佛,其他佛國土的佛,到此世界,也不示現肉身佛。釋迦牟尼佛得真身法性,真長永住,而在此世間,末法一萬年以後,將離此世界。那時世界是什麼樣,動物世界是。
  佛與諸菩薩隨願示現度脫眾生,有一個前提,即度有緣,不度無緣。我們今天值遇佛法,是與佛與諸菩薩有緣,但還要與周圍人多結善緣。結善緣的人,誰要證得菩薩,自己一旦未出離時,相信菩薩一定化現各道中去度脫我們。眾生有貪、嗔、癡為可怕,修行人有妒、慢、嗔為可怕。請諸位慎之又慎,保持住精神健康,身體快樂。
  【大般涅槃經卷五】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四相品第七之下】
  這一品重點說了兩個問題,一是講有無秘密藏,二是大涅槃行是解脫義。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諸佛唯有秘語。那為什麼還說諸佛有秘密藏呢?
  佛說,諸佛實無秘密藏,只是愚人不解,有智慧的人了達。即是凡夫不修無證,把四聖道識為秘密;依法修行有證有悟,自然清淨心盡知,無有秘密。這裏不包括密語真言,是為修行者說。
  佛說,若說諸佛有秘密藏,如富人藏有珍寶不給唯一貧子。即將眾生出世間得解脫之佛法,隱蔽起來。諸佛能這麼做嗎?不能。但火宅眾生貪著諸有,執著戲樂,不相信諸佛有珍寶。而諸聲聞如年幼之子,不懂大乘佛法之成人之事。所以,是告訴他富者得一半珍寶,而沒有告訴他另一半珍寶,待幼子長大後,自然知道全部珍寶。
  佛說,我積聚的財寶有兩種,一是聲聞,即有為僧;二是佛、菩薩,即無為僧。
  諸佛於大涅槃而般涅槃,即是於大涅槃中,為度脫有緣眾生一大因緣故,來此世間,示現肉身,示現涅槃。
  佛說,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常被淫、怒、癡煩惱毒害。一為可治,二為不可治。即對佛法有信者可治,無信者不可治。無信者稱一闡提,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擁護善法,不生一念之善。此善為出世間大善,不是世間小善。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什麼是涅槃。
  佛說,涅槃即解脫。什麼才是真解脫呢?說色解脫者,即是佛解脫,因佛離一切色相。說非色解脫者,即是聲聞,因聲聞未離一切色相。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唯願佛哀憐眾生再說一說大涅槃行解脫之義吧。
  佛說,真解脫者,一為不生,為度眾生示現肉身,實則性以解脫,故說不生。二為虛無,即無相。三為無為法,即空性常住。四為無病,即無煩惱所縛。五為無垢,即無業報,而功德圓滿。六為無漏,即無欲無求,只依願力而行。七為無鬥爭,即心安清淨,無有對立。八為安靜,即是寂靜而常樂。九為安穩,即心安無燥,三界火宅不生恐怖畏懼,我曾來過,我曾去過。十為等侶,即涅槃路上無朋伴,誰修誰證誰獨行。十一為無憂愁,即無牽掛或無掛礙。十二為無憂喜,即不聞悲而憂,不聞歡而喜。十三為無有塵垢,即不為六塵所遮蔽。十四為無有垢穢,即純真而無雜染。十五為不可壞,即不為魔事所能破壞。十六為多有財寶,無有所負,即功德圓滿得大自在。十七為無逼切,即以不被無常力迫切所逼。十八為無逼切者,即不為凡夫慢高所逼,不為世界諸毒蟲毒獸所害。如日月不逼眾生,虛空可容日月。十九為無動法,即佛法久住。二十為無動法者,即法中無我。二十一為稀有,即如火中蓮花。二十二為虛寂,即稀有者為妙有,無有未滅盡之事。二十三為不可量,即功如大海不可度,德滿虛空不可量。二十四為無量法,即善業無量為因,功德圓滿為果。二十五為廣大,即無有與之相比者。二十六為最上,即無有與此比之超越。二十七為無能過,即熒火不能比過陽光之輝。二十八為上,即究竟彼岸。二十九為無上上,即彼岸智慧無極限,三十為恒法,即長久堅硬,遇之伏順。三十一為堅實,即性本具足,悟性各張。三十二為不虛,即出世間所證道果真實。三十三為不可法,即無濁自淨,真空無塵埃。三十四為無邊,即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三十五為不可見,即如虛空鳥跡,水裏魚蹤。三十六為甚深,即如聲聞、緣覺未達第三城。三十七為又甚深,即如孝子致孝,得到諸佛菩薩所恭敬。三十八為不可見,即聲聞、緣覺所不能知的智慧,何識凡夫。三十九為無舍宅,即離諸有,有即三界。四十為不可取,即證不可求。四十一為不可執,即看不見摸不著,又卻有。四十二為無有身體,即離一切相。四十三為一昧,即唯顯願力 。四十四為清淨,即無染汙。四十五為又一昧,即願力化為慈悲。智慧為慈悲用,可隨緣現鏡臺。四十六為除欲,即有欲則迷,雲開見日。四十七為寂靜,即無音聲之繞,無煩惱之波。四十八為平等,即對眾生心平等於一子想。四十九為無異處,即自古華山一條路,妙高峰頂無等論。五十為知足,即千難都值得,萬金換不來。五十一為斷絕,即斷一切無明本,絕一切業障之根。五十二為彼岸,即空無此岸處,了義清淨覺。五十三為默然,即性智無聲,真常自現。五十四為美妙,即真空存妙有,平靜有誰知。五十五為除諸煩惱,即良醫妙方、能醫眾病。五十六為無則,即如心內賽馬,肚內行舟,能容眾生難容之事。五十七為滅諸愛,即愛河泛舟欲為櫓,性空無求幹愛河。五十八為法愛,即自拔三毒根,憐憫眾生苦。五十九為離我我所,即三界無法我,火宅逃主人。六十為滅盡,即諸有滅盡,諸貪絕根。六十一為救護,即救眾生出苦海,護眾生離怖畏。六十二為皈依,即眞皈無動轉,依處無餘依。六十三為屋宅,即行走無險難,安穩覺塵迷。六十四為無所畏,即如獅子王百獸,成道破諸魔。六十五為無有則狹,即涅槃大道無關卡,智海闊寬無狹峽。六十六為不則,即純益無害。六十七為又不則,即如舍小舟,而登大船心安快樂。六十八為拔諸因緣,即不受因果律,來去自由身。六十九為能伏驕慢,即眾生有佛性,平等慈悲心。七十為伏諸放逸,即貪有多散亂,空無不聞名。七十一為能除無明,即業淨無雜染,真明一輪紅。七十二為寂靜,即空曠涅槃樂,獨一無伴侶。七十三為堅實,即籽實可為種,漏盡慧命通。七十四為能覺了增益於我,即一覺為佛,了義彼岸。增功益德,救度眾生。七十五為舍諸有,即色相虛幻,泡影不真實。七十六為決定,即花香無葉事,同根不同用。七十七為水大,即甘露潤草木,亦能滋眾生。七十八為入,即久修無我者,得金於寶山。七十九為善,即喜事于師,得師善教。八十為出世法,即蓮花出污泥。八十一為不動,即風吹門動而框穩固。八十二為無波濤,即似一灘清水,喜樂無時日。八十三為宮殿,即宏而制法為尊,偉自臣服得貴。八十四為所用,即金能多用,本來無過惡。八十五為舍嬰兒行,即丈夫遠行與魔戰,不能帶五蘊小兒。八十六為究竟,即已破魔羅剛,清淨還家鄉。八十七為無作樂,即妙藥已除五毒,身愈而得安樂。八十八為斷四種毒蛇煩惱,即慧劍斬斷生、老、病、死、苦,行深般若除去煩惱魔。八十九為離諸有,色相煩惱根,拔出無苦集。九十為斷塞諸有,即斷外道一切有為法,塞法執無我我見性。九十一為不空,即空空尼犍子,妙有為不空(尼犍子為外道,裸身無財舍為空空)。九十二為空不空,即空三界諸煩惱,不空常樂我淨。九十三為離愛,即菩提徹觀明瞭義,愛有求想非慈悲。九十四為斷諸有貪,即遠離一切有相、束縛、煩惱、生死、因緣、果報。九十五為受安樂者,即眾生怖生死,三皈可免離,三皈除四魔,依則得安樂。九十六為涅槃者,來去身安樂,遠離諸色相。九十七為不生不滅,即肉身示不滅,真身無生滅,法性恒宇宙,佛性如虛空。九十八為喻虛空,即佛性真常虛空喻,虛空虛無無佛性。九十九為非喻為喻,即為化眾生不能喻而喻虛空,眾生知虛空而不自知佛性。種種方便比喻因緣化有情,不可喻勉強喻得知實法故。達到這九十九種境界為真解脫,真解脫者就是覺了為佛。菩薩不達真解脫,上有一念無明未破。佛說真解脫者,即是如來,如來即是涅槃。涅槃是佛區別于外道的根本,外道無涅槃之樂,執著於死後的天堂之樂及諸有之樂,眾生迷於五欲之樂,天堂之樂都很難得到。唯佛無所謂來,無所謂去,來者身如極樂,法樂充滿:去者常樂我淨,妙樂無盡。所以,唯佛涅槃之樂。佛說什麼是三皈依,眾僧之中法常比丘僧常。二者佛為覺,法為不覺,僧為和合。三者供養僧,則得具足供養三皈(即三皈的具體表現)。四者隨佛語等於供養佛,依法修行求解脫為供養法,眾僧為隨佛語、依法修行的具體體現者,為供養僧。
  ? Last Edit: November 15, 2009, 10:13:38 pm by Mjerry ? Logged
  Mjerry
  Sr. Member
  Posts: 376
  Re: 大般涅槃經釋義—淨慧法師
  ? Reply #3 on: October 27, 2008, 10:10:02 pm ?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綈
  【四依品第八】
  這一品主要講一果、二果、三果、四果羅漢為世間眾生依止處。因為菩薩的任務是弘傳佛法,引導聲聞發菩提心。另外菩薩多隱于世間,利益眾生,教導眾生去依止四果聖人。四果聖人必是證法修行人,依像法與末法去修行不能證得四果聖人。佛說,有四種人依此經護持正法,建立正法,意念正法。能多利益憐憫世間,為世界依,安樂人天。一是須陀洹,一果羅漢。二是斯陀含,二果羅漢。三是阿那含,三果羅漢。四阿羅漢。這裏一果、二果羅漢,必來世間了生死,為世間依止好理解。而三果為不來果,一番生死在天上。四果羅漢已了脫生死,為什麼還來世間。有三種原因,一種是一果、二果羅漢在世間修行遇大善知識指引,可修證得三果或四果。二是三果、四果羅漢發菩提心,為新發意菩薩再來世間。三種是菩薩示現。
  須陀洹人煩惱未盡,故有七番生死。但能持戒,建立正法解佛法其文義,廣說世間無常覺,多欲苦為覺,心不厭足覺,懈怠墮落覺,遇疾生死覺,貪究多怨覺,五欲過患覺,生死熾然苦腦無量覺。善知菩薩方便示現不同身份和所行密法。
  斯陀含人也煩惱未盡,故有三番生死為一來果。能得正法,持正法,轉正法。而且不受不持不說,世間不淨之法不能染汙,不能壞其行。如遇大善知識指導,可滿三果後至新發意菩薩。
  阿那含人尚有一念煩惱未盡。是人為不還果,即不來果。若遇大善知識指導,發菩提心往返世間為新發意菩薩,可證菩提道,直至成佛。這樣的人,世間一切戲論、外道典集、客塵煩惱所不能害,對生、老、病、死不生怖畏,永離媱欲:說大乘佛法,夢中也不犯戒。
  阿羅漢為諸漏已盡,無世間煩惱,如發菩提心,為新發意菩薩,常隨諸佛化身來此世間弘法,成就菩提道,直至成佛。現在世間尚有部分四果羅漢發菩提心,尊佛旨住世,護持佛法,凡夫之人不可見知。正法時代,四果羅漢住世,示現神通,制伏外道,無世間諸漏,集無量功德,能隨佛化度眾生,除佛菩薩外,為人天中最尊最勝。
  童子菩薩向佛請法說,佛您在瞿師羅經(美音經)中說,天魔為壞佛法可現佛身相莊嚴,眉間放光。魔尚能變作佛形,那也能變作四種羅漢身相,現各種神通。所以佛您說可依止的四種人,眾生不能信受,不能依止。
  這個問題在當今末法時代特別現實。末法時代,說法者多如牛毛,怎麼去辨別真偽,一位幾十年研修佛法的居士對我說,“我信修佛法幾十年,三藏經典我都研究過,過去和現在最知名的大法師講法我都看過或聽過。但向您這麼講法還第一次聽到,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立刻明白自己如何去修行。你屬於二種人,一種人是菩薩再來,聽你講法後,會有無量眾生得度,人天之幸。二種人是魔王再來,那就太可怕了,人天之禍。”我問他,你說我屬於那種人?他說“我無實修實證,判定不了”。其實這兩種人我都愧不敢當,太抬舉人了。根據我幾十年的實修證悟,幫助諸位如何去辨別。一有師承。二有開悟法師認證。三講法時有祥瑞讓聽法者感應到。四依法修行感應道交。五依正法修行,弘傳正法辨別是否了義。六龍天護佑,能伏外道。第六條現代人很難理解,我講二個實例,一是有一位按隱態師法語修行者,見到我後說“怎麼見到你後,我只見光不能與我空中隱態師溝通了”。二是有一位人稱大仙的人,能看事看病等,見了我便哭求“您快救救我,我被外道所控,不能自主”。這樣的事不光二例,還有很多。他們伏的是佛法,正法修行人自有龍天護佑,非我之能。
  魔王或魔民講法辨別也有六條,一貪求供養。二讚歎淫欲。三說災或造災迷惑眾生。四自我癲狂自喻是佛。五講相似法離戒定慧修行之根本。六遭王難,國法不容。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法显与小乘《大般涅槃经》
  法显与小乘《大般涅槃经》  黄夏年  涅槃是佛教使用的最广泛的一个术语,它是印度宗教共用的名词,梵文写作Nirvna,汉语

评论2015-01-0728571

大般涅槃经玄义
  大般涅槃经玄义 卷上  夫正道幽寂无始无终。妙理虚玄非新非故。无始而言其始者。谓之无明生死。无终而语其终者。即是种智涅

评论2015-01-0728862

试析《大般涅槃经》的核心思想
  试析《大般涅槃经》的核心思想  湛如  (一)涅槃四德与三德秘密藏  佛教各宗派都以涅槃为最后归宿。小乘佛教视世俗世界

评论2015-01-0775301

大般涅槃经 解题
  经名:大般涅槃经  著译者:北凉曇无讖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大般涅槃经,40卷,北凉曇无讖译,

评论2015-01-0795513

第六章 第七节 从《大般涅槃经》谈起
第六章 第七节 从《大般涅槃经》谈起第七节 从《大般涅槃经》谈起《大般涅槃经》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除了如来藏思想之

评论2015-01-0772835

中国佛学 五、学派并兴(一)《涅槃经》与涅槃学派
(一)《涅槃经》与涅槃学派涅槃学派是指在南北朝形成的以研习、弘传《大涅槃经》为主的佛教思想流派,其研习者史籍中称之为涅槃师。

评论2015-01-0740509

南传《大般涅槃经》述略
南传《大般涅槃经》述略陈士强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是南传佛教三藏中《长部》(又称《长部经典》的第十六部经,近代由江炼百据

评论2015-01-0781781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白话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白话(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凡夫白话译‘大般涅槃经(第四卷)’之摘出,实为告诉当今许多学密之人,应吃素持斋。

评论2015-01-075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