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经首页 频道列表

智者大师净土文集 《净土十疑论》

2015-03-306720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轮转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缚矣。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弥陀佛,净土摄受之主也。释迦如来,指导净土之师也。观音、势至,助佛扬化者也。是以如来一代教典,处处叮咛劝往生也。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著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以济度为佛事。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又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祇洹精舍无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净土想。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圣凡一体,机感相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生,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不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能一故;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实惭惧故。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深心、无回向发愿心者,则不得上上品生矣。
  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夫造恶业,入苦趣;念弥陀,生极乐,二者皆佛言也。世人忧堕地狱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晋慧远法师与当时高士刘遗民等,结白莲社于庐山,盖致精诚于此尔。其后七百年,僧俗修持,获感应者非一。咸见于净土传记,岂诬也哉!
  然赞辅弥陀教观者,其书山积,唯天台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最为首冠。援引圣言,开决群惑。万年闇室,日至而顿有余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劳自力。非法藏后身,不能至于是也。杰顷于都下,尝获斯文,读示所知,无不生信。自遭酷罚,感悟益深。将广其传,因为序引。




净土十疑论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途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生,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途,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途,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
  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
  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传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受苦众生。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第二疑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此云何通?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瞋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第三疑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念往生?”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第四疑

  问:等是念求生一佛净土,何不十方佛土中,随念一佛净土,随得往生?何须偏念弥陀佛耶?
  答:凡夫无智,不敢自专,专用佛语,故能偏念阿弥陀佛。云何用佛语?释迦大师一代说法,处处圣教,唯劝众生专心偏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无量寿经》、《观经》、《往生论》等,数十余部经论文等,殷勤指授劝生西方,故偏念也。
  又弥陀佛别有大悲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又《观经》云:“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若有念者,机感相应,决定得生。又《阿弥陀经》、《大无量寿经》、《鼓音王陀罗尼经》等云:释迦佛说经时,皆有十方恒沙诸佛,舒其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证成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乘佛大悲本愿力故,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当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偏有因缘。何以得知?《无量寿经》云:“末世法灭之时,特驻此经百年在世。接引众生,往生彼国。”故知阿弥陀佛,与此世界极恶众生,偏有因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不如弥陀佛国,处处经论,殷勤叮咛劝往生也。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佛时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陈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菩萨见微细相。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粗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第六疑

  问:设令具缚凡夫,得生彼国。邪见、三毒等常起,云何得生彼国,即得不退,超过三界?
  答: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在此恶世,日月短促。经阿僧祇劫,复不起烦恼,长时修道。云何不得无生忍也?此理显然,不须疑也。

第七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答: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座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以来,总不见弥勒。”诸小菩萨生彼,尚著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第八疑

  问:众生无始以来,造无量业。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识,又复作一切罪业,无恶不造。云何临终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过三界?结业之事,云何可通?
  答:众生无始以来,善恶业种多少、强弱,并不得知。但能临终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业强。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若恶业多者,善知识尚不可逢,何可论十念成就?
  又汝以无始以来恶业为重,临终十念为轻者。今以道理三种较量,轻重不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云何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缘,三者在决定。
  在心者。造罪之时,从自虚妄颠倒生。念佛者,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一虚一实,岂得相比?譬如万年闇室,日光暂至,而闇顿灭。岂以久来之闇,不肯灭耶?
  在缘者。造罪之时,从虚妄痴闇心,缘虚妄境界颠倒生。念佛之心,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缘无上菩提心生。一真一伪,岂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惨,伤肌破骨。一闻灭除药鼓,即箭出毒除。岂以箭深毒惨,而不肯出也?
  在决定者。造罪之时,以有间心、有后心也。念佛之时,以无间心、无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须臾两分。又如千年积柴,以一豆火焚,少时即尽。又如有人,一生以来,修十善业,应得生天。临终之时,起一念决定邪见,即堕阿鼻地狱。恶业虚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业,令堕恶道。岂况临终猛心念佛,真实无间善业,不能排无始恶业,得生净土,无有是处。又云:“一念念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念佛时心猛利故,伏灭恶业,决定得生,不须疑也。
  上古相传,判十念成就作别时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摄论》云:“由唯发愿故,全无有行。”《杂集论》云:“若愿生安乐国土即得往生,若闻无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并是别时之因,全无有行。”若将临终无间十念猛利善行,是别时意者,几许误哉!愿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异见,自坠陷也。

第九疑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又《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既有此教,当知女人及以根缺者,必定不得往生。
  答:为对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说耳。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但使众生净土业成者,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动念即是生净土时。为此《观经》云:“弥陀佛国,去此不远。”又业力不可思议,一念即得生彼,不须愁远。又如人梦,身虽在床,而心意识,遍至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不异也。生净土亦尔,动念即至,不须疑也。
  “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者,但论生彼国无女人,及无盲聋喑哑人;不道此间女人、根缺人不得生彼。若如此说者,愚痴全不识经意。即如韦提夫人,是请生净土主。及五百侍女,佛授记悉得往生彼国。但此处女人,及盲聋喑哑人,心念弥陀佛,悉生彼国已,更不受女身,亦不受根缺身。二乘人但回心愿生净土,至彼更无二乘执心。为此故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非谓此处女人,及根缺人,不得生也。故《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称我名号,厌恶女身。舍命之后,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觉。”况生彼国,更受女身。根缺者亦尔。

第十疑

  问:今欲决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行业,以何为种子,得生彼国?又凡夫俗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断淫欲,得生彼否?
  答: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以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故《涅槃经》云:“如是身城,愚痴罗刹,止住其中。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又经云:“此身众苦所集,一切皆不净。扼缚痈疮等,根本无义利。上至诸天身,皆亦如是。”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纵使妻房不能顿断,渐渐生厌,作七种不净观:一者观此淫欲身,从贪爱烦恼生,即是种子不净。二者父母交会之时,赤白和合,即是受生不净。三者母胎中在生藏下、居熟藏上,即是住处不净。四者在母胎时,唯食母血,即是食啖不净。五者日月满足,头向产门,脓血俱出,臭秽狼藉,即是初生不净。六者薄皮覆上,其内脓血遍一切处,即是举体不净。七者乃至死后胮胀烂坏,骨肉纵横,狐狼食啖,即是究竟不净。自身既尔,他身亦然。所爱境界、男女身等,深生厌离,常观不净。若能如此观身不净之者,淫欲烦恼,渐渐减少。又作“十想”等观,广如经说。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谓厌离行。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
  明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若在恶世,烦恼境强,自为业缚,沦溺三途,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以来,未曾休息,何时能得救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方能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往生论》云:言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又愿生净土,须具二行:一者必须远离三种障菩提门法,二者须得三种顺菩提门法。何者为三种障菩提法?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门,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若能远三种菩提障,则得三种顺菩提法: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诸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染身心,障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众生苦故。菩提心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令离生死苦,即违菩提门。是故安清净心,是顺菩提门。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作心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遮菩提门。此菩提因何而得?要因生净土,常不离佛。得无生忍已,于生死国中,救苦众生。悲智内融,定而常用,自在无碍,即菩提心。此是愿生之意。
  二明欣心愿求者。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若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观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已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谓欣愿门也。


后 序
[宋]左宣义郎陈瓘述

  人心无常,法亦无定。心法万差,其本在此。信此则遍信,《华严》所以说十信。疑此则遍疑,智者所以说十疑。出疑入信,一入永入。不离于此,得究竟处。
  净土者,究竟处也。此处有说法之主,名无量寿。此佛说法,未尝间断。疑障其耳,则聋而不闻。疑障其心,则昧而不觉。不闻不觉,安住恶习,赞叹不念,随喜粗心。妄指莲胞,以为虚诞。终不自念此分段身,从何而得,自何而来?胎狱秽浊,真实安在?信凭业识,自隔真际。于一幻境,非彼执此。生生不灵,永绝圣路。以如是故,释迦如来起大慈悯,于秽浊中,发大音声,赞彼净土上妙之乐。于生死中,为大船师,载以法船,令趋彼岸。昼夜度生,无有休息。
  然而弥陀之岸,本无彼此。释迦之船,实非往来。譬如一灯,分照八镜,镜有东西,光影无二。弥陀说法,遍光影中。而释迦方便,独指西镜。故已到彼岸者,乃可以忘彼此。未入法界者,何自而泯东西?于此法中,若未究竟。勿滞方隅,勿分彼此,但当正念谛信而已。此二圣之意,而智者之所以信也。
  信者万善之母,疑者众恶之根。能顺其母,能锄其根。则向之所谓障缘众生,聋可复闻,昧可复觉。未出生死,得出生死。未生净土,得生净土。顺释迦之诲,往面弥陀。随弥陀之愿,来助释迦。在此而遍历十方,即西而普入诸镜。自二圣建立以来,如是之人,如河沙数。云何不信,云何而疑?能自信已,又作方便,令诸未信无不信者。此则智者之所以为悲也。
  明智大师中立,学智者之道,不顺其文,而顺其悲。所以又印此论,冠以次公之序。予乃申广其说,以助其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净土祖师 十一祖省庵法师年谱
省庵法师年谱张景岗居士 敬撰清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公元1686年) 一岁  是年八月初八日,大师生。俗姓时,江苏常熟人,世代习儒

评论2015-03-302029

净土祖师 九祖蕅益大师年谱
蕅益大师年谱弘一法师撰  依大师自撰《八不道人传》,及成时《续传》录写。复检《宗论》中诸文增改,并参考别行诸疏、序、跋补

评论2015-03-302060

净土祖师 八祖云栖本师行略
云栖本师行略(明)释广润撰  师系古杭仁和县人,居会城之忠清里,姓沈氏,世为著族。父讳德鉴,号明斋先生,母孺人(1)周氏,均

评论2015-03-301635

净土祖师 八祖莲池大师塔铭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明)憨山德清撰  欲海横流,三毒炽然,孰能遏狂澜以清烈焰?自非应身大士,又何能醒颠暝而朗长夜?时当

评论2015-03-301126

净土宗祖师 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远公大师(公元334~416年),东晋时代人,俗姓贾,出生于雁门楼烦(今山西代县)世代书香之家。远公从小资质聪颖,勤思敏学

评论2015-03-30874

净土宗祖师 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生于安徽泗州(一说山东临淄)。年少出家,早年修习《法华经》、《维摩诘经》

评论2015-03-30937

净土宗祖师 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出蜀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

评论2015-03-30941

净土宗祖师 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一说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之芳踪,结西方道场,专修禅观。一

评论2015-03-30456

净土宗祖师 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花说:这枝青莲花很吉祥,寄于你

评论2015-03-30513

净土组祖师 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杭。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

评论2015-03-3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