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经首页 频道列表

西归直指 卷一 净土纲要

2015-03-304610

  西归直指卷一
  阿难启请   佛土双标   法藏因地
  愿满成佛   四十八愿   如来得名
  堂宇宝池   天乐雨华   池岸华树
  树网宣音   德水香华   鸟宣偈颂
  景象殊胜   自然饮食   随宜修习
  音容相貌   作观念佛   称名见佛
  持名往生   生非易事   末后付嘱
  修持法门   十念法门   报恩法门
  助缘法门(三则)

净土纲要

  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怜悯众生,轮回六道,头出头没,受苦无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极乐世界,使人知所趋向。而又授以至简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辈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负如来厚恩,故将大小本弥陀要旨,节录其概,使阅者一览便知,名为“净土纲要”。

  阿难启请
  《大本弥陀经》云:释迦如来,一日容颜异常。阿难问之。佛言:“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四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蜎(xuān)飞蠕(rú)动,小虫类的飞行和蠕动,指形体细微渺小的生物。〗
  [按]观此,则知净土法门,不独人类之梯航,亦诸天诸仙之宝筏,慎莫泛视。

  佛土双标
  《小本弥陀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法藏因地
  《大本经》云:无量无数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众生。是时有大国王,往听说法,顿然觉悟。乃舍王位,而往修行,号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弥陀佛是。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大愿,皆为济度众生。乃精进修行,入菩萨地。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于一切世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且复托生于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虫,无不欲令其超生极乐。

  愿满成佛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历大阿僧祇劫,行菩萨行,不计众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饮食、音乐,及最上所须之物,惠施众生,令其欢喜,发无上菩提之心。历无数百千万亿劫,方得成就从前所发四十八愿,而入佛位。是以十方无量众生,一念归依,遂生其国。

  四十八愿
  第一愿 我作佛时,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及蜎飞蠕动之类。
  第二愿 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来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生。
  第三愿 我刹中人,欲食之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
  第四愿 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捣染、浣濯。
  第五愿 我刹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华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
  第六愿 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
  第七愿 我刹中人,无淫佚、瞋怒、愚痴之心。
  第八愿 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
  第九愿 我刹中人,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
  第十愿 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
  第十一愿 刹中虽有天人之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
  第十二愿 我作佛时,假令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尽为缘觉、声闻,不能知我之年寿当若干万亿劫。
  第十三愿 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诸天人民,皆为缘觉、声闻,一心共计,亦莫知我刹中天人之数。
  第十四愿 我刹中人民,寿命皆无央劫,莫知其数。
  第十五愿 我刹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
  第十六愿 我刹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远离分别,诸根寂静,所止尽般泥洹。
  第十七愿 我作佛时,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
  第十八愿 刹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
  第十九愿 刹中人尽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愿 刹中人尽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悉能受持。
  第二十一愿 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
  第二十二愿 刹中人尽得神足,于一念顷,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三愿 我作佛时,名闻十方无数世界,诸佛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乃至蜎飞蠕动,闻我名号,慈心喜悦者,皆令来生我刹。
  第二十四愿 顶中光明绝妙,胜于日月百千万倍。
  第二十五愿 我作佛时,光明照无数天下。诸天人民,乃至异类,见我光明,皆慈心作善,来生我国。
  第二十六愿 众生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过诸天人。
  第二十七愿 十方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奉持斋戒,行六波罗,欲生我刹。我现其前,引为不退菩萨。
  第二十八愿 十方世界天人,闻我名号,烧香散华,饭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刹。
  第二十九愿 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刹,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三十愿 十方世界众生,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寿终不经三恶道,得生我刹。
  第三十一愿 十方天人,闻我名号,五体投地,喜悦信乐,修菩萨行,常为诸天世人之所敬。
  第三十二愿 十方无央数世界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不复为女。
  第三十三愿 生我刹菩萨,一生将补佛处。若其本愿,欲往他方,摄化众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种种行愿。
  第三十四愿 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愿,不堕恶道。
  第三十五愿 刹中菩萨,以香华、幡盖、真珠、璎珞、种种供具,往无量世界,供养诸佛,一食之顷,即可遍至。
  第三十六愿 刹中菩萨,欲以万种供具,供养十方无央数佛。供养众具,自然在前。
  第三十七愿 刹中菩萨,受持经法,必得辩才智慧。
  第三十八愿 刹中菩萨,辩才智慧,不可限量。
  第三十九愿 刹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那罗延,天上力士之名〗,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四十愿 我刹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佛刹,即时应现。
  第四十一愿 刹中菩萨,虽少功德者,皆知见道场树。
  第四十二愿 刹中一切万物,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虽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数。
  第四十三愿 刹中欲得闻法,随其志愿,自然得闻。
  第四十四愿 刹中菩萨、声闻,顶中皆有光明。说经、行道,无异于佛。
  第四十五愿 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得清净解脱三昧,供养不可思议诸佛。
  第四十六愿 他方菩萨,皈依精进,皆得普等三昧。
  第四十七愿 他方菩萨,皈依精进,即得不退转地。
  第四十八愿 他方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
  佛言:“尔时法藏比丘,于彼佛所,发斯弘誓。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宝华,以散其上。空中赞言,决定成佛。”

  如来得名
  《小本经》云:“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云:“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堂宇宝池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讲堂精舍,皆自然七宝,相间而成。复有七宝,以为楼观栏楯(shǔn)。胜于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万倍。其余菩萨、声闻,所居宫殿,亦复如是。彼诸天及人,衣服饮食,微妙音乐,随意而现。所居宫宇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悉化现而成。然其宫宇,有随意高大,浮于空中者。有不能随意高大,止在宝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时,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饮食,则皆平等。宫宇内外,复有自然流泉,及诸池沼。若一宝二宝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宝二宝。如黄金池者,底白银沙。水晶池者,底琉璃沙。若三宝四宝,以及七宝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净香洁,味如甘露。其间复有百种异华,枝皆千叶,光色既异,香气亦异,芬芳馥郁,不可胜言。

  天乐雨华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池岸华树
  《大本经》言:诸宝池岸,有无数旃檀香树,吉祥华果,香气流布。又有各色莲华,弥覆水上。又有七种宝树行列。其纯一宝树者,根茎枝叶华果,皆以一宝。二宝为一树者,根茎枝叶华果,亦以二宝。如是行行相值,枝枝相准,华华相顺,果果相当,乃至周遍世界,不可胜视。

  树网宣音
  《小本经》云:“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德水香华
  《大本经》言:生西方者,若入七宝池中,澡雪形体。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至腰、至颈,亦复如是。调和冷暖,无不顺适。既出浴已,各坐莲华之中。自然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吹诸宝华,皆成异香,散诸菩萨、声闻大众之上,极目明丽,芳香无比。及至小萎,自然乱风吹去。大众有欲闻法者,有欲闻音乐者,有欲闻华香者,有皆不欲闻者,各如其意,不相违忤。

  鸟宣偈颂
  《小本经》云:“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又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景象殊胜
  《大本经》言:刹中诸上善人,寿皆无央数劫。皆洞视彻听,遥相瞻见,遥闻语言。其面目皆端正净好,无复丑陋。其体性皆智慧勇健,无复庸愚。凡所存念,无非道德。形诸谈说,无非正事。各相爱敬,无或憎嫉。各通宿命,虽历万劫,己所从来,靡不知之。复知十方世界去来现在之事。复知无央数世界,天上天下一切众生心意所念。复知彼于何劫何岁,尽得度脱为人,得生极乐世界。

  自然饮食
  《大本经》云:阿弥陀佛刹中,诸往生者,其饭食时,有欲银钵者,有欲金钵者,有欲水晶琉璃钵者,乃至有欲明月珠、摩尼珠者,皆随其意,化现在前。百味饮食,充满其中,多亦不余,少亦不缺。食已,自然消散,无有渣滓。或但见色闻香,自然饱满。既已食讫,器皿自去,再欲食时,复现如前。微妙快乐,次于泥洹。

  随宜修习
  《大本经》云:彼国人民,有在地讲经者,有在地诵经者,有在地听经、思道、坐禅者。亦有在虚空中讲经者,有在虚空中诵经者,在虚空中听经、思道、坐禅者。于是未得须陀洹者,因此得须陀洹。未得斯陀含者,因此得斯陀含。乃至未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者,因此得阿罗汉,及不退转菩萨。各随其质,欣然适意。

  音容相貌
  佛问阿难:“譬如丐者,在帝王侧,形相容仪,可相类否?”阿难答言:“丐者羸陋丑恶,安可比拟帝王。”佛言:“帝王虽贵,然较之转轮圣王,犹如丐者。转轮圣王,仅王四天下,然比忉利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忉利天王,比第六天王,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第六天王,比阿弥陀佛刹中,诸菩萨、声闻,诸上善人,又百千万倍,不可以及。”

  作观见佛
  《十六观经》载,频婆娑罗王之后韦提希,因其子阿阇世王弑逆,不愿住此娑婆浊恶世界,求生西方清净佛土。佛告以修十六种观想之法,至第七观,遂见西方琉璃宝地,遥睹阿弥陀佛光明相好,伫虚空中,观音侍左,势至侍右。世尊遂授记韦提希,及五百侍女,皆生净土。此用观想之法,以往生也。然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如来有异方便教汝,故得往生。”所以莲大师云:观法深玄,只应守约。守约者,持名之谓也。

  称名见佛
  世尊说《大阿弥陀经》,备言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告阿难曰:“汝起整衣,合掌恭敬,面西为阿弥陀佛作礼。”阿难如教作礼,白佛言:“愿见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与菩萨、声闻大众。”说是语已,阿弥陀佛即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世界。尔时阿难,见阿弥陀佛,容貌巍巍,如黄金山。会中四众,悉皆睹见,并见国土一切庄严。是时盲者皆见,聋者皆闻,哑者皆语,跛者皆行,地狱、饿鬼皆获安乐,诸天乐器不鼓皆鸣。

  持名往生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按]此段乃一经之要旨,重在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上。

  生非易事
  佛告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按]前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故信为入门之要务。人若不信,便不能念佛。不能念佛,便是无善根、无福德、无因缘矣。如此甘露法门,乃竟于我无分,岂不痛惜?余每诵经至此,不觉毛骨悚然,有时泪下如雨。既复幡然自慰曰:只愁不欲往生耳。果能信得阿弥陀佛真,便是我之善根。果能发得菩提心切,便是吾之福德。果能念得如来圣号,便是吾之因缘。安有不往生之理?《法华经》云:“心生大欢喜,自知当作佛。”

  末后付嘱
  佛告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按]人在三界中,如在围城内,急求出路,方能逃脱。乃幸而开得一门,可以直达家乡,机缘岂可错过!净土法门者,透出围城,直达家乡之路也。释迦如来,大慈大悲,悯念被围之人,必受荼毒,所以开此捷径之门,招人速出。此段经文,是最后叮咛语,不独教人谛信如来自己之言,并示以信受十方诸佛之语,悲心亦甚切矣。吾辈身荷大恩,无由上报,惟有如说修行,立弘誓愿,求生净土而已。谨将修持法门等,开列于后。

  修持法门
  每晨盥漱焚香,合掌向西(如有佛像,即便向之),至心奉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顶礼:
  南无娑婆世界本师释迦牟尼佛(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
  南无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或十拜、或七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或三拜、或一拜)
  菩萨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拜),烦恼无尽誓愿断(一拜),法门无量誓愿学(一拜),佛道无上誓愿成(一拜)。
  礼拜讫,即诵《阿弥陀经》,或平日所诵经,或平日所持咒,皆不拘多寡,但须至心持诵。诵毕,即回向西方。略停,即一心念佛。
  念佛起止仪: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随念六字名号,或四字名号,或几百声,或几千声,各随其力。念完,即念观音、势至二菩萨名号。即念《回向文》一遍,回向西方。
  若每日所课佛号,多至几千、几万声,当分作几时念。每念一时,即回向一次。
  其《回向文》,有详有略。详者,云栖大师所定。略者,慈云忏主所定。最略者,即经偈十六句(见后)。各随其力。

  十念法门(此为最忙者设)
  每日清晨,盥漱焚香(若无香华,须心上观想,作无数香华,供养三宝),合掌面西,至心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导师阿弥陀佛(三拜)
  南无观世音菩萨(一拜)
  南无大势至菩萨(一拜)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拜)
  随合掌面西,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尽一口气,为一念。如是十口气,为十念。随气长短,不限佛数,气极为度。声不高不低,不缓不急,调停得中,十气连属,令心不散,专精为功。名十念者,是借气束心也。作此念已,即念十六句回向偈。偈曰: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唯愿慈悲哀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我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报恩法门
  修净土者,静想吾一生以来,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怀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训养育,此恩此德,何能上报?又念吾从无量劫来,托生之数,不可穷尽,则父母之恩未报者,亦不可穷尽。此无量宿世父母,现今必有在地狱中烧煮屠割者,必有在饿鬼中饥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负重牵犁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犹母鸡被杀,而小鸡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犹小鸡虽见母杀,而不知所以救度也。兴言及此,便当涕泪悲泣,举身投地,代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师长、眷属,发菩提心,至心称念圣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若有至亲骨肉,新遭丧亡者,亦回向在内。

  助缘法门
  修净土者,每日清晨,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所杀牛羊犬豕、禽兽鱼鳖之类,每日无算。积其尸,可以过高山之顶。收其血,可以赤江海之流。此等异类,止因宿生造业,不知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吾当代其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若干声,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又观想一阎浮提,推至大千世界中,一切饿鬼,为饥渴所逼,咽喉出火,骨节出声,受苦无量。又念八寒、八热大小地狱中,斩砍烧磨,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受苦无量。止因宿世广造恶业,不信有西方,故受轮回之苦。我当代其发菩提心,至心称念佛号,念念中先免其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
  又修净土者,每日之间,随力随分,所行善事,如布施贫穷、斋僧、塑像、买物放生之类,一毫之福,即代为十方受苦众生,回向极乐世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庐山净土集 念佛三昧诗集序
念佛三昧诗集序[东晋]慧远法师撰  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

评论2015-03-30396

庐山净土集 问念佛三昧并答 慧远法师问 鸠摩罗什答
大乘大义章问念佛三昧并答慧远法师问 鸠摩罗什答  远问曰:念佛三昧,《般舟经念佛章》中说,多引梦为喻。梦是凡夫之境,惑之

评论2015-03-30379

庐山净土集 万佛影铭
万佛影铭[东晋]慧远法师撰  夫滞于近习,不达希世之闻。抚常永日,罕怀事外之感。是使尘想制于玄襟,天罗网其神虑。若以之穷

评论2015-03-30410

庐山净土集 沙门不敬王者论(节录)
沙门不敬王者论(节录)[东晋]慧远法师撰求宗不顺化  问曰:寻夫老氏之意,天地以得一为大,王侯以体顺为尊。得一故为万化之

评论2015-03-30461

庐山净土集 明报应论
明报应论[东晋]慧远法师撰  问曰:佛经以杀生罪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何者?夫四大之体,即地、水、

评论2015-03-30374

庐山净土集 三 报 论
三 报 论(因俗人疑善恶无现验作)[东晋]慧远法师撰  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

评论2015-03-30411

庐山净土集 与隐士刘遗民等书
与隐士刘遗民等书[东晋]慧远法师撰  彭城刘遗民,以晋太元中,除宜昌、柴桑二县令。值庐山灵邃,足以往而不反,遇沙门释慧远

评论2015-03-30388

庐山净土集 庐山结社立誓文
庐山结社立誓文[东晋]刘遗民撰  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并不期而至,望风遥集。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

评论2015-03-30460

庐山净土集 佛 影 铭
佛 影 铭[刘宋]谢灵运撰  夫大慈弘物,因感而接。接物之缘,端绪不一。难以形检,易以理测,故已备载经传,具著记论矣。虽舟

评论2015-03-30362

庐山净土集 庐山慧远法师诔
庐山慧远法师诔[刘宋]谢灵运撰  道存一致,故异代同晖。德合理妙,故殊方齐致。昔释安公振玄风于关右,法师嗣沫流于江左,闻

评论2015-03-3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