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番显见——《楞严经》的核心
2015-01-06734320
十番显见——《楞严经》的核心
我们应该知道,楞严大定是性定,是如来禅的根本。这个自性之定的修行有两种途径。一是据因望果,二是依果行因,区别在于见不见性。
因此,七处征心、十番显见是最关键的,也是《楞严经》的正宗分。七处征心,意在破心。十番显见,必欲亲见楞严之性。这里通过了,显见的目的就达到了。先见楞严之性,这样就会让后面的修法有了依止。
先见楞严之性,是一真,一真现,百妄自伏。修定易见工夫。若不见楞严之性,虽观潮来潮往,心却随着声尘荡漾。这只能是据因望果,按住葫芦瓢又起,效果不好。关键问题是无依修定,就象拿着个橛子不知往哪儿钉一样。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老实按照经上,释尊的开示过程,象脱衣服剥玉米一样,一层一层地剥开。释尊为什么要反复显见呢?甚至用得上十番之多。可见其重要性。
楞严大定是理定,是性定。普门,十番显见,就是为了让大家见“性”。见性之后修圆通,是有依止的。如果不见性呢?修楞严定是没根的。
我说的带果行因,就是指老实参悟“十番显见”的部分,这是如来密藏、凡圣都是一样的。一旦亲见这个见闻觉知之性,就不要再退转,老实观炼熏修,观想纯熟。这个就是“带果行因”中所指的那个“果”。让它作主修定。
凡夫知见,我执法执,就象是“薪”,而大道就象是“火”。你又想保住身心知见这个“薪”,不舍得烧掉,又想让火焰不灭,可能吗?十番显见,顾名思义。为什么要“显”?因为不显不行,这个“见性”已经被东西层层包裹住了。
因此,应该按经上所说,显一番就烧一层包衣,再显一番再烧一层包衣,直到十番观想纯熟,就可以“见性”了。
开悟的《楞严》,学《楞严》却不能见性,岂不可惜啊?要做带果行因的,不要做据因望果的事,这是我给你的建议。
三渐次之说,是方便之方便。除五辛,断淫杀,违现业,这都不是根本。外面大雨,当备雨具。但当你进入室内之后,还用得着雨具吗?楞严大定是自性之室,若能登堂入室,又何须这些雨具啊?进不了屋的时候,雨具才重要。明白了吗?
体真止是根本,做不到才需要系缘止。一真断百妄。目标从来锁定的都是一真法界。万众归一,万法归一,万圣归一。不要把目光停留在两岸的风光上。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
大佛顶首楞严经文句-玄义
大佛顶经玄文序 玄义卷上并序 玄义卷下 大佛顶经玄文序 性相二宗。犹波之与水。从来不可分隔。而其流弊也。甚至
评论2015-01-0611489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 太虚大师著 民国三、四年在普陀作 一 判摄本经文义分 二 会较余部文义分 三 别明当部要义
评论2015-01-0629548
《楞严经》的玄机
所以在《楞严经》上,一般都认为《楞严》是密宗必修的、禅宗必修的,好像净土宗的经典里面没有《楞严经》。其实「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评论2015-01-0690228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文珠法师讲述一、前言二、述要三、释经题四、释译题五、释经文—序分六、释经文—正宗分说般若之道七、释经
评论2015-01-0660730
净空法师《楞严经清净明诲章亲闻记》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楞严经清净明诲章,前次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时候,关于楞严经经题已大略介绍过,兹不重述。这一章称
评论2015-01-0638822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太虚大师讲述──民国九年十月在武昌讲经会提案──前言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余说出版说
评论2015-01-069242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玄要旨
大佛顶首楞严经妙玄要旨湛山倓虚大师著叙释迦文佛于法华会上,自述伽陀,尝谓「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盖
评论2015-01-0670470
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楞严经七处破妄十番显见文珠法师讲述一、前言二、初次征心三、七处破妄—1.破妄计心在身内破妄计心在身内三、七处破妄—2.破转计
评论2015-01-0615779
楞严经与楞严咒
楞严经与楞严咒——宣化上人开示宣化上人是近代禅宗大成就者虚云老和尚的最亲弟子,更是沩仰宗第九代传人。宣公自身以禅修为主体,
评论2015-01-0635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