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玛尼石刻艺术

2015-02-08 10:2618530
  玛尼石,泛指刻有玛尼字样或神佛形象的石块,玛尼是藏密经咒六字真言“吨、嘛、呢、叭、眯、吽”的简称。
  玛尼石是广泛流传在西藏民间一种祭祀神佛的圣物,是自然崇拜的延伸,也是本教与佛教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玛尼石堆源于本教的灵石崇拜。几乎在每条路上、河边浅滩、神庙寺院、神山圣湖旁,都有这样的玛尼石堆,大的长达数百米,形成一座小山丘,小的只有几片石刻组成。每日,人们手拨念珠,口颂真言绕玛尼堆转行,每转一圈向石。堆添一块石头。天长日久,玛尼堆愈筑愈高。
  在黑昌公路的某山村,有两座被称为“西藏之最”的玛尼石山,方圆一华里,顶高近二十米。这两座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的奇迹,完全是用祈祷的心和镌刻的手,六百年来,一块一块地堆积起来的金字塔,足以显示“远古森林巨石崇拜”的信仰力量。
  随着佛教在西藏的流传,信仰与崇拜神佛形象的具象化,“灵石崇拜”逐渐转化为佛教经咒和佛陀神抵偶像崇拜。人们开始在自然的石头上雕刻佛、菩萨、本尊、护法神抵、高僧,还有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这些充满宗教意义的形象、符号,作为玛尼石刻的表现内容随处可见。玛尼石刻的制作风格也以不同地域而分为线刻、减地阳刻、浅浮雕、浮雕等不同种类。 
  线刻、减底阳刻,多发现于昌都、阿里地区。线刻,即是线描阳刻;减底阳刻,是在线刻神佛形象周围稍凹面减地,使造像凸出,强调层次和空间感,以突出主体形象。昌都石刻多以鸟、兽首人身和怪异凶猛的护法神祗像为主,雕刻技法和表现较多地吸收了汉地艺术风格,大刀阔斧,简练而醒目,其规模的浩大也够得上西藏之冠。 
  藏西的阿里古格是古象雄文化的发源地。古格王宫遗址前土丘上摆放着数以百计的白色卵石,在这些石头上都刻有佛、菩萨、供养、罗汉等形象,多为减地阳刻。特别令人注目的是1985年在古格王国遗址出土的一块淡黄色鹅卵石减地浮雕“尊胜佛母像”,鹅石顶端刻莲瓣宝盖,佛母结跳跃坐于莲花座上,有头光环绕。佛母宽胸细腰,裸上体,用二圆表示双乳丰满。莲座下阴刻长发兽头形物,形制古朴而精美。
  最为常见的是造型多变的平板石刻,这种石刻多属浅浮雕,或线刻与浅浮雕的综合技法。所谓浅浮雕,只是在线刻的基础上增加斜面成立体感,有的直接运用斜刻刀法。这一风格多流传于拉萨、日喀则、山南,甚至遍及整个西藏,至今兴盛不衰。
  而大量浮雕神佛石刻,则藏于山南的桑耶寺内。布局、造型都极其规范,可谓精雕细刻,形神兼备,为西藏石刻艺术之杰作。日喀则地区的玛尼石刻则多采用浅浮雕、高浮雕再辅以线刻的技法,刀法流畅。由于受印度、尼泊尔艺术的影响,许多造像还具有“三道弯”式的优美体态与动感。 
  西藏的石窟艺术与玛尼石刻具有同工异曲之美。
  位于布达拉宫西南,药王山西侧的巴热如布摩崖石刻,造像生动,气势壮观。在约400平方米的岩面上布满数以千计的佛、菩萨和玛尼经咒。画面中心以释迦佛突出,观音菩萨分布四周,大小神佛交织排列。佛、神、观音、密咒,构成 
  一个神佛的世界。
  曲布桑摩崖造像位于拉萨北郊的德母党山南麓的巨石上,这里曾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错的行宫。曲布桑造像属于岩面浮雕、减地阳刻或阴线刻,刻工稚拙而粗犷,布局散漫。大体分为十组,共25身造像。有尊圣佛母、绿度母、宗喀巴大师坐像、强巴佛(弥勒佛)、释迦佛和药师佛等。这些造像皆具有“梵式”特征:佛肉髻上置宝严,广额方面,耳垂扁长,肩宽腰细,多作转法轮印;菩萨耳戴圆形优波罗花,体态窈窕;高僧内着覆肩背心,或戴尖顶、有着三只眼的“赞厦”神帽。人物大多面相扁宽,表情木然。
  岗巴县的昌龙石窟位于中、锡交界的楚尔天尼码山口之下,这里海拔5干多米。洞窟开凿在山腰间,一字排开,共有五个窟。5号窟为圆角方形,四壁上有高浮雕造像,有释迦像5身、弟子像16身、天女像8身、力士像4身。释迦坐于“生灵座”上,内刻双狮、双象、双马、双鸾、双怪人。天女头戴三尖状花蔓冠,上体裸,细腰丰臀,长裙薄而贴体,立于莲花座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佛像雕塑的分类
  佛像雕塑的分类,佛像雕塑是雕刻艺术种类的其中一种,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一种。最早期的佛像雕塑多见于石雕石刻,后来铜佛像

评论2015-02-2810417

佛像雕塑的基本工具
  佛像雕塑的基本工具,佛像雕塑在尽在温州,已有1000多年历史。分泥塑、樟木雕及石雕、铜雕四类。出于温州塑佛艺人之手的瑞安

评论2015-02-288896

佛教雕塑艺术的源与流
作为一种世界性宗教佛教,它的源头在印度,而印度的佛教艺术却是东西方文化血液融合的产物。  佛教艺术的兴起,正值印度与波斯

评论2015-02-082077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印度的装饰性雕塑与中国的写意性雕塑交融,形成了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特有风格,并呈现着由装饰性为主向写意性为主的转化,这

评论2015-02-082174

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石窟艺术
  在甘肃辽阔的大地上散布着众多的石窟寺。它说明在历史上,甘肃有过一段令人难以想象的佛教兴盛期。而了解到历史上甘肃地区以

评论2015-02-082012

鬼斧神工——中国石窟艺术
龟兹是西域大国,在丝绸之路的北道。龟兹石窟残存至今的约500余座。其中以克孜尔最多。  在龟兹石窟中,往往看到在窟顶正中,沿

评论2015-02-082528

大足石刻 八位菩萨
大足石刻 八位菩萨

评论2012-02-193059

大足石刻 牧牛
大足石刻 牧牛宝顶山:牧牛证觉道场之五。这是一组10幅长达27米的组合雕刻,经未牧、初调、受制、回首、驯服、无碍、任运、相忘、

评论2012-02-193382

大足石刻 猫鼠图
大足石刻 猫鼠图宝顶山:猫鼠图。具体内涵我没找到资料,可能是说猫欲求鼠不得而造成痛苦,应证佛教贪的教义。

评论2012-02-193386

大足石刻 华严三圣
大足石刻 华严三圣宝顶山:华严三圣。大足时刻代表作之一,入选邮票。中为毗卢舌那佛,左右分别是文殊和普贤菩萨。其中普贤菩萨手

评论2012-02-19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