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环境,秉性高洁,不入俗流。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叶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古人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精。茶寄托着人类高洁清雅的情怀。佛教以涤净心灵之凡尘,求得明心见性,了脱生死,自度度人为目的宗教。两者秉性有许多共通和重合之处。
一是“苦”
“苦”是佛教“四谛”之首,而茶性也苦,故可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的同时,吟味人生,参破“苦”谛。略带苦涩的茶,饮之能“破睡”,这是茶进入佛寺最直接的原因。进而在茶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写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佛家认为茶有“二德”:能助人通夜不眠;满腹时能帮助消化,轻神气;三是“不发”,能抑制性欲。所以,饮茶是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的,茶叶成了佛教的“神物”,有“茶中有禅、茶禅一体、禅茶一味”之说。
二是“静”
“静”是达到澄怀观道的必由之路,也是“戒、定、慧”的基础。静坐静虑,茶能提神益思,成为禅者最好的朋友,茶道与佛教在文化性格上属于同一色调:阴柔、静寂、清旷、安祥而又端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正所谓“为饮涤尘烦”。据《茶经》载,僧人在两晋时即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之礼仪。到唐朝,随着禅宗的盛行,佛门嗜茶、尚茶之风也更加普及。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招待香客两方面。中晚唐时的百丈怀海和尚创立了《百丈清规》后,寺院的茶礼已趋于规范。在清寂、古朴的禅堂,以茶敬佛,以茶消心,以茶待客,所谓“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
三是“凡”
佛的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从平凡的小事契悟大道。茶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平民百姓都可以栽植、制造、啜饮,从而获得不同层面的感受。以茶入佛,是最适宜不过的。僧侣以茶布施做佛,以茶祭奠圆寂高僧,以茶参禅悟道,以茶代餐,举行茶会、茶宴,以茶汤饯飨宾客等,已成为禅礼风尚。许多重要的法事活动,规定必须鸣鼓集众,由住持供茶,顶礼膜拜,宗教氛围十分浓重,也容易被凡人俗子所接受。
四是“放”
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品茶同样要“放”,做个无事人,把私心杂念放下,才能进入“正、消、和、雅”的境界。通过饮茶使人轻松、宁静、平和、自在、喜悦,清除凡尘之杂念,使得身心安然。
恩来美术馆在宋庄集装箱艺术广场举办的“《独立精神》艺术展·第4回”5幅作品被盗
京宋庄集装箱艺术广场近日,北京宋庄集装箱艺术广场举办的 《独立精神》艺术展・第 4 回 发生一起艺术作品被盗事件,引发广泛关
评论2025-02-1766

- 悼念 || 深切缅怀画家刘默公先生,享年61岁!
评论2025-01-01
咸丰通宝宝济当十 同治通宝背八卦 咸丰重宝宝泉当十圆穿样雕
咸丰宝济当十咸丰重宝,宝济当十,咸丰大钱,宝济局,尔宝大样版直径35.6-35.8mm,厚3mm,重18.72-18.75克品相好,极少见版,传
评论2024-12-16163

- 我和古泉的一段因缘乐趣 慈明原创
评论2024-12-16

- 一枚精美的鎏金宝济局“咸丰重宝当十”引出的讨论
评论2024-12-16
“中原画风”首次综合多个画种亮相哈尔滨 16个国家艺术家现场点赞
大河艺术网报道 文/图 王诗文 李春雷 7月21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黑
评论2023-07-262337
“江流有声——首届鸭绿江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丹东开幕
7月16日上,江流有声首届鸭绿江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丹东市劳动宫开幕。此次展览由丹东市总工会、丹东市文联、辽东国画院联合主
评论2023-07-182047
“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内蒙古展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
7月6日,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内蒙古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展出河南画家150多幅精品力作,为内蒙古人民讲述中原大地
评论2023-07-10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