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由大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宜兴紫泥春华博物馆等主办“大国陶瓷宜兴紫砂艺术展”在上海浦东新区成功举办。由故宫学校、招商文化联合举办的“匠作之美——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展”,宜兴紫砂与“故宫八大作”对话,引领人们走近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传统匠作精神。
大国陶瓷宜兴紫砂艺术展展出了宜兴紫泥春华博物馆馆藏的多位名家紫砂艺术精品。其中,中国工艺大师、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宜兴紫泥春华博物馆馆长耿春华创作的《使者》《紫砂长城壶》《四方镂空壶》《千岁》《美人珠》等作品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寓意深刻,充分展示了紫砂非遗高超的制作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和喜爱。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出席展览并与现场嘉宾就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创新紫砂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转化、文化艺术品金融、数字文化产业等话题进行战略指导,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为“大国陶瓷”“紫泥春华”及宜兴紫砂非遗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谋划良策。
耿春华表示,宜兴紫砂首次在上海陆家嘴对话北京“故宫八大作”,也是首次在上海浦东新区这样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进行地域对话,非常鼓舞人心,有助于将大国非遗文化在国际大都市窗口推向世界,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助于向全球讲好中国非遗文化、大国故事,传播非遗匠心精神。
近日,《江苏省保障和促进宜兴陶瓷高质量发展条例》被列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该条例的制定,将为宜兴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足用好资源优势,壮大特色地标产业,助推宜兴陶瓷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政策支撑。耿春华表示,随着条例的制定出台,宜兴陶瓷将迎来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未来,宜兴紫泥春华博物馆将以创新为驱动、以文化为引领,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陶瓷产业高地,为我国陶瓷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蕴峰表示,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依托陆家嘴金融城、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集聚上交所、期交所以及超千家持牌金融机构、境内外上市公司数百家,在制度创新、金融科技、国际化金融生态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承担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国家战略,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大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应以此次展览为契机,充分发挥工程平台在陶瓷文化研究、技艺传承、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将工程平台优势与浦东新区金融资源和创新要素集聚优势深度链接,持续深化金融资本赋能文化产业,通过搭建陶瓷文化产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平台,引导金融资本以多种形式投入陶瓷文化产业,例如设立陶瓷文化产业专项基金,为陶瓷艺术品的创作、生产、收藏等环节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文化艺术品金融化、资产证券化,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据了解,大国陶瓷宜兴紫砂艺术展自开展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和支持,目前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进行合作洽谈。上海展仅仅是一个开始,北京、西安、深圳等城市的合作伙伴竞邀举办展览交流活动,共商大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文化艺术品金融、文化艺术品数字化的未来。
大国陶瓷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于2024年5月在北京启动,包括图书出版、艺术品展览、纪录片制作、课题研究、学术研讨、数字文博、人才培养、文化交流之旅等活动,旨在以“陶”为媒,将陶瓷锻造为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中华文化符号与载体,推动陶瓷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