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作为中国唐代的佛教中心,得益于十六国、北朝、隋代该地佛法的兴盛与传承。前、后秦高僧道安、鸠摩罗什在此译经弘法,标志长安成为佛学盛地。西魏、北周的都城长安,崇佛氛围浓郁。隋文帝登基后大力复兴佛教,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佛教造像汲取南北、东西所长,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长安风格。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玄奘西天取经归国,朝廷专设译场,海内英华翻经释典、创宗立说,中国佛教本土化进程加快。
唐高宗、武则天执政的半个多世纪,唐代佛教最为繁荣,因家世渊源及政治需要,武氏特重佛法,迎送法门寺真身佛指至大内供养,在国内各州设立大云寺,大规模建寺造塔,开凿石窟,铸造佛像。唐高宗、武则天优待僧侣,大力支持经典翻译,并热衷建塔立寺和设像供养,唐代造像的代表性风格在此时得以确立。显庆年间,武则天造金棺、银椁供养法门寺佛指骨舍利,一改北朝以来以函形容器安放舍利之制,开创了以棺椁组合形式供养佛舍利的新模式;横穴可开启式佛塔地宫也在此时出现,并逐渐流行于北方地区。中国的佛舍利瘗埋制度在高宗、武则天时期发生了重要变革,影响深远。
大唐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长安,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海东。临潼旧称栎阳、新丰、庆山、会昌、昭应,地处京畿东门,1973年、1984年两次发现初唐、盛唐时期金铜造像五百余尊,数量居历次之冠。1985年发掘的开元二十九年(741)庆山寺佛塔地宫,延续了武周时期以金棺银椁瘗埋舍利的制度,为盛唐时期佛塔地宫的典型例证。临潼地区的唐代金铜像及庆山寺塔地宫,就是高宗、武则天盛世崇佛的缩影和延续,代表着帝都长安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