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是汉传佛教特有的传统,但这一选择并非独出心裁,而是以大乘经教为依据的。佛教在西汉哀帝时传入中国,当时来华的印度僧人并未严格吃素,汉地自然也没有素食之风。直到梁武帝时期,经过他的大力倡导,素食才成为僧人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提倡素食的原因其实来自他的国师禅师宝志公的影响。
祖师宝志禅师的身世相当离奇,相传一位朱姓妇人听见鹰巢中婴儿啼哭声,从树上把他抱下抚养长大,说他的长相“面方而莹彻如镜,手足皆鸟爪”。梁武帝曾诏请以丹青驰誉于南朝的张僧繇为宝志禅师画像,宝志一时兴起,现出十二面观音像,妙相殊丽,或慈或悲,使素有第一佛像画家之称的张僧繇,无法成笔。世人除了称宝志为禅师外,因为他的种种神迹及慈悲行,亦尊称他为宝志公、志公或宝志大士。
心曲
古筝 - 传灯
祖师宝志禅师倡导众生平等,慈悲济物的佛法精神,梁武帝因此便断食酒肉,并撰写《断酒肉文》,劝勉四众弟子勿饮酒食肉,并明令出家众必须戒除酒肉:“若食肉者,障菩提心,无菩萨法,无四无量心,无大慈大悲。以是因缘,佛子不续。”立誓曰:“弟子萧衍,从今以后,决心断除酒肉,假若再饮酒食荤,杀害生灵,愿受一切鬼神制裁,将堕阿鼻地狱。”经过他的积极倡导,禁断酒肉的诏令推行的相当成功,终于在南梁境内实现了佛教的全面食素。尤为可喜的是,稍后的北齐文宣帝即位后,也仿照梁朝之制,诏令齐国境内僧众“禁断酒肉”。汉传佛教僧尼从此改变了原来食“三净肉”的习惯,戒酒茹素,清净口业,素食便成为僧团需严格遵守的丛林规矩,素食成为汉传佛教的一大传统,并延续至今。
可见,祖师宝志禅师对于梁武帝推行素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后世汉传佛教素食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