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在福州举行
2013年9月和10月,在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他敏锐地感到,实现推动佛教文化走出去的梦想时机到了。
深谙佛史的他,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佛教是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自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肇始,佛教伴随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的兴起而传入、而发展,留下了“白马驮经”东来、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弘法等许多佳话。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不少外国或中国僧人取道海上丝绸之路,其中最著名的有昙摩耶舍、菩提达摩、法显、义净等大德高僧。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帮助大量的佛教经典传播到中国,而且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佛教交流更加频繁、通畅,使佛教文化的融合发展更加丰富、全面。交流是双向的,早期中国佛教在吸取印度佛教的思想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各种宗派,这些宗派又影响到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例如中国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对日本、韩国的影响巨大。
福州是历史上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福州开元寺是“萧梁古刹”,也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作为历史见证者之一,曾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代中期福州开元寺就被朝廷指定接待各国来闽僧人。
为此,他主动跟进,2014年9月12日,在福州召开了“海上丝绸之路与福州开元寺”学术座谈会。小切口,大主题,邀请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从一座千年古刹追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渊源,并就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言献策。
但,他梦想中的不只有他驻锡的开元寺。
2015年初在福建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他以省政协常委身份,提交了四件提案,均与佛教走出去有关。在佛言佛,这好理解。但其中一件是《关于落实福州东禅寺异地重建选址的建议》。
为什么要重建不复存在的东禅寺?是因为自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雕印第一部大藏经《开宝藏》起,两宋官私共刻有5种不同版本的藏经。其中福州占2种,一部是福州东禅寺的《崇宁藏》6108卷、另一部是福州开元寺的《毗卢藏》6359卷。这两座寺院刻印的大藏经,曾引起各国僧人“冒鲸波之险”来福州访问求法。福州刻印的经书通过海路传播至东亚。日本将福州刻的《崇宁藏》和《毗卢藏》合二为一,命名为《福州藏》。《福州藏》传入日本,对日本的佛教发展影响甚广。1990年,应福州开元寺的请求,从日本宫内省图书馆影印迎请《毗卢大藏经》数千卷回归祖庭。重建东禅寺,有助于进一步确立福州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智者见于未萌”。他的识见很大程度得益于早年在南亚修学南传佛教,得益于近年来频繁海外游学的经历。这些年他在佛教文化对外传播上一直是身体力行。
2012年,应国务院侨办之邀,作为“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人,他巡讲禅学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听众有议员、文化界名人、商界领袖,引起了轰动。之后应美国12家寺院联合之邀,巡讲“中华禅”于美国。他还应邀在法国、日本、泰国等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演讲30多场。
学术研究、对外交往、农禅并重系中国佛教三大优良传统。在对外交流中,他愈加感到,已不能满足于你来我往的联谊,而是应到国外去设点,如同儒家文化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截至2016年底,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513所孔子学院以及1073个孔子课堂向海外中国文化爱好者敞开大门。几经奔走,经国家宗教局批准,2013年12月,福州开元寺与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僧伽大学在曼谷创设“大乘佛教研究中心”,共同推动中泰佛教交流与国际佛教合作活动。随后,应老华侨请求与捐助,经美国加州政府及联邦政府备案,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发起创立“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致力于汉传佛教、禅文化的国际学修。
通过海外设点的尝试,他愈加感到,当今世界对佛教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佛教界对此应当仁不让、顺势而为,把中国佛教的能量释放到海外,传播中国佛教声音,讲好中国佛教故事,从参与国际化到参与塑造国际化的态势转变。同时,佛教具有国际性的特征,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成长。而中国僧人成长为国际上知名的大师,有助于中国佛教的发展壮大。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他为此积极建言福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三条合作途径:一是西线,即沿海港口南下,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向西至印度洋,延伸至欧美;二是南线,沿海港口南下,过南海,经印尼,南下太平洋;三是北线,沿海港 口北上,经韩国,延伸至俄罗斯远东与北美地区。这三条途径与南亚、东南亚和东亚有关,而南亚、东南亚和东亚,绝大多数是佛教国家,文化与信仰根基或为儒释道的三教融合,或为佛教与当地文化的结合。这种同根同源、同宗同脉的天然缘分,是双方民心相通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世界佛教看中国,中国佛教看福建。”2016年初在福建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他再次作了《推进福建佛教文化对外交往,服务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大会发言。在发言中,他提出了服务“一带一路”的若干建议。其中,关于“重点打造‘海丝佛教国际论坛’,以佛教为载体,建立国际平台,形成国际向心力,推动与周边国家人民的文化认同、信仰共鸣、民心相通。
不仅坐而道,而且起而行。经过将近八个月的奔走联系、筹备张罗,这一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同和支持,终促其成。2016年9月1日至5日,“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在福州奥体中心举行。海内外佛教三大语系300多位僧侣,数千信众,齐聚于此,盛况空前,共襄盛举。“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较之以往国内举办的佛教相关论坛相比,呈现许多新特点:突出了东盟元素和海丝特色;体现海峡两岸佛教一家亲;体现南北传佛教的交流、互鉴、融通与合作;展现中国及国际佛教界中青年法师的国际化综合素质;为全球伦理的构建贡献东方文明尤其佛教文明的智慧。
用心体现了初心。创立“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这个平台,不仅可通过佛教有效地服务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而且是为了实现“人间佛教,南北融合,东西对话”的梦想追求。
他为僧30多年来,始终秉持历史上高僧大德的爱国爱教的传统,志于推动“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话”。“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开创了中国汉传佛教国际化的新纪元,是他的夙愿。只有南北融合才有可能产生新佛教,只有东西对话才有可能孕育新文明。
“文化走出去,佛教要先行。”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在海丝佛教论坛上开幕式的重要开示。丝路扬帆,禅舟起航。佛教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对佛教界是机遇也是责任、是梦想也是担当,他表示将逐梦一生,将和平、慈悲、中道、圆融的佛教精神带给世界以清凉。
他就是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