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时30分,广东佛教文化艺术论坛在3号馆2楼举行,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法师、企业家代表一致对“广东佛教文化艺术论坛”的举办表示肯定和祝贺。主持人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副主任邢慧说,自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不断演化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禅宗。禅宗如一股源头活水,为中国文化带来活泼生机,对中国文人画、山水诗、性灵文学乃至宋明理学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把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带入了一个注重自然、和谐、灵性、气韵生动的崭新意境。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的宝藏,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借鉴。为了更好的研究佛教优秀文化,今天,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在这里举办了首届“广东佛教文化艺术论坛”,欢迎大家积极研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教授龚隽指出,过去研究佛教往往停留在佛教的义理层面上,没有深入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关系,实际佛教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值得深入研究。
香港养生书法研究会会长梁君度认为,写好书法重在修心,而佛教是最重养心的,书法必须与佛教相结合。
禅舞艺术家洛桑先生从个人的经历阐发佛教和舞蹈的关系,他说,跳好禅舞,就要以严格的禅修的方法来训练舞者的心,使舞者达到专一而不散乱的状态,从而凝心聚意。
盛凡实业(台湾)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许万全先生在论坛上介绍了盛凡的经营经验,表示很期待佛教文化艺术论坛为从业者提供思想文化的支持,促进佛教文化用品产业更好发展。
茂名灵惠寺方丈释登觉、六祖寺发展办主任释悟如法师也在论坛发言。释登觉法师说,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修行,艺术家需要修行。释悟如法师表示佛教文化艺术只有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具备生命的活力。
华南农业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何方耀教授指出,佛教艺术品不是单纯的艺术品,不能单纯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它,必须要有佛法的内涵,只有将佛法和艺术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佛教文化艺术更好发展。
省民族宗教委原副主任杨源兴认为,佛教文化艺术一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融合的结晶,它既来源于佛教的教义教规等精神层面的要求,又逐渐物化成艺术品,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二是中外文化融合结果,佛教的传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同时中国文化也对佛教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是历史和现代融合的产物,我们既要考察佛教文化艺术的历史,也要看到佛教文化艺术的历史的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结合现代的要求,促进佛教文化艺术不断创新。
省社会科学院绩效评估中心副主任、企业研究所原所长林平凡研究员在论坛上详细了解读了《佛教文化用品产业发展报告》。他指出,《报告》的指导思想就是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提出“佛教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留下深刻的影响”。《报告》分几个部分,包括中国佛教文化用品的产业概述,以及佛教文化用品产业的发展现状,还有目前佛教文化用品产业里面存在的问题——缺少品牌,生产技术落后,质量参差不齐,生产企业的水平低,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用品存在偏见,从业者、经营者文化素质低等问题。《报告》还预测了该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发展佛教文化用品产业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主办方代表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冯胜平主任对论坛的成功表示由衷的高兴。他指出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禅基地是纽带,连接佛教界、学界、官方、老百姓四个方面,为佛教、政府、学界、老百姓服务,共享、共建、共用,促使佛教最终融入生活。广东佛教文化艺术论坛会继续办下去,希望大家共同合作,把这份事业做好。
最后,省民族宗教委党组成员、省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黄心怡对论坛的举行表示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广东佛教文化艺术论坛”的举办给学界、教界和业界研究促进佛教文化艺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希望这个论坛能够继续办下去,在内容和形式方面不断创新,提升品味,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产生更大影响,为广东的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论坛在“广东佛教文化艺术论坛”的主题下,在专家学者们的积极参与下,紧紧围绕着“传承、现代、科学、艺术、生活”的脉络,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当前社会主旋律下,顺应时代的发展,用正确的三观引导社会大众,并利用好佛教文化,让它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的任务,也是这场“广东佛教文化艺术论坛”的初衷。在场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佛教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主要的影响,举办佛教文化艺术论坛非常有意义,希望这个论坛能够不断办下去,越办越好,成为广东文化的一个闪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