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和“原始资本”的萌芽。随手工技艺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商品生产出现了大宗化。
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的僧帽壶,便成了明朝“紫砂陶”艺人们首选的“复古”对象。
僧帽壶由来
僧帽壶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元代,最早出现时的载体为瓷器。
明以后随着大量瓷器工匠转移到紫砂器方面的制作后也将此器形移植了过来。
“僧帽壶”以其独特的器型,包涵了少数民族文化、宗教佛学、瓷器发展史等诸多元素。
“僧帽壶” 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壶身为六角形。
壶身口沿处延伸出五瓣莲花,壶盖呈正六边形,边缘隐现于花瓣之中。
壶钮则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风格优雅悦目、朴拙坚致;壶颈紧接花瓣,好似帽沿。
鸭嘴形流,耳型手把上有一似飞把的小扳手;壶嘴的设计颇具匠心,与壶把手前后呼应,与壶身浑然一体。
壶底也是正六边形。“僧帽壶”的造型棱角分明、精雅独到,整体给人以刚健挺拔、神韵自若之感,因此为世人称绝。
▲周桂珍制绿泥小僧帽
因而流传到后世佛教中帽子的形状不单有宗派之分还有国籍之别。
中国僧帽壶根据传器型制主要分三种,其一为明代李茂林款式,其二为时大彬款式,其三为最早出现在紫砂器中的僧帽壶——“高”僧帽壶。
代的紫砂壶式中,有两款僧帽令我们记忆深刻!
▲李茂林制
一式是,李茂林创作的圆僧帽壶,其造型似唐僧头上戴的僧帽,壶身上大下小,四周六瓣莲花装饰,佛家象征符号。
壶盖设计为嵌盖,和壶肩在同一个平面上,形成一个帽顶的圆面。
壶纽是一个小扁圆的的子。远望去,犹如一枚“僧帽”。
▲李茂林制
一式是,时大彬创作的六方僧帽壶,是在此前景德镇瓷器“僧帽壶”演变而来。
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的这种景德镇瓷器“僧帽”造型。
▲时大彬 款僧帽壶
在经过时大彬紫砂陶演绎后,其制作的六方僧帽壶,刚健挺拔、风姿峻峭。
棱角突起,线条流畅,结构严谨。
僧帽壶寓意
僧帽壶”与传统文化是分不开,它是折射出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的一面镜子。
从历史的角度看,“僧帽壶”在历史上有着并且也应该有它独特的地位。这把“僧帽壶”的用途初期是专为佛教僧侣饮茶。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僧帽壶”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说明佛教文化已经渐趋世俗化了。
▲陈国良 五头僧帽茶具
并走进百家生活,影响着世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佛教典籍中,佛祖虽然规定了是否可以佩带帽子,但是却没有为它规定具体形制。
从作品的角度来说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工艺制作水平和审美风格而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变化。
比较同一时期的器物是无法找出它们的传承点和变化原因的时候。
作品欣赏
▲顾景舟 僧帽壶
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顾老在方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
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加强力。
莲花瓣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有一种莲花正在开放的态势。
壶嘴壶把的大小粗细与整体比例协调得体,壶盖面层次有序加高,正托起了花顶摘手,使其更显端庄、内敛,制作精致。
▲葛陶中 僧帽壶
葛陶中,1957年,生于陶都宜兴。1972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接受李碧芳启蒙。
1978年,进紫砂研究所师从沈蘧华习艺。后拜入顾景舟门下,接受顾老指导。
▲周桂珍 僧帽壶
周桂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