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哲学系、历史系和艺术系的师生约60人,聆听了讲座。
在第一场讲座中,孙英刚教授指出,转轮王的形象与理念并不仅仅局限在印度,在整个中亚甚至印度尼西亚都发现了他的形象,而在中国中古时期,无论是长安、洛阳、邺城,还是地处边陲的敦煌,转轮王以及七宝的图像都广泛存在。大量证据表明,转轮王观念曾经在中国中古时代,在政治起伏、社会生活和思想变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第二场讲座中,孙英刚教授从西安大雁塔的命名入手,详细分析了被译为“大雁”的印度神鸟桓娑如何随着犍陀罗艺术和佛教传入中国,以及其与佛教的紧密联系和进入中国后的变化与发展。
孙英刚教授运用大量文物实例和图像学资料,将中古中国与世界的广泛联系以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形态展现给当地师生,引起师生们的广泛兴趣。在讲座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就相关问题向孙教授进行提问,孙教授逐一耐心解答。
本次讲座是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2017年“中国学术讲坛”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希望借助“中国学术讲坛”系列活动,拓宽孔子学院的发展轨道,塑造孔子学院高端文化品质,为中以两国的学术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