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稷山佛教文化历史沿革

2016-07-28 15:3715990
 稷山县,是个有着深厚底蕴的千年古县。早在尧舜禹时期,农祖后稷就教民稼穑于此,这里也因此成为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从西域传来的佛教文化在稷山的发展同样源远流长。
    从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庐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始,佛教逐渐传入中国。佛教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传播得很缓慢,最初佛教仅被当作黄老之术的一种,在皇室及贵族上层中间流传。直至东汉明帝时,佛教才开始在民间进一步传开,而随着西域来华僧人的增多,译经事业逐渐兴起,大小乘佛教的发展遍及中国,流传出来的佛教史料也逐渐丰富起来。
    东汉中晚期,佛教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大小寺庙遍及郡县。从东汉到两晋时稷山的佛教情况,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笔者不敢妄加臆断,而据详实的文史资料,最早见诸记载的是在南北朝时,稷山境内就建有寺院,县内贵族缙绅信奉佛教的不胜枚举。据万历版《稷山县志》记载:北魏至北周时,高粱(稷山古称)境内成规模的寺院,主要坐落于当时的县城中心及周边,繁盛之时,僧侣达二百余人。
    南北朝时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虽然寺庙在兵燹中常有毁坏,但佛教并未因此而衰败。相反由于战争带来的灾难,佛教的发展越加繁荣。但是到了北周时,朝廷推动了大规模的禁佛、灭佛行动。北周建德三年(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所有八州内4万多所寺庙尽改为宅第,并强迫相当于北周当时总人口数十分之一的三百万僧徒还俗为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宝刹伽兰皆为俗宅,沙门释种悉作白衣”。
    进入北周末年至隋唐时期,是该县佛教文化发展的繁盛阶段,据《嘉庆版县志》记载,该县在隋唐时,创建的寺庙达二十几座,最早是隋开皇十二年建在现今小宁村的兴化寺,该寺以壁画最为出名,后毁于战乱,壁画被盗。另外还有唐贞观二年建的润国寺、上元间建的大明寺、圣历间建的广教寺、开元四年创建的崇化寺、永昌间建的寿圣寺、咸亨五年在丈八村建的兴化寺等,这些都是当时佛教在该县繁荣发展的有力佐证。其中受皇帝敕书创建的寺庙有青龙寺,该寺创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是当时工部尚书王政受敕创建的。
    宋金元时,稷山佛教文化的发展依然繁盛,现存的大佛寺就是金代皇统二年建的,还有宋代建的佛峪寺、元皇庆二年建的坦然寺、元代重建的法王庙等。元代受到元世祖忽必烈敕封的有道高僧就有三位。《稷山县志》记载的高僧,宋金元三个朝代最多,这最能彰显佛教在该县的兴盛程度。
    金元朝该县境内高僧大德频出,金朝有创建大佛寺的守志大师、修建广教寺塔的行进法师,而这座广教寺塔(当地人称稷山塔),数百年一直是稷山的标志性建筑,在当地百姓心里有着牢固的地位,在1965年因为塔身裂缝被拆除后,直到现在,人们茶余饭后时常谈起这座塔。
    而元朝的淳德大师,在稷山县城北修建了洞神宫,因为他德高心善,精通经法,元朝皇帝赐其号淳德大师。最有名的是广裕法师,元世祖忽必烈在宫内举行资戒大会,专邀他讲经说法,并赐予其锦斓袈裟。他坐化后,元朝四大家之首的赵孟頫为其撰写碑文。
    值得一提的是元朝受皇帝敕令创建的大善寺,这座寺庙曾经声名远播,寺内有一棵古柏大七围,荫可达亩许,是元明清时期著名的稷山十景之一“大善古柏”的所在地。明嘉靖年间的河东三凤之一梁纲曾写有《存柏记》,《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曾游览于此,并写有《大善古柏》一诗。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英歌鼓舞,岭南佛韵共谱丝路新章 | 岭南佛教文化艺术
2025年2月16-17日,广州增城百花古寺将举办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暨广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通过多年

评论2025-02-07166

海南国懋国际2024秋季慈善拍卖会即将举行
海南国懋国际2024秋季慈善拍卖会将于2025年1月5日下午2点在海口龙泉花园酒店盛大举行,为藏家献上一场荟萃古今艺术珍品的收藏盛

评论2025-01-01250

王林、王林贵中国画跨年巡展在重庆华岩寺佛教艺术馆开幕
2024年12月23日下午, 由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华岩佛教艺术馆主办的花开见佛王林、王林贵中国画跨年巡展开幕式在华岩寺弘法楼一

评论2024-12-27208

“心源·墨道”王万成工作室揭牌仪式暨中国画作品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幕
来源:瀚墨网 作者:任祚旺翰墨网讯:12月18日,心源墨道王万成工作室揭牌仪式暨中国画作品展在甘肃美术馆开幕,展览由甘肃省文

评论2024-12-2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