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为什么中国人特别看重《金刚经》

2016-04-08 09:4022140


一、殊胜地位
因为该经直指宇宙真相“空性”,而大乘佛教最后的归宿都要证悟空性,所以这是所有大乘佛教宗派都会涉及的一部佛典,尤其是禅宗的必读经典。禅宗六祖慧能据传也是因为出家前偶闻其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语句而当下顿悟出家,毛泽东讲话和文章中也曾借用其中“如来说……即非……是名……”句式。由于其关涉智慧,所以不管在家出家、学不学佛、修不修行,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都特别看重该经典。
二、说法缘起
公元前494年间,佛陀释迦牟尼在古印度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应弟子须菩提长老的请问“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而开示的对话纪录。
三、核心内容
属于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金刚经》自东晋传入中国后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后秦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鸠摩罗什译本,共一卷、三十二分。般若,梵语音译,意为“智慧”;波罗蜜,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光明、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此经采用对话体形式,主张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般若智慧契证空性,破除一切名相,从而达到不执着于任何一物而体认诸法实相空性的境地。
四、经典语录
1、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文:法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英歌鼓舞,岭南佛韵共谱丝路新章 | 岭南佛教文化艺术
2025年2月16-17日,广州增城百花古寺将举办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暨广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通过多年

评论2025-02-07185

海南国懋国际2024秋季慈善拍卖会即将举行
海南国懋国际2024秋季慈善拍卖会将于2025年1月5日下午2点在海口龙泉花园酒店盛大举行,为藏家献上一场荟萃古今艺术珍品的收藏盛

评论2025-01-01266

王林、王林贵中国画跨年巡展在重庆华岩寺佛教艺术馆开幕
2024年12月23日下午, 由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华岩佛教艺术馆主办的花开见佛王林、王林贵中国画跨年巡展开幕式在华岩寺弘法楼一

评论2024-1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