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郑希林的砺金国画:佛教文化带来创作高峰

2015-10-23 16:4315680
  由Blink Gallery主办“五色天华”郑希林首个香港个展10月22日下午于上环盘谷银行大厦五楼开幕,展出郑希林砺金国画作品四十多幅,题材包括仕女、唐卡、汉传佛像、山水等。
  现居北京的郑希林携夫人罗颖一同出席开幕仪式,并现场分享他五十馀载中国画创作经验。
  绘画领域两番转机
  郑希林表示,声称自己是一名无神论者似乎比有神论者要来得简单─无神论者不需要诸如皈依或洗礼之类的仪式;或许大多数人都很难以单一的标准来界定自己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二十六年前从未接触过宗教艺术的郑希林,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绘画创作的高峰会是佛教文化艺术带给他的。
  郑希林自幼开始习画,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二十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蒋兆和(一九○四至一九八六年),系统地学习了国画艺术理论与水墨人物写实造型。随着不断地研习水墨画技法,郑希林的作品渐显书画并重的独特风格;他擅长工笔人物画,尤以仕女图著称。
  一九八九年郑希林与太太在一次泰国之旅中,曾得到玉佛寺住持点化,暗示他有“不解之佛缘”并建议他开始画佛像。古代仕女画惯了的郑希林,并未因此就改变自己的画风。然而,同年在美国无意间接触到的特殊颜料却让他之后的画作大放异彩。他将这种可一次性成画的涂染材料与水墨相结合,恢復并革新了“不怕水”的砺金国画。
  郑希林介绍:“中国古代曾有过‘砺粉贴金’的画法,是将江米(即糯米)麵和黄土用骨胶和在一起,挤压在画面上。画干后要刷五、六道桐油,在最后一道工序半乾时,将金箔剪成细条贴在砺粉上。”古代建筑壁画多运用砺金画法,因工序繁复,此画法到宋代就失传了。一九九九年,郑希林结识甘肃拉卜楞寺住持,在住持指导下了解了绘製藏传佛教唐卡艺术,并大胆地将砺金画法运用于佛像绘画。
  12米长卷绘僧人
  “绘制唐卡的颜料分两种,一是常规国画颜料。藏民有个传统佛教仪式‘晒唐卡’,长时间日晒,以国画颜料绘製的唐卡会褪色。而以矿物颜料绘製的唐卡则不易褪色。”艺术家介绍,藏传佛教艺术中喜用金色、黄色,砺金又主要以矿物成分製成。画家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辅以砺金,并对平面的套彩“藏延画”进行改良,按照中国画“三庭、五分”的画法,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熠熠生辉的观赏效果,却又留有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清秀神韵。
  展出作品中,最令画家自豪的是一幅长近十二米、画有四百九十九个人物的砺金长卷,呈现了佛教人物释迦牟尼从出生至涅槃的一生。年迈七十的郑老,如今已绘制大大小小佛像画逾六百幅。展览现场有人问及郑老对佛教的看法、是否相信自己有“佛缘”,郑希林笑答为了画佛像曾大量学习佛教知识,宗教教义与文化中更打动他的是修行者专注而执著的精神。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英歌鼓舞,岭南佛韵共谱丝路新章 | 岭南佛教文化艺术
2025年2月16-17日,广州增城百花古寺将举办首届岭南佛教文化艺术交流会暨广州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通过多年

评论2025-02-07185

海南国懋国际2024秋季慈善拍卖会即将举行
海南国懋国际2024秋季慈善拍卖会将于2025年1月5日下午2点在海口龙泉花园酒店盛大举行,为藏家献上一场荟萃古今艺术珍品的收藏盛

评论2025-01-01266

王林、王林贵中国画跨年巡展在重庆华岩寺佛教艺术馆开幕
2024年12月23日下午, 由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华岩佛教艺术馆主办的花开见佛王林、王林贵中国画跨年巡展开幕式在华岩寺弘法楼一

评论2024-1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