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教与景德镇陶瓷文裕的关系
陶瓷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陶瓷一直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常以道教、佛教、基督教、儒教素材作为创作题材,包括宗教人物、宗教故事,常见的有释迎牟尼、观音、罗汉、达摩、八仙、老子、庄子以及孔子、孟子等的塑像以及与之有关的故事来进行创作。
陶瓷观音像(本站编辑配图)
但是,宗教题材的作品不能简单理解为只是纯粹的封建迷信,其主流思想依然是健康的。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在传唱。而艺术家们借宗教题材,通过塑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感情与审美追求,有世俗的倾向和民间艺术色彩。因此不能一看到观音、罗汉塑像就认为是封建迷信。
当然,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们往往把意想中的宗教形象通过各种材质,具体的把它表现出来,然后进行供奉,陶瓷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黑格尔早就指出“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的制瓷业有着近二千年的历史,佛教也正是在汉代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艺术也随之而来,三国西晋时代在瓷器装饰上已有所表现,盘、罐和碗钵等器物出现了佛造像和莲花纹的装饰。制瓷艺人们将佛造像与我国传统的花卉、仙人、乐舞和其它图案巧妙的组合在一件器物上,从而创造出不同于前代的风格。
图为:莲花纹烛台(本站编辑配图)
莲花是佛教艺术创作题材之一,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物。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其蕴涵着的丰富哲理影响到社会各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花纹在瓷器纹饰中的使用经久不断。元朝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素以“元青花”而驰名海内外,这一时期的陶瓷作品大量的使用了莲花作为绘画题材。有的作品中以莲花作为“边脚”,中间画有四爪龙、五爪龙,整件器物显得庄重、大气,有些碗、盘则直接以莲花作为主体,花与叶之间配以枝干根据器物的形状作变形、夸张的缠绕,使整件作品从任煮一个面都欣常到羊丽的莲花。
至清朝时期以来,宗教与陶瓷的结合便更加紧密了,不仅体现在陶瓷绘画里,大量的雕塑瓷中往往都是以佛教中的人物为素材进行雕塑,如“韦陀太子”、“释迎牟尼佛”、“哈哈罗汉”、“达摩”等。
人们为使瓷瓶具有吉祥之意,将瓶制成葫芦形,叫“葫芦瓶”,因“葫芦”与“福禄”谐音,纹饰大多带有道教色彩。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具有祈求吉祥福禄用意,如景德镇烧制的“葫芦挂”。壁挂形状似葫芦,中间书写“吉祥”两字,字外以“万字板”作“地”画满壁挂,通体采用的是以矾红描金的装饰手法完成的。
二、宗教对于景德镇陶瓷文伯传统的影响。
长期以来,宗教对干我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都有一定的影响。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对我国景德镇生产的陶瓷传播到世界各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就有大量以宗教为创作题材的瓷器飘洋过海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以至于后来英语中直接以“CHINA”来表示中国。但佛教却始终遥遥领先,对中国陶瓷乃至于社会有着更大的影响。1712年来景德镇生活了七年之久的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特莱,将景德镇制胎施釉烧成的技艺传给欧洲后,才启迪了那时正茫茫黑暗之中探索着的欧洲人,并使他们逐步进入了文明。
图为:明永乐(1402年-1424年)景德镇窑青花阿拉伯纹无挡尊,永乐年间,景德镇窑产,属于青花瓷。全国仅存三件此件保存最好:河北省民俗馆、北京颐和园文管处、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本站编辑配图)
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们不但有着丰富的创造力,还十分善于吸收异域文明的长处,许多作品的装饰手法明显融入了希腊、古罗马的风韵。更加丰富了陶瓷这门艺术的内涵。
三、如何正确地理解中国传统宗教文祖
宗教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影响是由来已久的,它对于当今乃至以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我们要汲取宗教的精华来发展景德镇的陶瓷,并去其糟粕以免阻碍陶瓷文化的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如何来看待宗教文化,利用宗教文化,而促进陶瓷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