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记者峨眉行”记者团赴峨眉山大佛禅院采风
参观大佛禅院
参观国学馆
峨眉山佛协会长永寿法师作开示
永寿法师在《大佛禅院》画册上赠言纪念
体验过堂用斋
佛宝网四川讯 2015年4月14日,由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组织的“中国文化记者峨眉行”记者团的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大媒体记者,赴四川峨眉山大佛禅院参观、采风,峨眉山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副会长宏开法师、大佛禅院监院常性法师等热情接待。
宏开法师、常性法师陪同记者们次第参观了大佛禅院各大殿,并详细介绍了大佛禅院的历史及建设理念。许多记者在参观途中感叹,作为文化记者,曾到全国各地许多寺院参观、采风,以前也听说过大佛禅院,知道是个规模很大的十方丛林,今天亲临其境,才真正为寺院体量的宏大、佛像的庄严、绘画的精美以及规划设计的独具匠心所惊叹、所折服。这里不愧是佛教文化艺术的大观园,称其为东方的那烂陀寺一点也不为过。
随后,记者们来到国学馆,参观了峨眉山行愿慈善事业基金会的慈善书画义卖展和大光明书画院举办的第四届书画展,书画院法灏法师向记者们介绍了大光明书画院并陪同观展。
永寿法师在大佛禅院如意轩热情接待了记者们,他代表峨眉山佛协及全山僧众欢迎记者们的到来并作慈悲开示。他说,峨眉山就是普贤菩萨,金顶是菩萨的头,报国寺、大佛禅院就是菩萨的足,我们朝山礼佛都是从足开始,体现了对菩萨的尊敬和虔诚,你们这次采风活动也从菩萨的足开始,最后深入菩萨之体,你们都是自性普贤,预祝你们登顶圆满,采风成果丰硕。法师接着介绍了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他说,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是实干者、苦干者,习总书记所提倡的“接地气”就是菩萨的精神,民间经常说大行无止、行愿无尽都来自普贤菩萨,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都应当具备这种精神,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普贤殿,就是普贤精神的外化,外形为普贤菩萨头冠形状,整殿由花岗石所构,表现了菩萨的精勤实践精神。对于四大菩萨的智行悲愿精神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说,《华严经》里有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善财参了五十二处,最后在普贤菩萨处成就,说明人类社会的成就归于实干、苦干,智慧再大,愿景再高,最终都要落实到实践上,不实践就不能造福众生。菩萨修行都是立足世间,佛陀就是人间佛教的提倡者,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证道在人间,他一生悲悯众生,度化众生,所以无慈悲、无众生就不能成佛,所以菩萨法门在大乘佛教修证理论中非常重要,菩萨入世修行,就是觉悟人生,提升自己成就佛道了,还要下化众生,这就是奉献人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本着佛陀的教导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必然是人类和平、世界和谐、家庭和睦。关于信仰,他说,佛教提倡智信,讲正知正见正信正行,见错了最可怕,如发现原子能是好事,搞成原子弹即有可能造成灾难,原子能无好坏,关键在人。当前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但许多人却处于烦恼迷茫中,这说明物质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人是一个物质精神二元体,物质丰富了,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快乐地生活,就需要精神食粮,这些食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可以找到,唐代马祖道一禅师提出,平常心是佛,平常心是道,《增广贤文》说,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这些人生观和财富观对今天的我们都有很深的启示,物质是有限的,贪婪是无限的,以有限解决无限不可能实现,怎么办?如果将私欲和贪念比喻为杂草,想满足贪欲如同搬石头压草,压不住,不如除草。外来之物不稳定,幸福要从内心开发,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心要保持定力、清净,才能产生正能量,才能身体健康。入世间奉献人生,要按悲智愿行去修,第一要有慈悲心,要有善心善念,百善孝为先,孝在第一位,不孝之人一无是处,办好事还要有智慧,要有愿景,不管是国家、企业、个人都有愿景,有愿才有力量,普贤菩萨就有十大愿,阿弥陀佛有48愿,愿要落地,就归于普贤菩萨的行,万行庄严,人生一世,行愿无尽,行必有果,但有悲智愿才能有行,所以大乘佛教可归为悲智愿行四个字,以此来指导我们的人生,不仅能成功,而且能成佛。他最后祝福大家在此次峨眉山采风活动中心情愉快,吉祥如意。
开示结束后,记者们在法师带领下到五观堂过堂用斋,品味峨眉山素斋,体验寺院生活。
普陀山佛教协会“祖国颂 普陀缘”书画展
翰墨歌盛世,丹青谱华章。2024年9月18日,普陀山佛教协会在普陀山佛教书画院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祖国颂 普陀缘
评论2024-09-2096
俄罗斯佛教代表团拜访中国佛教协会
2024年9月14日下午,以俄罗斯传统佛教僧伽会第一副会长、布里亚特共和国总堪布奥奇洛夫为团长的俄罗斯佛教代表团一行5人拜访中国
评论2024-09-17114
沛溪先生书画禅 首展亮相少林寺
2024年9月10日,由嵩山少林寺、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民盟中央艺术研究院北京分院、中国(香港)书画禅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北
评论2024-09-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