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新岁即至,聚善阁素食馆终于在聚丰园大酒店创始人郑氏兄弟的精心筹划和地方民众的热切期盼中诞生了。聚善阁素食馆以健康环保为设计理念,以弘扬佛教文化为理论根基,秉承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之遗愿,鼓励世人多食素斋,多谈佛理,多结善缘,多行善事。
聚善阁素食馆源起于“缘”,大师点化。早在香港回归祖国那年春天,南怀瑾先生欣然题写聚丰园大酒店牌匾书法,经郑氏家族运筹帷幄,如今“聚丰园”“新聚丰园”品牌已独占吾邑酒店业之鳌头,美名远扬。壬辰之夏,创始人之一郑元松前往苏州“太湖大学堂”拜谒南师。讲学之中,南师言及酒店杀生较多,叮嘱郑氏应筹建素食馆,弘扬佛教文化,多行善事,广结善缘,以集聚功德,消弭业障。其情殷殷,其意切切。闻者亦频频点头应允,并感谢南师点化之功。
时光荏苒,南师虽已驾鹤西游,然其教诲一直铭记于心。丁酉年初,郑氏兄弟经多次商议之后,遂于拜谒南师五周年之际,开工建馆,并于辞旧迎新之际对外开放。
中华大地,素食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已有素羹斋食,《礼记.王藻》有“子卯,稷食菜羹”之记载,《黄帝内经》则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同时古代的人们还将吃素纳入神圣庄严的场合,其时须“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明百姓,莫不认同,莫不遵行。自古至今,人们将素食作为“正心修德”和“有益健康”的载体,《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不味众珍”,因为“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直指动物食品。明代医家李延认为,对精气亏损采取服药补阴阳之法,一般不能收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唯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
素斋与素食原本一码事,吃素是指人们日常不吃动物食品,吃斋则原指佛家的修持行为,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渐盛,在唐宋时期形成菜系。现今以素食为特色的素斋已成为新风尚和养生好去处,流行的素斋不单指寺院素斋,而且指融合寺院素斋、宫廷素食、民间素食为一体的菜系,素斋菜以各种营养元素配比均衡,食用清香可口,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有滋补强壮、清肺益气、清涤肠胃及镇静止痛等功效而益受人爱。
当生活以快节奏高速运转,日渐吞噬宁静片刻之时,重拾平静的灵魂俨然成为许多人踏上旅途的初心。菇素如心,是近乎自然的平和,是国学大师南师积极倡导的佛陀教育生活化,把人类最本初的生活状态还原素食生活,是“素心”的初起。这与新聚丰园一直致力于提供健康的饮食不谋而合,而有滋有味、五彩缤纷的素食,则是大厨所谋求的高端素食诉求。
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素食,传递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环境的返璞归真之文化理念,是一个全球时尚的标签,是一种全新的环保、健康生活方式。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置身于散发着原木清香、风格简约的聚善阁素食馆,一首禅乐,一杯清茶,一缕清香,您会发现繁杂的心开始渐渐静下来,带给您一份禅意,一份宁静和无限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