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氏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
墨子言,“古之氏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讲的是,古人在学会食物的热加工之前,只吃素食。
希伯来《圣经》中也曾记载,人类是从诺亚时期的洪水以后,才开始食肉的。这足以说明,比之吃肉,素食是人的天然之选。
虽说古代中国,礼记规定,肉分贵贱。牛肉只有天子才能吃;诸侯日常只吃羊肉,每月的初一才可以吃次牛肉。猪狗之肉则是大夫的食物,普通百姓只好选择一点鱼肉,“鱼肉百姓”也据传由此而来。
肥肉厚酒,误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对不少中国人来讲,荤食除了营养、味道,很有些富贵的象征。
我国历代养生家均主张饮食清淡,忌味重肥浓。孔子在《论语·乡党》曾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吕氏春秋》把“肥肉美酒”称为“烂肠之食”。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强调:“勿进肥浓羹踦,酥油酪饮等”,“每食必用重肉,喜生百病”,“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厨膳勿使脯肉常盈,常令俭约为佳”。后来,佛教盛行,吃素已经成了修行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汉代的《黄帝内经》,精确地划分了康健的饮食结构,也就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也是首次从养生的角度,指导人们的日常饮食。如果吃肉真的可以同素食媲美,恐怕中国历史上的昏君腐臣,想必都很长寿了。
严格的素食者是非常排斥动物源食物的,也从来不会从事和杀生相关联的职业。不过,现代人选择素食,和教条无关,喜欢素食的人也没有道德上的优越感。相对荤食,他们只是选了一种爱护自己身体健康,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饮食习惯。
吃素是福
吃素是福。素食者摄取的动物脂肪远低于荤食爱好者,无论是胆固醇还是体重都少于食肉的人。这对在意体重影响健康的人来说,可谓福音。根据营养学家研究证明,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长命。
素食的人,患上肿瘤和癌症的几率,较荤食爱好者也低很多。这是由于,大部分的素食都是碱性的,比如玉米所含的胡萝卜素、硒和镁,都有防癌抗癌的特点。西兰花、海带也是不错的选择。芦笋特有的天门冬酰胺,还可以缓解水肿、心血管病。
素食的家庭主妇往往发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比利用一般肉类更能烧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而制作方法也富于变化,更能引起良好的食欲。
当然素食也有一定的劣势,就是素食的水分、纤维素含量极高。要想补充足够的营养元素,有时候需要大量摄取果蔬谷物,搭配科学的烹饪方式,才更有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