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八课、弥勒菩萨

2014-12-21373380

  第八课 弥勒菩萨
  菩萨姓弥勒,译义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义为无能胜。生于南天竺 (1) 婆罗门家 (2),先释迦佛入灭,上生兜率天内院 (3),为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 (4),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第五尊佛。
  若人闻弥勒菩萨名,欢喜恭敬礼拜,命终即得往生兜率天内院。若人犯禁戒,造恶业,闻是菩萨名,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诸众生,闻是菩萨名,造立形像,香花绘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光,与诸天子,前来迎接,顷刻之间,即得往生闻法,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沙佛。
  将来此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 (5),初会说法,度九十六亿人 (6)。二会说法,度九十四亿人,三会说法,度九十二亿人。说法满六万岁,方入涅槃 (7)。正法住世六万年。
  吾人初入寺门,见肥头大腹,面现笑容,手执布袋节菩萨像,即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定应大师之像。师生于五代梁时,浙江奉化县,常露腹欢喜,手执布袋,禅机幽默,所以被称为布袋和尚。
  关于弥勒菩萨,成佛事迹,有「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及「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等可考。外道所言:弥勒菩萨现已提早下生,显与佛经相背,凡佛门子,不宜信其说。
  【注释】
  (1) 印度古称天竺。
  (2) 印度四姓之一,为奉事大梵天,而修净行的一族,居四姓之首。
  (3) 兜率天为欲界第四层天,此天一昼夜,为人间四百年,天寿四千岁,合人间五亿七千六百万年。有内外院,外院为天人所居,内院为补处菩萨,最后身的住处,常由此下生而成佛,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
  (4) 人寿由最初的八万四千岁起,每百年减少一岁,减至十岁至,然后每百年增加一岁,增至原来八万四千岁止,这样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以数学方式计算之:一小劫等于,(84000-10) X 100 X 2 即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历成、住、坏、空、四中劫,为一大劫,是一世界由成到毁的年数。
  (5) 古字华即是花,将来弥勒菩萨,坐龙华树下成佛,因其花为龙所尚,故名龙花。或说:其花似龙头,故名。
  (6) 瑜伽略篡载:「西方有四种亿,一、十万为亿,二、百万为亿,三、千万为亿,四、万万为亿,今瑜伽,显扬、百万为亿,华严千万为亿,智度论十万为亿。」
  (7) 或译为泥洹、寂灭、灭度、灭、圆寂等,系解脱生死,进入寂静安乐的境界也。所以圣者舍弃色身,皆称为入涅槃。
  【习题】
  (一) 弥勒阿逸多,作何解释?
  (二) 若人闻弥勒菩萨名,造立形像,香花绘盖幢幡,礼拜系念,得何效果?
  (三) 将来弥勒菩萨,在何树下成佛?
  (四) 将来弥勒菩萨成佛时,三会说法,度众各若干人?
  (五) 布袋和尚,生于何时?何地?是何法名?
  (六) 释尊曾说过三部,有关弥勒菩萨事迹的经,其经名为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佛
  第一课 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或作佛图、浮屠、浮图等,凡此皆为印语的意译,原是如来 (1) 十号之一,于义为「觉者

评论2014-12-2161078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1),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诞生于印度毗罗卫

评论2014-12-2131560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释尊始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宣示圆顿 (1) 大法说梵网经,制大乘菩萨戒

评论2014-12-2116668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佛的境界甚深,凡夫谈佛,如坐井论天,不特所见甚陋,甚至可以说:完合不对。因为垂迹者,

评论2014-12-2139055

第四课、药师佛
  第四课 药师佛  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皆有无数佛国,每一佛国,皆有一佛,住持其间,为诸众生,演说佛法,令其

评论2014-12-2158767

第五课、如来十号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 (1) 各有各号,或取因言,或取果言,或取性、相、行、愿言,佛佛各别,此为别号。

评论2014-12-2115693

第六课、佛法
  第六课 佛法  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依据佛法为轨则,佛法以外的法,悉不足凭。在成佛前后,还须以此法救度众

评论2014-12-2160582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佛自度已毕,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劫须摄土度生,以圆满大愿

评论2014-12-2124507

第七课、菩萨
  第七课 菩萨  梵语 (1) 摩诃菩提质帝萨 (2),译为大道心众生 (3)。后来简称为菩提萨陀,菩提为觉,萨陀为有情 (4),谓虽能

评论2014-12-2121591

第九课、中国四大名山 (一)
  第九课 中国四大名山 (一)  菩萨摩诃萨,常化身无量,到处救度众生。间亦摄土,显垂灵迹,俾作为外缘,以启导一切有情的梵

评论2014-12-21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