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十五课、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2014-12-21339510

  第十五课 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
  菩萨济度众生,必须先行四摄法,使其对我发生情感,倾向于我,然后乃能顺从吾言,修行佛道。所谓四摄法者,一者布施摄,谓以财施或法施,摄引众生也。二者爱语摄,谓以善言慰喻,摄引众生也。三者利行摄,谓作利他之行为,摄引众生也。四者同事摄,谓随其所乐,与之同事,摄引众生也。菩萨既行此四摄法,使众生爱我敬我信我,然后方能听我劝导,受我薰陶 (1)。
  菩萨外行四摄法,内必须以四无量心为根本,才能表里合一,利乐有情。所谓四无量心者:与一切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苦,名悲无量心。见行善或得乐者,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怨亲平等,不起爱僧,名舍无量心。又舍者,既行布施后,并不著布施相,持戒、忍辱、精进等法,亦复如是,内舍种种心,外舍种种境,名之为舍。菩萨具此四无量心,方能作利他事业。
  又菩萨初发心时,必缘四真谛 (2),发四弘誓愿,以广心量,以明趣向。一者,缘苦谛, 对于六道 (3) 有情 (4),受苦量苦,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二者,缘集谛,对于无始以来,所积集的烦恼,发烦恼无尽誓愿断之愿。三者,缘道谛,对于修道途程中的种种法门,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之愿。四者,缘灭谛,对于清净寂灭的涅槃极果,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之愿。凡是修菩萨道者,皆依此四弘誓愿,为其启道马。
  仁王护国般若经说:「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修四无量心:慈无量心,非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具四弘愿,断诸缠盖 (5),常化众生,修佛知见 (6),成无上觉。」可知以上种种行为,皆为菩萨成佛的要务。
  【注释】
  (1) 言养成人材,有如香之薰物,陶之造器也。
  (2) 亦名四谛,四圣谛,见第十一课注一。
  (3) 此六者,是众生轮回的首途,故名六道。又一切众生,悉皆按照生前善恶业报而趣之,故亦名六趣。自上而下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4) 梵语萨,旧译曰众生,新译曰有情,即一切动物的总名,言其有情识情爱也。
  (5) 缠为烦恼的异名,以烦恼能缠缚人,使其心身不自在故也。盖亦为烦恼的异名,谓烦恼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使不得开发也。十缠与五盖,皆烦恼之数,故曰缠盖。
  (6) 在意识为知,在眼识为见。又觉了名知,推求名见。又三智曰知,五眼曰见,皆为慧的作用。
  【习题】
  (一) 菩萨济度众生,何以必须先行四摄法?
  (二) 四摄是甚么?
  (三) 何谓四无量心?并试言其作用。
  (四) 何谓四弘誓愿?
  (五) 在四弘誓愿,与四圣谛的关系中,何愿缘何谛而来?试举出之。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佛
  第一课 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或作佛图、浮屠、浮图等,凡此皆为印语的意译,原是如来 (1) 十号之一,于义为「觉者

评论2014-12-2161078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1),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诞生于印度毗罗卫

评论2014-12-2131560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释尊始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宣示圆顿 (1) 大法说梵网经,制大乘菩萨戒

评论2014-12-2116668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佛的境界甚深,凡夫谈佛,如坐井论天,不特所见甚陋,甚至可以说:完合不对。因为垂迹者,

评论2014-12-2139055

第四课、药师佛
  第四课 药师佛  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皆有无数佛国,每一佛国,皆有一佛,住持其间,为诸众生,演说佛法,令其

评论2014-12-2158767

第五课、如来十号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 (1) 各有各号,或取因言,或取果言,或取性、相、行、愿言,佛佛各别,此为别号。

评论2014-12-2115693

第六课、佛法
  第六课 佛法  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依据佛法为轨则,佛法以外的法,悉不足凭。在成佛前后,还须以此法救度众

评论2014-12-2160582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佛自度已毕,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劫须摄土度生,以圆满大愿

评论2014-12-2124507

第七课、菩萨
  第七课 菩萨  梵语 (1) 摩诃菩提质帝萨 (2),译为大道心众生 (3)。后来简称为菩提萨陀,菩提为觉,萨陀为有情 (4),谓虽能

评论2014-12-2121591

第八课、弥勒菩萨
  第八课 弥勒菩萨  菩萨姓弥勒,译义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义为无能胜。生于南天竺 (1) 婆罗门家 (2),先释迦佛入灭,上生兜

评论2014-12-21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