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十九课、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

2014-12-21418970

  第十九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
  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当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
  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旧译曰缘觉,新译曰独觉。依天台 (1) 教义,缘觉与独觉不同:有一类行者,闻佛说十二因缘之理,因而觉悟者,名为缘觉。另一类是生于无佛之世,无从闻法,但以宿世修学力故,能于诸法生灭的演变中,悟世间无常,而断无明心想。或在山间林下,见飞花落叶外景,以一念相应慧,豁破无明者,皆名独觉。
  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有支,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文分,谓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这十二支分。第一「无明」是疑暗义,为烦恼的通称,因属于心意的想计,故亦名惑。第二「行」是造作义,依疑暗的念头,而有所造作,因属于身口的行为,故亦名业。这二支,是过去世的二因。由于过去因熟,乃生现在世的五果:即第三「识」,谓今生投胎的知识,或升天,或入地狱,乃至驴胎马腹,皆由此一念为前导。第四「名色」,名指心,谓其但有名而无质,色指质,属于色法,此时六根尚未成,但有名色而已。第五「六入」,是六根逐渐完具,将出胎之时。第六「触」,是出胎后,与环境接触也。第七「受」,是毕生根尘识,所领受的苦乐遭遇也。由现世的遭遇,复种三因。第八「爱」,于环境生种种爱欲也。第九「取」,因爱著生起执取之念也。第十「有」,既由爱取,兴起诸业,必有当来之果,故名为有。这三因中,爱取同于无明,有同于行。由现在世三因,再生未来世二果:第十一「生」,为未来的受生,第十二「老死」,既有生,当然必须老死。以上共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的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注释】
  (1) 天台为浙江省山名,隋智者大师,居于此山,后世因名其宗为天台宗,简称天台或台宗。
  【习题】
  (一) 声闻乘和缘觉乘,不同之处何在?
  (二) 缘觉与独觉,有何不同?
  (三) 十二有支,作何解释?
  (四) 在十二因缘中,何者是过去二因?何者是现在五果?何者是现在三因?何者是未来二果?
  (五) 名色、六入、触、有、作何解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佛
  第一课 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或作佛图、浮屠、浮图等,凡此皆为印语的意译,原是如来 (1) 十号之一,于义为「觉者

评论2014-12-2161078

第二课、释迦牟尼佛 (一)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释迦牟尼佛 (1),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诞生于印度毗罗卫

评论2014-12-2131560

第三课、释迦牟尼佛(二)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释尊始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宣示圆顿 (1) 大法说梵网经,制大乘菩萨戒

评论2014-12-2116668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佛的境界甚深,凡夫谈佛,如坐井论天,不特所见甚陋,甚至可以说:完合不对。因为垂迹者,

评论2014-12-2139055

第四课、药师佛
  第四课 药师佛  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皆有无数佛国,每一佛国,皆有一佛,住持其间,为诸众生,演说佛法,令其

评论2014-12-2158767

第五课、如来十号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 (1) 各有各号,或取因言,或取果言,或取性、相、行、愿言,佛佛各别,此为别号。

评论2014-12-2115693

第六课、佛法
  第六课 佛法  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依据佛法为轨则,佛法以外的法,悉不足凭。在成佛前后,还须以此法救度众

评论2014-12-2160582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佛自度已毕,法身永住常寂光境,原自无为,但是,为了大悲心切,劫须摄土度生,以圆满大愿

评论2014-12-2124508

第七课、菩萨
  第七课 菩萨  梵语 (1) 摩诃菩提质帝萨 (2),译为大道心众生 (3)。后来简称为菩提萨陀,菩提为觉,萨陀为有情 (4),谓虽能

评论2014-12-2121591

第八课、弥勒菩萨
  第八课 弥勒菩萨  菩萨姓弥勒,译义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义为无能胜。生于南天竺 (1) 婆罗门家 (2),先释迦佛入灭,上生兜

评论2014-12-213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