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第十、十一、十二课、综合指要

2014-12-21599650

  第十、十一、十二课 综合指要
  1.饿鬼本不得食,以业力故,中午之后,能闻人间所有之饮食及碗筷声,因此更令饥肠雷鸣,口中出火,其苦倍增。所以佛门行者,为慈悯彼等故,乃午后不食。照戒律,出家人悉应不过中食,若身体虚弱,或年老有病者,为方便故,亦可以食,名为药食,意谓为医病故,而进食也。不过,食时当生惭愧心,念饿鬼苦,不敢嚼呷作声, 亦不敢磕碰盘碗,恐彼等闻之而难受也。
  2.受具戒或持八关斋戒者,纵使午后不食,然而社会上,尚有千万万人,入夜犹食,何况午后,饿鬼闻之,当然亦会难过,所以此举若就事上说,实无多大作用,但若就心上说,则有大作用,我自修吾心而已,他人如何?可以不管也。例如佛徒虽吃素,然而世上一切猪牛鸡鸭等动物,还是一万头死一万,并不会因极少数人持斋而幸免。纵使事实是如此,然而佛子卫道、护生、持律的毅力,仍然坚如铁石。当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神、操守,然后才可以谈得上修道。否则,随浴浮沉,与世人又有什么不同?行者当转移世间,不当为世间所转移。
  3.佛菩萨应化身无数,此处一身虽涅槃,同时他处多身皆在,所以念涅槃佛,也就是念现在佛,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一佛入于涅槃也。
  4.念佛号有绝大利益,绝大便宜,此即自他二力兼有也, 能善借他力的行人,才算是有福有慧者。譬如远行,懂得乘坐舟车者,才是聪明的旅客,行万里路,弃舟车而用徒步。此人即是笨伯。试思:行者做到行不退,念不退,要花多少精力?多少时光?然而一弹指顷,归依宝性佛,即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得阿罗汉果,须断多少见思?经多少困难?然而恭敬宝相佛,不久便得阿罗汉果。由人间修到天上,须持多少戒善?行多少功德?然而闻波头摩胜佛名,即能千返生于六欲天,闻宝胜佛名,即能常在天上,受胜妙乐。作四重五逆,谤方等经诸罪,须堕阿鼻地狱,这要经多少劫数?历多少剧苦?然后报满,然而称念五十三佛名,即得清净。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这要花多少物资?经多少时间?然而一念或一拜观世音菩萨,其福即与之相等。天下有如此便宜事,为何不做?照知行合一的道理讲,不行就是未知,未知就是福未到,慧未到,没有别的话可说。放眼古今,有无数世智慧聪人,都被「刚愎自用」四个字,误却多少机会?反然让一无所知的老太婆,占尽便宜,宁非怪事。
  5.今人修净土者,多以持名为主,其实念佛中,尚有观想,实相等法,不仅持名。即在号称易行的净门中,复有难易,观想和实相,是难行法,持名才是易行法,无怪今人皆以持名为主了。持八斋戒,念他方佛,在以弥陀为主的持名法中,都算是杂修。然而修了之后,加念回向偈,把这些功德,回向求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么,所有的杂修,也都变成主修了。行人在此世界, 尽可随意修持任何善法,只要在修了之后,把它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则无法而非净土矣。
  6.受八关斋戒,为期仅一日一夜,可谓轻而易举,然其效果,却大得惊人。佛告堕舍迦:「受持此斋戒,使人得度世道,不复堕三恶处,所生常有福佑,亦从八戒本因缘致成佛。」那么,它的力量,已不可思议。于此可见:只重理论,不肯行事的学人,是失却不少利益了。
  7.以前有人说:「南无是南方无有,因佛在西方,西方是庚辛属金,而南方则系丙丁属火,金遇火而镕化,故南方无佛也。」此种胡诌,真使人笑痛了肚皮。请问:阿弥陀经中说:「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又作何解?他们为什么不遇火而镕化?,可知不看经论,未得正知见,而好说法,是极端危险的事,不特误人,亦且误己。古人为了说一句「修行人不落因果」,尚且五百世堕野狐身,若不是百丈禅师,替他改为「不昧因果」还不知何时才得解脱?像这样:把南无解作南方无有,又说西方佛金身,到南方遇火而化,真是种地狱之因,欲求为野狐,而不可得了,可不惧哉!吾人未成佛而方便说法,是不得已之事,当兢兢业业,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绝不应强作解人,自招罪过也。
  8.受八斋戒一日夜,其福胜于以十六大国珍宝,施与比丘僧,何以不说十五或十七,而必说十六?称念供养观世音菩萨,等于称念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何以不说六十一或六十三,而必说六十二?当知:佛具足如理智、如量智,这如量智,便是能知世出世一切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也不少,故曰 如量。然则十六就是十六,决不是十五或十七等了:六十二就是六十二,决不是六十一或六十三等了。
  9.忏罪的大关键,还是在于自心,心中追悔悲切,誓不再作,然后佛力才能生效。经中偈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指造罪的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可知自心若不追悔,不悛改,就是五十三佛,三十五佛,亦无可奈何也。驳者曰:既然心灭则亡,那么,又何必念佛拜忏?须知:心灭罪亡,谈何容易,对佛拜忏,较诸凭空自忏,其心力超过千百倍,有这样深刻的影响,才能将雕镂于第八识中的创痕洗掉,不假借这一个环境,就休想有如此的特效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故自人类,至于鸟兽虫鱼,皆有色欲,此系众生业重所致。色欲之心,为欲界

评论2014-12-2169721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愦闹 (1),独居闲处。或在山林,阿兰若 (2) 处;或修头陀行 (3),夜于

评论2014-12-2142069

第三课、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虮 (2) 蛩犹知避死,将雨而

评论2014-12-2158459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有人以为:淫欲是身体上构造如是,也可以说为需要,也是人及一切动物的来源,若断淫则人畜皆灭

评论2014-12-2141203

第四课、转轮圣王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其福报劣于欲界诸天,而胜于北俱卢洲,鉴果知因,可以想像出:彼乃于过去

评论2014-12-2173775

第五课、三苦八苦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的娑婆世界是如此,十方国土,除佛国外,也都是同样的情形。此土有情,以苦

评论2014-12-2131853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时间的演进,促使世界局面,发生变化,这一事是不可思议的。万法无时不在生灭的途径上,新陈代

评论2014-12-2129689

第七课、经咒忏赞颂偈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经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教,古之五经 (1)、六经 (2)、十三经 (3)、道德经 (4)、山海经 (5)、茶

评论2014-12-211284

第八课、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1)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1)  一、在家之人,修于四法,能令后世安乐:一者,信俱足。于正法建立信本,生敬心,非余可

评论2014-12-21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