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二)
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七十五法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合称三科、五蕴摄七十二法、而十二处、十八界、则各摄尽七十五法,如左表:
五、业感缘起与解脱
事物之生,必待缘而起,名为缘起。一切有为法,乃至宇宙万有,皆不离缘起,此缘起义,各宗的见解,各有不同,本宗则认为是业感缘起。
业的意义,就是造作,既有造作,自然有因有果,有感有应,于是乎三世迁流,万法起,如急水漂木,收煞不住。此中法法新陈代谢,随现生、住、异、灭、四相、生、本、死、中、四有 (2),由是三界 (3) 六道 (4),因而建立,这便是诸行无常的宇宙观,能了解诸行无常者,则于三界流转,必能深生厌离,别求解脱之道,因而趣之涅槃寂静的境界,是为本宗教义。
六、三乘修证的因果
本宗立声缘菩三乘,及其修行佛道的因位果位,其中声闻乘所修者,自属四圣谛中的道谛,缘觉乘则作十二因缘观,菩萨则修六度。除二乘之修证及时间,已详第十三课外,菩萨修诸波罗蜜,历五十位,时间为三大阿僧祗劫,最后百劫,尚须植相好之因 (5),方能证得佛果。
七、四谛十六行相
行者修三贤至四善根的暖位,已彻见四谛真理,更进而达顶位,须观四谛十六行相,每一谛皆有四种行相;要一一观之分明。至忍位,即集中观智,以修习之,至世第一位,观智更为猛利,经此位后,无漏智生,断尽三界见惑,即证预流果。尔后进而渐断三界思惑,次第证得一来果,不还果、及阿罗汉果 (6),达到出三界了生死的地位。兹将四谛十六行相,列表于左:
【注释】
(1) 在十二处中,为法处所摄属的色法,名法处所摄色。有五种:一、极略色,即分析五根五尘等有质的实色,令之至极微者。二、极迥色、分析虚空、青、黄等无质的显色,令之至极少者,因至难见;故名极迥。三、受所引色,即无表色,是依受戒仪式,而引发于身中之色,故名受所引色,又因外表上看不见,故亦名无表色。四、遍计所起色,遍计一切法的意识前,所显现之五根五境等影像是也,乃至空花水月等,皆为此所摄。五、定所生自在色,指由禅定力所变起的色声香味等境。
(2) 欲界色界的众生。在一度生死中,皆具此四有。即一、生有,指于诸趣中投生的一刹那也,二、本有,在一生的过程中,除去生时一刹那,死时一刹那之外,中间的寿命,名为本有。三、死有,指死时的一刹那也,其时间仅限于中有未生之前。四、中有,指在今世已死,后世未生中间的中阴身。
(3) 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三界。凡有淫食及食欲之处,皆名欲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无间狱皆属之。在欲界上,离淫食二欲之处,但有色身及色法存在,故名色界,四禅十八天皆属之,色界之上,即无色界,因无色身及色法,惟住心识于深妙禅定之中,故名无色界,四空天属之。
(4) 见初级第十五课注三。
(5) 菩萨修完三大阿僧祗劫后,尚须以一百大劫的时,完满三十二相的福业,然后方能成佛。
(6) 详初级第十八课课文中。
【习题】
(一) 法处所摄色,共有几种?情形怎样?
(二) 十八界如何摄尽七十五法?试表列之。
(三) 何谓四有?
(四) 何谓菩萨最后百劫,植相好之因?
(五) 就四谛的每一谛,各写出其四种行相。
第一课、修观对治淫欲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故自人类,至于鸟兽虫鱼,皆有色欲,此系众生业重所致。色欲之心,为欲界
评论2014-12-2169721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当离愦闹 (1),独居闲处。或在山林,阿兰若 (2) 处;或修头陀行 (3),夜于
评论2014-12-2142069
第三课、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是故逢擒则奔,虮 (2) 蛩犹知避死,将雨而
评论2014-12-2158460
第一、二、三课、综合指要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有人以为:淫欲是身体上构造如是,也可以说为需要,也是人及一切动物的来源,若断淫则人畜皆灭
评论2014-12-2141203
第四课、转轮圣王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其福报劣于欲界诸天,而胜于北俱卢洲,鉴果知因,可以想像出:彼乃于过去
评论2014-12-2173775
第五课、三苦八苦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的娑婆世界是如此,十方国土,除佛国外,也都是同样的情形。此土有情,以苦
评论2014-12-2131853
第四、五、六课、综合指要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时间的演进,促使世界局面,发生变化,这一事是不可思议的。万法无时不在生灭的途径上,新陈代
评论2014-12-2129689
第七课、经咒忏赞颂偈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经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教,古之五经 (1)、六经 (2)、十三经 (3)、道德经 (4)、山海经 (5)、茶
评论2014-12-211284
第八课、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1)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杂阿含经(1) 一、在家之人,修于四法,能令后世安乐:一者,信俱足。于正法建立信本,生敬心,非余可
评论2014-12-21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