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心中有爱,才会人见人爱

2014-12-20839880

  心美,看什么都顺眼。
  福,来自一颗懂得布施的心。
  讲话要温和轻柔,态度要谦诚亲切。
  孝顺要及时,行善也要及时。
  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标.更辛苦。
  多原谅别人,多得福,把量放大,福气大。
  心中有爱,才会人见人爱。
  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
  把握当下,就是用心。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步,在人生道中就会活得很快乐。
  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
  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
  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险为夷。
  社会,向善的人越多就越和谐;人生,感恩的心越多就越美好。
  不说他人长短,不念他人恩怨,是善心;时刻诚心待人,日夜专心做事,是懿行。
  心地善良的人,容貌一定动人;心里知足的人,生活一定快乐。
  贪欲是痛苦之根,淡泊是快乐之源。
  待人要有平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大德。
  只有忘记对别人的善行,才会持续不断的为别人施善。
  人的威望不可能一天树立起来,人的声望更要用毕生的德行来养护。
  点火者明,近火者暖,玩火者焚。
  恶性,往往认贼作父;善心,则可以化敌为友。
  心如水,而性则可能是盐、是糖、是茶、是咖啡¨¨¨这样,心境不同
  时,心性也会异样。佛性则是人性的慧根。
  心气要高,姿态要低,低成就高;心胸要宽,心态要平,平自然宽。
  情是一种心灵感觉,情中自有妙趣;淡是一种心灵味觉,淡里自有佳境。
  和为贵,所以才要和睦、和善、和平;忍为高,所以才需忍让、忍耐、隐忍。
  忍,有时要让,有时要耐,有时要隐。所以,忍其实是另一种形式“韧”。
  福临心享,祸至神伤;祈福避祸,人自安康。
  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遇而安,乃心性之至境。
  千眼,意在观世,千手,意在济世;人间福音,无过如此。
  存私者入俗,去私者新生,无私者才是慧觉。
  入世者聪,出世者慧,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业者觉。
  人生悟道,在聪明的台阶上只能仰视,只能在智慧的峰顶才会鸟瞰。
  心性须要修养,就像生命需要滋润一样;心灵需要修缮,就像容貌需要美容一样。
  修德要身体力行,养性要心无杂念。
  修养,要知羞而学,知错而改,知耻而思。
  修形养性和施善积德,既要点滴做起更要日积月累。
  自爱是一已之爱,博爱是众生之爱;不弃自爱,弘扬博爱,才是真爱。
  一已之爱,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众生之爱,有益于社会的和谐。
  一颗爱心便是一缕春风,一片阳光,便是一生快乐,一世美好。
  爱可以扩展,爱可以延伸¨¨故大爱可以无过;爱要铭刻爱要珍藏¨¨故真爱永恒。
  赶路要趁早,修身重戒律,养性贵有恒。
  养身必先养心,修身必先修行,做事必先做人。
  人的本能是爱自己,人的本性是不伤害他人。
  爱人先自爱,自爱先自觉,自觉先自省,自省先自悟。
  生命有限,爱心无限;无限的爱可以把有限的爱延长。
  爱无所求,被爱无所累,便是真正的自在和幸福。
  一已之光只是一点明亮,只有点亮大众之光,才会燃成一片光明。
  赐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宽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首先是被别人需要,然后是被别人赏识,最后才是被别人赞誉。
  人生难得解脱,难求洒脱;解脱只是自救,洒脱才是自在。
  无论教化,还是感化,最终的效果当是心灵的灵魂的净化。
  面对非议,无愧则心安;身遭诬陷,无愧则定神。
  要得到别人赞叹,就得先赞叹别人。
  最有力量的菩萨,就是我们的手脑。
  不断发挥生命功能,才是活着的人生。
  听到好话,要如海绵遇水.牢牢吸住。
  不要总是要求别人给我什么,要想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不要只看到别人外在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内心的垃圾。生活有朝气,活得畅畅快快,工作讲求效率,做得踏踏实实。以爱心待人,以磊落的心胸接物,则人生到处充满了真善美。稻穗结得越饱满,越往下垂,一个人越有成就,越虚怀若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547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7854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452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1125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1182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

评论2017-05-03917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什么?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5-03444

菩萨福德为什么越来越深广?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圆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

评论2017-03-29450

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佛法之中,其实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

评论2017-03-29436

为什么要勤修福德?
佛法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人,叫作转轮圣王,这是有金、银、铜、铁四个等级,最高的金轮圣王可以王四天下,换句话说,他的福

评论2017-03-29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