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要正确领悟“依法不依人”

2014-12-20658790

  佛即无上大智慧,佛法是般若之舟。佛因众生而相有,佛法因心而相生。性本原空、不迷不觉,无我无法、无佛无众生。所谓一切天堂地狱,三界六道,生老病死,执妄分别,无尽烦恼皆是无明幻心所造。众生累世历劫,辗转轮回于生死苦海之中而不得解脱自在。法因心生,相生对影,方有幻生幻度、诸佛菩萨悲智普渡的种种示现,方有无量法门、千经万论的指月方便。我佛释迦因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导化众迷,说教言禅,无非是随顺机宜,应机权设方便,破执除迷之具,实无一法于人。佛本愿悲智,观机逗教,应机说法,无穷妙义,不可思议!而旨在众生尽,佛也无,众归一心,天下大同。性海本源谁是谁?一即无量无量一,而唯我独尊!
  所谓法,只是帮助我们抵达彼岸所借助的交通工具,而不是我们修行最终的究竟目的!所以,我们绝不可绕指忘月,执方便为究竟!否则,执药成病,病上加病,助缘却成障道,醍醐反成毒药,苦哉!岂不可叹!冤死有份!当今常见有愚狂无明之人,动不动就拿“四依法”中的“依法不依人。”借佛来装饰自家门面,以显其威,以扬其名,以标其正,蒙骗欺压初学,断人法身慧命。瞎眼胡喝,盲棒乱打,说这个是非正邪,指那个附佛外道,真是帽子满天飞,无明造业罪无边。实可悲可叹!可笑可怜!这些人本身有没有觉悟正慧?是不是明眼人善知识?自己是正邪真伪先暂且不论!其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武断霸道,狐假虎威的嚣张气焰,实已令真修佛子不敢恭维而敬而远之!可以说无论是“三法印”、“四依法”、或者“以戒为师”等,皆为我佛悲智所说,理应“信受奉行”无可非议!而问题关键是:常常依此来断定他人真伪的这些人,自己是否真正开悟明心见性了?自己是否真正领会“四依法”的般若真实义?自己是否真正有智慧来断定辨别?尚须先扪心自问!当应有自知之明,方不昧本心己灵!
  在这里先不言“心正邪法是正法,心邪正法即邪法。”等,而应知佛为何说要“依法不依人。”后,又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呢?应当明白,既然是“四依法”,当然不是单独只有这“依法不依人。”而再无其它,不然也就不称之为“四依法”了。那么,为何佛要说“四依法”,而不用一句话或者干脆就规定一条固定的统一标准,让所有的修行人都去参照对号入座,都去直接执行,岂不省事省力,还少费这一番口舌吗?我佛慈悲!因为修行人的修悟程度各自不同、正所谓“悟有深浅,见有偏圆。”实修功夫却有高低,可说是“行持体证,层次有别。”而彻悟透脱,即悟即证者,自古至今,确实稀有罕见!总之,在修行还没有觉悟证道之前,尤其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为避免迷惑失却正见知,复执入邪而误陷歧途,佛陀在灭度涅槃前,而应心应缘,应时应机,乘无上本愿悲智,怀无量怜悯大慈而宣演“四依法”。《大般涅槃经》卷第六:“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四依法”可说是正修的基本依照;也是修行的辨证法眼;更是修行途中的标月指。而且更加明扬力证:我佛真如无物,应物显形,法无定法,不可思议!若非如此,佛法慧海,圆融殊胜,谈何唯智慧解脱?谈何佛即觉悟,谈何佛即智慧?谈何佛即无上正等正觉而得大解脱,大智慧,大自在?!
  没有真正明心见性,肯定就没有大智慧,岂能契会佛心意旨?!如果连佛所言:“真如无一物。”、“凡有言说,俱无实义。”、“如来讲经四十九年,不曾说法,不曾说一字,否则即是谤佛!”和“一切诸法皆是佛法”、“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是佛道的全体。”等,都不能正确领悟,那就更谈不上对佛的“传法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及其祖师大德的“佛法妙义,非关文字。”、“不执一法,不舍一法。”、“三心不可得,万法毕竟空。”、“言似一物即不中!”等等……而能彻达明悟透脱!就像有人问:“禅宗说不立文字,却为何在大藏经里,禅宗文字却占有很大比例呢?”我告诉他:“你看是字,我见是心。”所以,单一片面的用知解意识去望文生解“四依法”里“依法不依人。”,而不具有真正的智慧,如何能圆融和佛相印相应?三世诸佛岂能不冤?实有负于佛心悲智、佛恩之浩荡,且早昧了自己也!若再一味地执着狡辩,强词夺理,无端混淆是非,其结果可想而知!其本身是正是邪,虽然自己没有自知之明,而真修佛子则是一目了然!由此可见,没有开悟明心见性,就没有真正的智慧。而充满邪知邪见,昧心自欺欺人者,用情识见惑,动妄意识,猜测臆想,作意造作,如何能明心见性?如何能具足智慧?如何能察观辨别、而断定是非正邪呢?这种人不但机械教条,死搬硬套,偏听偏信,误听误信,断章取义,以偏盖全,未证言证,出大妄语,好为人师,不可一世,经常赞自毁他……而且还具有一个共同明显的特征:就是狂妄孤傲,刚愎自用,嗔怒心重,武断霸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稍有一点不合自己心意,就会拼命攻击,恶口诋毁,肆意诽谤:诽谤法,诽谤真修佛子,诽谤出家人和祖师大德,诽谤善知识和大成就者!而且善于扯虎皮拉大旗,狐假虎威,惯拿佛经祖论巧妙伪装,挂着羊头卖狗肉。整天打着弘扬佛法的旗帜,高喊护持正法的口号,冠冕堂皇,理直气壮,好似个佛门龙象狮子吼;好似个明眼大德善知识;好似个佛菩萨倒驾慈航;好似个唯一的救世主!有的虽然是满腹经论,有时也讲的头头是道,外表似在弘扬护持佛法,实则是在破坏毁灭佛法。今指这个是邪魔,明道那个是外道,狂魔住心,贼喊捉贼,无德少定,妄生邪慧而不能自已。如此波旬的魔子魔孙,其目的就是要导人复执入邪无疑!
  没有明心见性大智慧。肯定不能正确领悟“四依法”!正确领悟“四依法”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也做不到“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佛即无上正等正觉大智慧的象征,佛法慧海殊胜圆融、其根本宗旨、精髓就是智慧解脱!若无智慧正见,极易误入歧途而深陷修行的误区之中,被无明愚昧所左右,枉造恶因地狱种,业报现前悔恨已晚,今了生死错过,再想出头难!所以,我们无论修悟任何宗派法门,都离不开智慧,都必须要“依智不依识”!而对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来说,“四依法”四即是一,一即是四。洞彻了然,圆融明清,明察秋毫,融会贯通,含盖一统,灵灵不昧。 若问为何?因智慧本来、原有具足故!因智慧无为、应物显形故!因智慧无上、超越主导一切故!因智慧通达宇宙、自然万物故!因智慧能转化人生、世间所有故!一切所有,所有一切,唯智慧而不能!
  所以,我们只有明心见性、彻悟透脱,才能契会佛心意旨;才能究竟佛法根本;何为缘起性空;何为真空妙有;什么是“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如果不能至达“真无尽知,法无应显。”岂能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一切世智辩聪、知解意识、又岂能了悟我佛释迦拈花无语,迦叶会心微笑,以心传心,心心相印,不一不异的禅宗无相心法、无上殊胜之微妙?!
  禅是佛心,佛即智慧,禅宗心法,正法眼藏。灵山拈花,人天迷惘,破颜一笑,妙不可言。横扫破除一切执,当下现成本来佛。说有,纤毫不立。道无,尽遍虚空。大众,当下若真会得佛心祖师意,释迦老子又何来:“止!止!我法妙难思!”
  天真垂问:
  古人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
  如何是契入佛心意旨?
  “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到底有法无法?
  依义不依语, 义有没有标准?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何为了义?如何了义?
  依智不依识, 智识究竟同不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刀笔杀人终自杀:文化名人犯恶业的报应
1.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黄山谷(又名黄庭坚,与苏东坡齐名),喜欢创作描写色情狎妮猥亵的淫词艳诗和文章。一次,他慕名去拜访高僧圆

评论2017-03-282342

婴灵作祟之说有根据吗?
婴灵作祟之说有根据吗?这些年来,台湾乃至其他华人地区普遍流行著一种婴灵信仰的传说。所谓婴灵包括了人工流产、胎死腹中或者出

评论2017-03-272141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 一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 一回向发愿文 1愿此殊胜功德海、回向法界诸众生 世世安隐充法喜、无始业尽心清净 疾苦灾难悉消除、慧开福增

评论2015-05-0533103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第二辑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第二辑回向发愿文16大慈菩薩發願偈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我今大皈依 懺悔三業罪凡有諸

评论2015-05-053927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第三辑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第三辑回向发愿文22大佛顶首楞严咒 回向法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来顶髻无上善 回向教主释

评论2015-05-057069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第四辑
31常用回向偈、回向文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

评论2015-05-055204

月称法师的生平资料 (入中论)
龙树菩萨是中观的创造者,到后来,佛护、清辩等人,打着龙树菩萨的旗号,创造了应成派中观、自续派中观。月称邪师所继承的是佛护

评论2015-04-151526

弥勒菩萨的正论对月称论师谬论的批驳
月称谬论否定阿赖耶识的证据:《入中论》月称著:  如影像等法本空 观待缘合非不有  于彼本空影像等 亦起见彼行相识   如是

评论2015-04-151518

月称邪师与密教的关系
月称梵名 Candrakīrti,西藏名 Zla-ba grags-pa 或 Zla-grags。西元七世纪顷,印度中观具缘派僧,出生于南印度沙满多(梵 Saman

评论2015-04-151329

太虚大师破斥古天竺邪师月称《入中论》
《阅入中论记》──太虚大师 民国三十二年十月在汉藏教理院作※月称论师入中论,于译稿曾随阅隋删润。顷刊印初出,复览一遍,综

评论2015-04-15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