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不看轻别人,也别看轻自己

2014-12-20956890

  我们时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看到自己超过别人时, 又会产生傲慢自大的心。自卑心容易让我们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嫉妒心;傲慢心容易令我们迷失方向,听不进别人的善意劝告。这两种极端的心态反复出现,把我们折磨得疲惫不堪。其实,人各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秉性,那么谁都不是完美的。既然这样,又何须互相比较呢?
  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不懂的知识和不擅长的地方,再普通的人也会有他与众不同之的地方。一个位高权重的总统做的面条或许就没有一个小厨子做得美味出色。所以,当我们获得一点成就时,无须得意忘形。牛顿获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时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比之下,我们所获得的成就,根本就不值得炫耀。不炫耀,不骄傲,不等于没自信,相反,平和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冷静,清醒的看待一切,为今天获得更大的成就奠定基础。
  同样,当我们哀叹不如人时,不妨想想自己的长处,这样就不会丧失自信,闷闷不乐。一人一世界:小草有小草的世界,花有花的世界,大树有大树的世界,何必强求改变自己的世界?这个世间,因为有小草,花,大树,生活才生机勃勃,精彩万分。假设都变成了大树,那么这个世界该变得多么乏味单调。
  人活在世上,应该充满信心的活着,而不是夹杂着自卑和自大。不看轻别人,也别看轻自己,生活自然充满阳光和乐趣。一味的用单一的衡量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别人,生活就失去了乐趣。房子,车子,名声,地位,相貌等等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各有活法,何必强求自己和别人一样?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510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7507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424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1092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1149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

评论2017-05-03882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什么?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5-03430

菩萨福德为什么越来越深广?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圆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

评论2017-03-29434

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佛法之中,其实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

评论2017-03-29423

为什么要勤修福德?
佛法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人,叫作转轮圣王,这是有金、银、铜、铁四个等级,最高的金轮圣王可以王四天下,换句话说,他的福

评论2017-03-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