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何必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

2014-12-20665270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自己没有说错话做错事,本应心安理得,但他们却非常在乎别人的评论,听到别人说他好他就沾沾自喜,听到别人说他不好,冷嘲热讽污蔑诽谤,他就整天烦恼,痛苦不堪。其实,何必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呢?
  宋朝的白云禅师,在方会老禅师身边学禅多年未悟,方会老禅师想找一个适当的机会点化他。一天饭后,白云禅师陪着方会老禅师在寺前广场散步,老禅师问他:“听说你师父一次路过一座桥,雨天路滑,跌了一跤而开悟,吟出的开悟偈甚奇,你记得吗?”
  白云禅师回答:“记得。师父那天开悟后说了这样一首偈语:‘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哈!哈!哈!……”方会老禅师听后,发出了一阵神秘的嘲笑便径自离去。
  白云禅师愣在广场那里,心想,我到底是哪里说错了呢?我没有哪里说错的呀!老禅师为什么嘲笑我呢?
  白云禅师因放不下方会老禅师这一神秘的嘲笑而寝食不安,心里总是想,我哪里说错了呢?老禅师为什么嘲笑我呢?连睡梦中都会被老禅师那神秘的笑声惊醒。他实在忍不住了,第二天清早,便前往方丈室请求老禅师明示:“师父!昨天在广场我是哪里说错了呢?”
  “你没有哪里说错啊!”方会老禅师回答。
  “那么,师父为什么嘲笑我呢?”白云禅师又问。
  方会老禅师说:“你既然没有说错做错,为什么要在乎别人是笑是骂呢?你看过寺前广场上专门耍把戏的小丑吗?众人对他评评点点戏笑嘲讽,他依然能心安理得每天耍戏自如。而你被人一笑便弄得寝食不安,对外境如此地执著,如何参禅悟道呢?实在是连耍把戏的小丑都不如啊!”
  我们生活在尘世间,天天要与上司、同事、邻里、父母、子女、亲戚、朋友相处,相互沟通交流时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和言论,甚至有时遭受一些风言风语的诋毁,这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正如《法句经》所说,过去,不曾有人只遭诋毁,亦不会有人只受赞叹;未来,也不会有这种人;现在,同样没有这种人。这是人世间的现实。沉默者如是,雄辩者如是,卑微者如是,高贵者如是,凡庸者如是,超群者如是。即便是人格已经纯洁无污的圣者佛陀,也免不了遭受种种诽谤。
  因此,面对别人对我们或是赞叹,或是指出我们的不足,或是说长道短流言风语的诋毁,我们内心应自了了分明。只要我们每天临睡之前,回顾一下当天的言行,自信没有过错,那就安然地入睡;如果有过失,则应检讨,清净即心安。
  坦山禅师和云升禅师在同一个师傅的门下参禅学道,但这两人性格迥异。师兄坦山放浪不拘,烟酒不戒,为人所耻;而师弟云升则庄得严肃,弘扬佛法,深受信徒尊敬。
  一天,云升从坦山的门前经过。当时,坦山正在喝酒,看见云升,就大声叫道:“师弟!歇歇脚,过来喝杯酒。”
  云升禅师十分不屑,就讥讽道:“烟酒不戒,又如何能够修成正果?”
  坦山听了大笑,仍旧劝道:“别管那么多了,还是过来喝一杯吧。”
  云升边走边回绝道:“我不会喝酒。”
  这下把坦山惹怒了,他不高兴地说:“连酒都不会喝,真不像个人!”
  云升一听,也十分生气,大声质问道:“自己放浪形骸且不管,怎么还敢骂人?”
  坦山理直气壮地问道:“我怎么骂人啦?”
  “你说我不像人,还不是骂我吗?”
  “你的确不像人!”
  “我怎么不像人?我不像人像什么?你说!”
  “你像佛。”
  云升听后,哑然无言。
  放下对外境的执著,就不会在别人的情绪中悲欢,流言风语也自然成为过眼云烟.。切不可执著于外境而迷失自我,被人家的说三道四所左右,在别人的情绪中喜怒悲欢,否则将是自我折磨。放下对外境的执著吧!做自己的主人,做一个能享受自己本有的快乐的人。你会发现天地原来是如此的澄明,世间原来是如此的祥和,人生原来是如此可以享受安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先于 佛陀来人间布局的菩萨们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节目,

评论2023-02-2114511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十善业对于一般人来说大多耳熟能详,许多修学者也或多或少都有在行十善业。在经典里面也常常在强调十善业的重要性,而十善业也是

评论2017-05-037507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大家都知道,佛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佛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圆满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

评论2017-05-031424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得乐?
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这个乐永远存在吗?若永远存在,如何得到?  离苦得乐这一件事情,应该是学人从接触佛法以来,一直存

评论2017-05-031092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1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来谈谈,《孟子》里面这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而且也

评论2017-05-031149

如何能够“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世世都安乐 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大家继续来谈谈,《孟子》里面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人就问说:如何才能够生于安乐,又死

评论2017-05-03882

由世间法进入佛道的关键是什么?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

评论2017-05-03430

菩萨福德为什么越来越深广?
为什么菩萨经过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终于十信圆满入于住位,之前他在外门修学六度之时,其中有一项是可以令其作为来世亲证

评论2017-03-29434

一个人福报的好坏,可以从这么多方面来显示出来
佛法之中,其实是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

评论2017-03-29423

为什么要勤修福德?
佛法之中,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人,叫作转轮圣王,这是有金、银、铜、铁四个等级,最高的金轮圣王可以王四天下,换句话说,他的福

评论2017-03-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