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佛法首页 频道列表

学术交流: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形成及发展研究(中)

2023-06-0298540
二、北宋时期,禅门宗师云集,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应运而生。
 
通过晚唐以后的纷呈发展,禅宗进入了多途发展的态势,陆续分化成云门、仰沩、曹洞、法眼、临济等五个宗派。临济宗在北宋中期经过杨岐方会、黄龙慧南两禅师之巨手,再次形成了杨岐派和黄龙派。据考证,这个时期,除法眼宗因特定的历史条件外,其余各宗各派都在安庆留下了发展的轨迹。安庆古驿道两侧,高僧云集,禅风浓郁,成为了决定中国禅宗文化发展方向及发展态势的大道场。
 
(一)、白云守端驻锡舒州,催生了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
 
1、白云守端禅师生平。守端(1024-1072),湖南人。因圆寂于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故史称白云守端禅师。少年时期,守端诗词、书画就已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儒家文化功底深厚。刚入成年,便落发为僧。20岁后,他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云盖山,参谒临济宗杨岐派创宗祖师杨岐方会。在杨岐方会的教导下,白云守端因此开悟。杨岐方会临终前,将临济宗杨岐派法脉传给白云守端,成为了临济宗杨岐派二代传人。
 
2、白云守端禅师弘法经历。白云守端得临济宗杨岐派法脉后,于“嘉祐四年(1059),辞游庐阜(今江西省九江市)。”(《嘉泰普灯录》卷四)并参谒了云门宗下四世高僧圆通居讷。圆通居讷在与白云守端深入的交谈中,“自为不及”(《嘉泰普灯录》卷四),特地向当地州官推荐,“举住承天(江西九江承天寺)”(《嘉泰普灯录》卷四),白云守端在此寺“声名籍甚”(《嘉泰普灯录》卷四)。此后圆通居讷又让他入住自己住持的圆通寺,“而自处东堂”(《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白云守端“于是宗风大振”《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宋嘉祐七年(1062),白云守端渡过长江,来到邻近的湖北省黄梅县东山五祖寺暂住了一年余时间。宋嘉祐八年(1063),“舒守闻端高风,欲以观其人,移文请居之。” (《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于是白云守端应舒州官员的礼请,沿着古驿道东行来到了舒州太湖县,初住城北的法华山法华寺。法华寺是一座小寺,僧多房少,他入住此寺后,慕名前来参谒者很多。以至“衲子至,无所容。”(《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后应舒州州官的礼请,约在宋治平二年(1065)前后,白云守端“迁居白云海会”(《禅林僧宝传》卷二十八),以后他再没有离开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在这里开设禅宗道场约有七年多时间。
 
3、白云守端禅师历史贡献。白云守端禅师作为临济宗杨岐派宗师,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包容性。他通过对“四一法门”的完善,继承和发展了杨岐方会的禅学思想。“但愿春风齐着力,一时吹入我门来。”(《白云守端禅师广录》)他希望弟子们能够以海纳百川的心态,广泛地吸取禅宗各宗各派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临济宗杨岐派,使其思想始终与不断变革的时代同步。在培养学人上,具有鲜明的严格性。他要求学人“不牵于名利,不惑于声色”(《禅林宝训》),引导学人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因而吸引了无数学人来到舒州,来到古驿道旁的白云山海会寺。北宋著名诗人郭祥正(1035-1113)成为了白云守端的弟子。礼部侍郎杨杰多次前来白云山,拜见白云守端禅师。他还在此寺撰写了《祖堂纲纪序》(《白云守端禅师广录》),根据当时禅宗浮燥的发展现状,倡导整顿天下禅寺祖师堂,以此来引导学人时时牢记祖师教诲,勇猛精进。据《续传灯录》记载,白云守端在舒州培养了十二位著名弟子,弟子们先后离开海会寺后,散布在湖南、江西、福建、湖北及舒州三祖寺、太平寺和浮山胜因禅寺,传播临济宗杨岐派思想,其中以五祖法演(1024-1104)最为杰出,后世杨岐派传承主要是其法系。舒州从此成为了临济宗杨岐派发展的中心,安庆古驿道两侧的白云山海会寺、三祖寺、太平寺、浮山胜因禅寺成为了弘扬临济宗杨岐派重要的基地。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从此应运而生。
 
(二)、五祖法演在舒州做狮子吼,将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推向极盛。
 
白云守端时期,我国禅宗各宗各派中,以云门宗和临济宗黄龙派最为兴盛。但从五祖法演开始,临济宗杨岐派在舒州迅速走上了兴盛之路。
 
1、五祖法演禅师生平。法演(1024-1104),俗姓郑,四川省绵阳人。因晚年离开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迁住邻近的湖北省黄梅县东山五祖寺,并于此寺圆寂,故史称之为五祖法演禅师。法演“年三十五,始弃家。”(《嘉泰普灯录》卷八)出家后,曾在成都一寺院研学《百法论》和《唯识论》,不得要领,乃问其师,师见其缘在禅门,于是指点他到南方参访禅林高僧。法演于是打点行装出川,沿长江东下。在南方每见尊宿,法演即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深旨,但他认为一直没有得到较为满意的答案。他后来到了舒州枞阳县浮山,见到了驻锡此山的临济宗高僧浮山法远禅师。在法远禅师的指引下,来到了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拜与自己同龄的白云守端为师。在白云守端的培养下,终成为了一代禅门巨匠。
 
2、五祖法演禅师弘法经历。法演得印可后,应“州县官僚”(《五祖法演禅师语录》)的礼请,初住太湖县四面山四面寺。据笔者从《五祖法演禅师语录》中考证,法演住太湖县四面山四面寺约有三年左右时间。三年后,迁住潜山市太平寺。北宋元丰三年(1080),应太湖县士大夫们之请,法演禅师再次回到了白云山海会寺。晚年奉诏入住湖北黄梅五祖寺,累计约有三年时间。“在舒郡二十七年,三处住院”(《五祖法演禅师语录》),其中以在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生活的时间最长。据笔者从《五祖法演禅师语录》中考证,五祖法演前后在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生活及弘法约有十九年时间。在法演的努力下,海会寺规模进一步扩大,相传为“进门三更衣,骑马关山门”之盛况。使海会寺已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禅宗道场,成为了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中心。
 
3、五祖法演禅师历史贡献。五祖法演对禅宗的突出贡献在于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传灯人才。当时,我国禅宗各宗各派竞相发展,由于僧才原因,如云门宗、曹洞宗教势不振,法眼宗失去传承,因此他深深地认识到宗派传承发展重在“利生传道,务在得人”(《禅林宝训》),在僧才的识别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听、二详、三探、四观”方法,引导学人在日常弘法过程中,必须德才兼备,“废一不可”(《禅林宝训》)。教诲学人“第一有势不可使尽;第二有福不可用尽;第三规矩不可行尽;第四好话不可说尽----好话过多,遭人轻视;规矩过多,必然繁琐;贪图富贵,必然孤立;威势用尽,必遭灾祸。”(《禅林宝训》)五祖法演弟子众多,龙象辈出。其中以佛果克勤、佛鉴慧勤和佛眼清远等三位禅师“皆知名当世”(《禅林僧宝传》补),史家称之为“演门三杰”、“南堂三佛”、“佛门三杰”或“演门两勤一远”。此时的舒州,已成为了决定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发展态势的大道场。
 
(三)、浮山法远禅师慧眼识珠,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僧才济济。
 
1、浮山法远禅师生平。浮山法远禅师(990-1067),“郑州人也”,(《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四)是临济宗五世传人省山首念的弟子。因他长期住舒州浮山(今枞阳县),故史称浮山法远禅师。又因宋仁宗赐他“圆鉴”法号,故史亦称圆鉴法远禅师、舒州浮山圆鉴禅师。浮山法远“阐扬宗风,其特异之机法,世称浮山九带”。(《佛学大词典》)北宋卓越的文学家欧阳修曾到浮山拜访法远禅师,法远以下围棋之道作比方,阐明禅宗哲理,令欧阳修感叹。“修初疑禅语为虚诞。今日见此老机缘,所得所造,非悟明于心地,安能有此妙旨哉。”(《释氏稽古略》卷四)在宋代禅林,浮山法远以“远公虎子”美誉,声名远播。作为禅门巨匠,浮山法远禅师胸怀若谷,为舒州培养五祖法演和投子义青两位杰出的禅门宗师。以自己的巨手,推进了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的建设。
 
2、抛弃门庭之争,引导五祖法演拜白云守端为师。五祖法演离开四川后,经长江来到了枞阳县浮山,见到了驻锡此山的临济宗高僧浮山法远禅师。在浮山,他听法远禅师上堂说法讲的都是自己的心下事,“遂住一年”(《龙门清远禅师语录》)。法远禅师也十分喜爱他,为不影响他的前程,一天,法远禅师告诉他说:“吾老矣,恐虚度子光阴,可往依白云(是指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白云守端禅师)。此老虽后生,吾未识面,但见其颂临济三顿棒话,有过人处,必能了子大事”(《续传灯录》卷二十)。法演禅师一听,便潸然泪下。于是离开浮山,辞别法远禅师,沿古驿道来到了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拜与自己同龄的白云守端为师。五祖法演在白云山海会寺很快彻悟,成为了白云守端的杰出弟子,成为了临济宗杨岐派一代杰出宗师。经五祖法演弘扬,临济宗杨岐派得到了快速发展。
 
3、代传曹洞宗法脉,使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美名远场。曹洞宗值洞山良价开宗后,曾经门庭兴盛。但进入十世纪后,这个具有思想家特质的宗派由于思想不能创新,无杰出传灯人才,门庭冷落而无奈地进入到百年孤独的年代。宋初,曹洞宗六代传人大阳警玄禅师到年老时,甚至在自己门下几个弟子中还找不到担当传灯大责的继承人,不得不委托临济高僧浮山法远禅师代寻法脉继承人。受大阳警玄禅师的委托,通过浮山法远禅师之巨手,宋治平元年(1064)投子义青成为了大阳警玄的嗣法弟子,曹洞宗七代传人,使中断了三十七年的曹洞宗法脉得以延续。投子义青彻悟后,浮山法远并没有将他留在身边,而是让他去庐山栖贤寺,“依圆通秀禅师”,(《嘉泰普灯录》卷二)进一步丰富他的阅历。“熙宁六年(1073),复还舒州,太守杨公钦慕硕德,郡人亦仰师高风,具礼劝请住白云山海会禅院。”(《义青禅师语录》附行状)北宋元丰三年(1080),晚年的他离开了海会寺,迁住今桐城市投子山胜因禅院。宋元丰六年(1083),义青逝于投子山。年五十二岁。他在舒州传法十一年时间里,依托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以白云山海会寺和投子山投子寺为基地,完成了曹洞宗思想创新和人才培养两大历史任务,使沉寂了百年的曹洞宗在舒州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四)、灵源惟清禅师开放包容,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禅风浓郁
 
1、灵源惟清禅师生平。 惟清(?-1117),“南州武宁(今江西武宁县)人”(《嘉泰普灯录》卷六),俗姓陈,字觉天,自号灵源叟,故史称灵源惟清禅师。因长期住持今潜山市太平寺,亦称太平惟清禅师。惟清幼年上学时,就能“日诵千言,风神莹彻”(《嘉泰普灯录》卷六)。吾伊异比丘见到惟清,知他有大慧根,便对他的父母说:“此儿苦海法船也”(《嘉泰普灯录》卷六),于是父母同意他出家。初“依戒律师”(《嘉泰普灯录》卷六)学习经律,在当地有极高的声望,“年十七,为大僧”(《嘉泰普灯录》卷六)。后进入禅门,拜临济宗黄龙派二代传人黄龙祖心禅师(1025-1100)为师,在黄龙祖心禅师处得到印可。
 
2、灵源惟清禅师弘法经历。约在宋元祐六年(1084),应淮南转运使朱京礼请,灵源惟清离开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经古驿道来到了舒州府城,入住城郊名刹太平寺。灵源惟清入住太平寺期间,法席极盛,四方“衲子争趋之”《禅林僧宝传》卷三十)。晚年,应江西转运使王桓礼请,他离开了舒州太平寺,重新回到了江西黄龙山黄龙寺。灵源惟清做为禅门高僧,赢得了当时许多士大夫的敬仰。特别是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甚至把灵源惟清当成了自己的林下好友,多次来太平寺看望他,称赞灵源惟清“具正法眼,儒术兼茂”(《黄庭坚全集》)。黄庭坚在给自己外甥徐俯的信中,甚至还劝他经常参谒灵源惟清。他在信中说:“太平清老,老夫之师友也。平生所见士大夫,人品未有出此公之右者。方吾甥宴居,不婴于王事,可数至太平研极此事,精于一而万事毕矣。”(《黄庭坚全集》)
 
3、联手五祖法演,合力培养“佛门三杰”。灵源惟清在住持潜山市太平寺期间,与此时住持白云山海会寺的五祖法演禅师交情极深。虽然灵源惟清是临济宗黄龙派禅师,但五祖法演的弟子们十分敬仰灵源惟清。灵源惟清也把五祖法演的弟子当成了自己的弟子,给予了许多关爱和教育。五祖法演的弟子慧勤学成后,应灵源惟清的要求,五祖法演将他送到太平寺。灵源惟清即“命为第一座”(《嘉泰普灯录》卷十一),让他担任太平寺首座和尚。灵源惟清重回江西黄龙山前,舒州州官张叔夜征求他的意见,请他推荐太平寺住持。灵源惟清虽然自己门下有多个弟子,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慧勤来住持这座舒州府所在地的名刹。灵源惟清也非常喜爱五祖法演的弟子克勤,对克勤聪明伶俐、机敏灵活和喜欢强辨的性格十分了解。一天,克勤从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来到潜山太平寺。灵源惟清对他说:“衲子虽有见道之资,若不深蓄厚养,发用必峻暴。非特无补教门,将恐有招祸辱。”(《禅林宝训》)灵源惟清对五祖法演的另一个大弟子清远更是喜爱倍加。当初清远出川参谒禅林高僧时,曾来到潜山县太平寺,在交谈中灵源惟清认为清远悟性极高,将来必成为振兴禅林的僧才。但他并没有将清远留在自己的门下,而是对他说:“演公(五祖法演)天下第一等宗师,何故舍而事远游”(《续传灯录》卷二十五)。于是清远遵照灵源惟清的指点,沿着古驿道从潜山太平寺来到了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在法演的培养下,终成为了一代宗师。清远住持龙门山龙门寺期间,灵源惟清禅师多次来此说法,并与清远禅师的弟子们结下了深深的感情。清远的弟子雪堂道行曾说:“予在龙门时,灵源住太平,在司以非意扰之。灵源与先师(指清远)书曰:‘直可以行道,殆不可为。枉可以住持,诚非我志。不如放意于千岩万壑之间,日饱刍粟,以遂余生,复可倦倦乎?’”(《禅林宝训》)正是有了灵源惟清禅师的无私指点,清远、慧勤、克勤终承担起了传承禅宗法脉的大任;也正是有了灵源惟清禅师的包容,安庆线状禅宗大道场才有如此勃勃生机。(未完待续)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微信公众号:福宝网

 微信小程序:福宝网
湖南禅宗法脉 祖庭参访路线
[常德]沅澧之间,是繁花盛开的禅之野境常德市区以北的澧县与津市区域,地理上被称作澧阳平原。我坐着一辆稍显破旧的中巴车,从市

评论2024-04-14424

佛学常识之何谓禅宗公案
公案是禅门中常用的术语,凡禅宗祖师拈弄或评唱的因缘或上堂、 小参所作垂示的话头,后人都称之为公案。师徒之间的机锋、现存祖

评论2024-04-10406

晚明法嗣未详尊宿的心理压力——以紫柏为中心
内容提要:法脉承袭是佛教维系慧命、正法住世的重要方式。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紫柏等尊宿的出现凸显传统法脉传承方式的狭隘与僵

评论2024-03-16263

《世界宗教源流史》佛教之二十四:禅宗的成熟与定型
禅宗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教外别传,直指本心的简单法门为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中国佛教的特色。慧能的《坛经》

评论2024-03-16250

宁国古代人物-大慧普觉禅师宗杲
一点红炉雪 人间照夜灯记大慧普觉禅师宗杲高生元出 生宋朝,宁国县芦城乡(今梅林镇桥头村)桥头与村口之间,有一座小山,名叫牛

评论2024-03-16247

大慧宗杲禅师大事年表
哲宗元祐四年己巳(1089) 1岁生于宣州宁国县芦城乡六都桥头村牛头山下,名昙晦,为宁国奚氏七世孙。其母初梦神人卫一僧黑颊而隆

评论2024-03-16261

农历四月初十 云门宗创始人文偃禅师圆寂纪念日
农历四月初十,晚唐五代禅宗高僧、云门宗开山祖师文偃禅师圆寂纪念日。文偃禅师(864-949年),俗姓张,浙江嘉兴人,唐懿宗咸通

评论2024-02-0294

禅在原野,禅在山岳,禅在城市 湖南的法脉奔流不息
五家七宗(湖南)法脉图12月18日,晴,长沙开福寺,一只寺里的鸽子飞过天王殿。从湘西北开始寻禅,就像是沿着一条河流的下方上溯

评论2024-02-02103

宋代禅僧诗研究引论
宋代禅僧诗研究引论中国历代僧人中,能诗者不少,但传统的诗歌总集常把僧道、妇女、无名氏乃至鬼怪的作品编置末尾,形同附录。这

评论2024-01-01201

到底见没见过万峰?海舟普慈
海舟普慈,禅宗第61世,中土禅宗第34世,大鉴下28世,南岳下27世,临济宗第24代。东明慧旵禅师之法嗣,座下出宝峰明瑄等法嗣。苏

评论2023-12-138467